高齡設計

不到10年的時間,5個人中就有1位是老人,但臺灣社會做好「老」的準備了嗎?

只要google「高齡設計」就可以看到無盡的發展空間。比起做小孩的生意,思考如何做老人的生意真的實在的多!因為,在大多數的國家,小孩只會越來越少,但老人只會愈來愈多。

當然更不用說,你我都會面臨到成為老人的那一天。如果到時候的社會軟、硬體都是為年輕人而設計的話,就會非常危險+悲慘!

舉例來說,現在的公車因為路況與機械設計,都非常搖晃、又容易急起急停,基本上你要非常身強體壯、平衡協調、關節靈活、身手矯健,才能順利平安的上下車。更不用說在稍大的路口,更是要耳聰目明、能快步通過,才能平安穿越馬路。自己騎機車嗎?看看下面的高齡駕駛死亡比例吧!


一起消除年齡歧視吧

從媒體或是大家日常的言談中,其實都有非常多的年齡歧視。老化不等於變醜、沒用。
如果不致力消除年齡歧視,高齡需求永遠不會被重視,而且每個人都必然有被歧視的那一天。

打造自己的未來

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去打造未來。

在每五個人就有一個老人的台灣社會,終生互助學習的實體或虛擬社群是必然的發展。這樣的設計能夠充分利用高齡人口專長,各年齡層都能夠彼此學習,又能讓高齡人口得到高品質的身心照護。

如「跨代學校」虛擬退休社區「舊金山村落」、「104高年級」藉由長者的專長、經驗和興趣協助他們找到新的人生目標,讓中高齡的退休人士能活出有意義的第二人生。



圖片來源

高齡設計的重要啟發與方向

事實上,只要你的設計可以讓老人家,那麼你幾乎就是設計了一個完美的使用者體驗。人的生理老化產生現象,像是視力、聽力的減退,反應力、學習力變差。這些現象往往也會發生在特定族群的使用者身上,如資訊使用能力較弱或是精神、學習障礙的使用者。

高齡設計的三大方向
生理機能退化下的正常生活生理機能退化下的尊嚴感延緩失智的訓練與生活型態

在這三大方向中,幾乎就有無限的問題需要解決。能安全使用的剪刀、能安全通過的路口、方便起身的椅子、防臭的衣物、高齡旅遊規劃。只要體驗過老化,就能發現身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重新設計。

例如雲林虎尾的惠生大藥局就用高齡設計跳脫原本的困境,同時解決了高齡者常見的衰退問題。

他們在二樓設計了遠距健身教室,老人家可以跟著遠距授課的教練,跳健身操來維持協調與體力。一樓,則有智能健身器材, AI 教練的「客製化」建議,進行肢體運動,重拾退化的肌力。

老化是線性的,而且有高度差異,雖然我們將高齡者視為一個群體,但其實每個人的狀態與需求都不

高齡使用者以下主要的退化面向:視力、操作能力、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智認知、態度及反應。

七個最重要的設計方針:易讀性、簡潔的視覺設計、簡單的概念、一致性、凸顯重點、移除多餘的設計、及提供內建的指示與協助。

看看下面幾個高齡者在使用app的反應,就可以有一點點概念

“實在是太多東西需要學了!”
“原來的流程我了很久,那種很好啊,可以不要再改了嗎?”
“這個按鈕怎麼了……為什麼每次按下去都不一樣?”
“我要怎麼把字放大?我找不到在那邊!”
“是哪個白癡用灰色字的,整個糊成一團我根本看不到!”
“我覺得好挫折而且我不知道誰可以幫我。”
“請小孩教我這個,讓我覺得我好丟臉,而且很麻煩別人。”

這都是因為開發者和設計師「通常」都不是高齡者,也沒有要考慮高齡者!

生理機能退化下的正常生活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瀏覽網頁。

老人家會有視覺認知缺陷,像比較難看清楚移動字、分不出來小圖示容易被畫面中的其他東西干擾

所以,對於老人家來說,利用顏色凸顯重點的網頁其實看起來並不一樣,因為辨色力較差。花花綠綠的畫面,老人家會需要花很久時間才能看清楚裡面的資訊。


圖片來源

讓老人家在瀏覽網頁時能輕鬆得到訊息和操作,就是高齡設計。

  • 盡量提高文本易讀性,像是使用 14 以上的字、1.5 倍行高,單純的背景色使用粗體強調重點將字體放大時,不要叫高齡者去改瀏覽器的設定將字體放大」,而是直接在網頁中可以點選「調整字體大小」

  • 選擇適當的顏色,不要使用像是藍、綠、黃色等接近的顏色,也不要使用顏色做為唯一的區別

  • 簡化設計,可以協助使用者專注,盡量使用靜態的圖片或文本,讓整體設計保持簡潔

  • 減少垂直捲動畫面、減少列表選項

  • 用非文字方式取代文字敘述,病使用具有一致性的圖示

  • 將重要資訊標示出來,讓使用者在快速瀏覽時查覺到。

  • 確保容易點選、操作手勢夠簡單,避免雙擊、拖拉、多指觸碰的手勢盡量減少鍵盤輸入資料

  • 讓用戶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操作,在軟體內建很容易得到的協助指示

有興趣了解更多有關數位介面的高齡設計嗎?可以參考

Designing User Interfaces for an Aging Population: Towards Universal Design


把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的過程想過一遍,加入你手腳眼耳受傷記憶差的元素,就可以發現有許多需求。

  • 很難從床上坐起來、站起來,因為會痛、會摔倒。很難刷牙洗臉,因為很難彎腰、雙手同時接水。

  • 穿衣服很困難,因為沒辦法抬肩膀、扣子也很難扣好,其實衣服顏色看起來都差不多。

  • 穿乾淨、沒味道的衣服也很困難。因為洗衣服很困難,所以盡量多穿幾次再洗,但是聞不出來是否臭了

  • 出門會忘記帶鑰匙、手機、錢包、藥包,即使帶了也會不小心忘在某個地方。或是忘記自己其實有帶。

  • 去超商買東西的時候,店員動作好快、講話好快,根本聽不清楚該做什麼

  • 吃早餐的時候,有好多盒子、袋子要處理,搞不清楚怎麼打開,食物放進嘴巴前常常掉下去。

  • 光坐到椅子上,或是從椅子上起來就很困難了

  • 過馬路的時間很短,路面不平又容易摔倒,還會有可以左右轉的車輛,根本無法同時注意這麼多事情。

  • 過馬路常常沒發現有車子開過來,搭公車又常常摔倒,路邊高低落差讓走路得低著頭,容易撞到東西。

  • 如果是坐電動輪椅,光是去超商的貨架上拿東西、去櫃檯結帳就很困難(會卡到腳!)

  • 常常走到一半會想休息或上廁所,沒地方坐,即使衝進醫院、百貨公司也很難快速找到廁所

寫到這裡就好,應該可以發現有無限的設計方向,可以幫助高齡者擁有功能不打折的日常生活!

生理機能退化下的尊嚴感

老化並不等於衰老、失能。老化過程中的生理機能減退或是疾病卻有可能引起一連串的失能,例如中風臥床導致肌肉萎縮、失禁等。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會讓高齡者喪失尊嚴感,但這其實大多可以透過為高齡者設計的職能治療來克服。

104銀髮銀行就結合了高齡設計與職能治療,推出了「教練管家」,因為將自立支援帶到家裡,獲得尊嚴的長輩會好得更快

觀察照顧計畫目標與指導項目,可以發現這是從高齡者的核心需求--尊嚴出發,結合運動復健、職能治療,來增加高齡者自立能力的服務性產品。在訓練過程中,會因為高齡者失能的原因不同,而有各式各樣的輔具或是居家環境、照護工具的需求。任何讓高齡者可以不求人的產品或服務,都是需要高齡設計的方向!


圖片來源

除了幫助失能的高齡者之外,尚未失去自理能力的高齡者則需要能維持自己尊嚴的產品。

例如推出一塊類似尿布的大型護墊,儘管可以避免跌倒時傷害臀部,但沒有人想穿上這樣的輔具。因為,對於許多老年消費者而言,寧可放棄便利也不要失去尊嚴,反而更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圖片來源

Seismic團隊推出動力服飾(powered clothing)時,便朝向的讓使用者「不會別人認為自己穿上老人用衣服,只是『穿上一件衣服』。肌肉力量較弱的高齡者,有著類似人造肌肉的機器,更輕鬆地做動作,但可以穿在原本的衣服之內,不被另眼看待~

延緩失智的訓練與生活型態

身體失能的高齡者需要的是護理、營養、輔具等基本的居家照顧,失智症患者需求是非常不一樣的,市面上卻沒有太多可供使用的輔具。許多居服員得自己做道具,或是直接用玩具,但長輩不喜歡被當成小孩子,對這些很抗拒。


但像是一起製作香氛產品、食品等的過程,高齡者有機會透過與人互動、刺激感官、練習肌肉協調,增加認知功能、延緩認知退化的速度,相關的輔助療法工具便需要高齡設計 銀髮照護創新設計生態系







圖片來源12

長輩們面臨退休等生活上的轉變,社交圈越來越狹窄,是造成退化的原因之一。設計各種社區活動,讓高齡者可以發揮專長經驗、發展興趣,就近參與,都能減少心智退化。


戶外旅遊是高齡設計的重要市場。因為戶外旅遊可以提供多種刺激,能有效增加認知功能、紓解照顧者壓力,降低整個家庭的憂鬱情緒。

「失智冒險」(Dementia Adventure)提供旅遊規劃、失智識能和培訓,以及失智者擁抱自然的相關研究。在旅程中每一失智者和家人都會搭配專業人員。在私密、安全空間,進型多元有趣的活動。因為會有專業人員協助不需要擔心失智者走失或發生其他問題,可以專注的在協助高齡者

如果失智者在行程前表達了想去釣魚、露營、開車、激流泛舟或小酌等想望,團隊會在規劃中評估可行性,然後將活動加入,盡量達成他們的期待。從他們想要創造的價值,找尋旅遊適合的點,以及在過程中持續去提供失智者與其家人對應的協助。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政府應積極獎勵失智友善旅遊,改善遊覽車等交通無障礙設施,推廣失智友善旅館,並於觀光景點設置足夠數量的、獨立於男女廁外的無障礙廁所。

如果想知道更多,硬體的部分可以參考高齡失智者友善社區環境設計準則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通用設計參考書籍

資訊來源按此

對通用設計觀念還不甚了解的人,建議可以先從介紹通用設計觀念與原則的書籍著手。如下:

  1. 《愛˙通用設計-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設計觀念》

  2. 《通用設計教科書》

  3. 《Universal Design通用設計的法則-從人性出發的設計學》

  4.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5. 《Universal Design: Creating Inclusive Environments》

不同領域的通用設計應用書籍

在任何領域都可以應用通用設計觀念,例如以下的三本書分別是介紹公園、時尚和色彩的通用設計應用。

  1. 《公園の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マニュアル―人と自然にやさしい公園をめざして》

  2. 《ユニバーサルファッション宣言》

  3. 《Color Universal Design カラー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

除此之外,高齡化社會,公共建設與居家環境都很需要導入通用設計。公共設計要考量全體民眾,可多看看探討此範疇的設計書籍。

  1. 《指示標誌系統設計法則規劃方針》

  2. 《道路の移動円滑化整備ガイドライン》

  3. 《Circle》第5期:到處都是指標,為什麼我還是會迷路?

  4. 《和設計大師一起逛車站》

建築或室內設計領域的通用設計應用,則可參考以下書籍:

  1. 《Universal Design for the Home: Great Looking, Great Living Design for All Ages, Abilities, And Circumstances》

  2. 《High-Access Home: Design and Decoration for Barrier-Free Living》

  3. 《台灣室內設計》第17期:室內空間的通用設計

  4. 臺北市居住空間通用設計指南

通用使用性的書籍

產品介面越來越複雜,如何讓不同年齡、知識能力與經驗的使用者在任何情境下都能自行操作,並有良好的使用性,即是通用使用性(Universal Usability)強調的方向之一。特別是現在有很多自助操作系統(Kiosk),非常需要符合通用使用性,才能讓初次使用者能順利操作、完成任務,同時不會讓熟手感到繁瑣而不願使用。

  1. 《Universal Usability》

  2. 《Universal Usability-Past, Present, and Future》

  3. 《使用者介面之通用使用性與介面模式》

  4.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6th Edition)》

  5. 《 Universal Interface Inspection Methods》

  6. 《 Designing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al Programs for Older Adults》

  7. 《Designing Effective Wizard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8. 《Webビジネスのための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成功の法則65》

探討五感的書籍

通用設計七大原則之一的易感性原則在強調設計應考量不同感官能力的使用者,也就是讓失去某一感官,或是某些感官能力較差的人也能接收到重要資訊。由此可知,多了解人類的五感能力,閱讀探討五感設計的書籍,對通用設計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幫助的。

  1. 《Age Of Super Sensing センシングデザインの未来》

  2. 《Haptic五感の覚醒》

  3. 《氣味之謎:主宰人類現在與未來生存的神祕感官》

  4. 《觸覺不思議》

  5. 《感官之旅–感知的詩學》

  6. 《換一雙眼睛散步去:跟11位專家在日常風景中找到驚奇》

介紹特殊使用族群的書籍

多了解不同使用族群的能力與需要是從事通用設計很重要的基礎,可以多看看探討熟齡族和老年人的相關書籍。而心理學或認知主題相關的書籍有助了解使用者的行為能力和需求,也可廣泛學習。

  1. 《搶占熟齡市場:最有購買力的新興族群引爆10大商機》

  2. 《Designing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al Programs for Older Adults》

  3. 《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掌握中高齡族群心理,洞察銀髮市場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