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 ft.
創新社會設計

姑且不論台灣是否防疫成功,畢竟,事情沒有結束,大概很難說誰成功誰失敗。

但是,在這波疫情中,台灣的確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包含提早應變、境管森嚴、嚴密的疫情調查、高規格確診標準、根據風險評估決定以追蹤代替篩檢、即時而公開全面的疫情資訊流通推廣、正向防疫代替大規模強制隔離、數位社群協作防疫政策。

提早應變、境管森嚴、嚴密的疫情調查、高規格確診標準、根據風險評估決定以追蹤代替篩檢是完全依賴公衛科學做的決策。在未知傳染病之前,防疫政策是公共政策,每個決定的影響都是全面的,不僅止於醫學,因此防疫政策必須依賴公衛科學,而非僅止於傳染病學。

即時而公開全面的疫情資訊流通推廣、正向防疫是完美的設計思考案例,數位社群協作必定會成為全世界的數位社會創新的經典範例。

充滿設計思考的正向防疫

記得疫情剛開始時,大家多認為跟確診病例沾上邊的人都應該集中強制隔離,對於居家檢疫出來放風就稱作是防疫漏洞。這是起於恐懼的直觀反應,不是錯,但沒有幫助。
仔細看就會發現三種分級與措施都是合併考量傳染給別人的風險確診後發病後果群眾心理做出的合理決策。


圖片來源

公共衛生政策並不單純考量醫學上的因素,還要考慮社會因素,因為政策是會施行到整個社會的。
因此在公衛政策的風險評估中,不僅要考慮疾病的影響與暴露度(屬於醫學),還要考慮受災民眾的脆弱性與社會的韌性(屬於社會學)

不集中強制隔離

寧可錯殺一百的集中隔離政策可以防止網子裡的魚亂跑,但被隔離與污名化的恐懼卻會讓確診者不願意詳實交代可能的行蹤,反而會有大規模的漏網之魚。強硬的政策會提高脆弱性帶來的風險,軟性的政策則可以依賴台灣社會的韌性,來降低脆弱性帶來的風險。也就是整體來說,軟性政策的風險較低。

這樣的決策並非一廂情願,而需要某些條件成立,才能有好的成果。
1.在台灣並沒有大規模爆發社區感染時,就開始嚴密的追蹤
2.台灣民眾普遍願意配戴口罩與測量體溫,即使有少數檢疫者在外,也不用擔心迅速傳播
3.台灣醫療體系警覺度高,即使有未被追出者,也容易經由通報系統補足
4.很多台灣人還記得SARS時因為污名化與對立帶來的傷痛與教訓,知道不信任的破壞力

因為這個決策真正關注的核心問題並非「如何確保沒有人亂跑」,而是「如何減少爆發感染的風險


確診者也是政策的使用者

在這個政策中,即使是確診者,也沒有強制收留於特定場所,主要的原因是把確診者也視為政策的使用者。作為疾病的受害者,確診者的重要心理需求是「不被歸責與究責」、「被理解與保護」、「能盡量維持原本生活」。既然確診者並沒有犯罪,就不是「要解決的問題」,而是整個防疫政策「一起合作的夥伴」,那麼讓制度盡量滿足需求,才能有好的執行度。

因為這個決策真正關注的核心問題並非「如何讓確診者跑不掉」,而是「如何讓確診者不想跑


不做大規模篩檢

這個是個很常被提及的特點。在這次疫情之前,大多人應該並不了解偽陽性的傷害(可能驗孕的時候會被傷害一下),也並不了解疾病的檢測有各式各樣的方法與準確度。

因為原理不一樣,每一個篩檢方式的結果都要有正確的解讀才有意義。
抗體陽性跟抗原陽性就很不一樣。抗體的種類也表示在不同的感染階段,而抗原的濃度更可能只是檢驗儀器的背景值。

疾病本身的風險與社會對疾病的了解不同,篩檢結果對民眾日常生活的影響、篩檢的偽陽/陰性會有不同的社會後果,而篩檢排擠的醫療容量更是有極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做大規模篩檢很可能一大堆沒病被當成有病(因為感染率低於偽陽性機率,所以比較不可能有病當沒病),導致被誤診的人受到極大的影響,整個社會逐漸朝向盡量隱匿自己的可能病史,反而更容易導致爆發社區感染。

因為這個決策真正關注的核心問題並非「如何盡量撈到可能的感染者」,而是「如何用最省時間、醫療及社會成本的方式撈到真正的感染者

了解偽陽性、偽陰性按這裡)(了解抗原、抗體檢測按這裡
全台普篩最少要花46億元,還會篩出18萬無辜者!數字怎麼來?陳時中告訴你

數位社會創新

從搶購口罩到口罩外交,台灣進行了一場經典的數位社會創新。身在其中的你我,一定如數家珍。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創新設計吧~


圖片來源

口罩實時地圖

在超商販售口罩時,民間工程師自行開發『超商口罩現況回報』,回報院長後決定開發藥局版口罩存量系統。由唐鳳擔任政府與民間工程師社群之間的溝通橋樑,在 48 小時內便開發完成。

據了解,唐鳳扮演的溝通橋樑角色,主要是取得民間開發應用所需的開放資料(open data),以及回饋使用者意見,讓健保署的資料更新能夠更快更頻繁,從每 30 分鐘更新,進步到每 30 秒鐘更新一次。

圖片來源

口罩實名制與預購系統

口罩實名制,其實是一場獨步全球的演出,一個數位社會創新的經典案例

參與其中的你我,一起來了解其中創新、經典之處吧~



圖片來源

在決定用口罩實名制解決民眾搶購口罩的民怨後,行政院「防疫資訊科技作戰小組」著手盤點資訊系統能量,以及物流系統、通路系統等問題。

1.問健保署資訊團隊:既有的健保系統是否能做到此事?
2.協調藥師與藥劑生公會 6505 家健保特約藥局成為通路。
3.通知中華電信預備調高健保系統頻寬,以避免系統癱瘓。
4.問中華郵政:是否能將口罩從工廠配送至藥局?

然後在兩天內修改健保電腦資料庫系統並完成壓力測試,確認中華郵政約 4 千位郵務士每日能正確將口罩配給至 6505 家特約藥局與 57 間衛生所

程式部分,工程師要在健保系統端架構新功能外,還要確保伺服器分流,避免系統爆量,癱瘓原有看診、領藥功能 ; 工程師還要架設藥局端介面,確認使用夠簡單快速,並且協助全國藥師學會如何操作系統。

就在健保署、衛福部工程師與公務員爆肝熬夜寫程式的同時;在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協調下,政府開放特約藥局地點、各藥局口罩即時日庫存量等數據資料,供民間高手們開發更多應用程式。

這就是駭客所謂 API(應用程式介面)-通常是系統廠商讓第三方開發者可以額外開發應用程式推出可與不同系統溝通的介面。簡單說就是政府把資料數據開放,民間高手看各自本事『加工』這些資料,比如視覺化,讓民眾查詢更方便,

台灣有完善的健保系統通訊基礎高技術的熱血駭客讓台灣在 72 小時內,不止推出口罩實名限購系統,還非常穩定。而高品質的郵務與藥事體系,更是讓實名制能無痛上路的功臣。

注意到了嗎,口罩實名制需要多少牽涉其中的人發揮所長與創意,並且願意盡心盡力的付出才能完成。
民主社會最大的資本就是多數人願意為了對的事情貢獻自己!

而這一切,都因為關注的核心問題並不是「如何消除民怨」,而是「如何確保不因恐慌導致搶購,搶購導致民怨失控,會損及其他防疫措施」

詳細資訊按此


迷音+多國語言強力推播政策、反制謠言


疫情不分國籍,在防治染病時最怕有資訊落差造成的防疫死角。在網路社群上出現移工無法順利接收防疫措施的消息後,隔天就已經有多種語言的迷音圖,在兩天內更是出現多國語言防疫宣導專區。
對資訊掌握度及正向回應的效率之高,真的厲害!


圖片來源1圖片來源2

政府不僅在政策上即時調整以回應民眾需求還充分使用迷因(meme)和其他社群媒體推播宣導事項

不止能反擊假消息,即時彌平可能的恐慌,也用幽默的方式舒緩社會緊繃

畢竟,在防疫措施上,民眾的謹慎小心跟恐慌懼怕只是一線之間,結果卻會有天壤之別!

圖片來源1圖片來源2

台灣防疫 提供了什麼創新?

即時性:即時納入民眾回饋、處理假消息
公開透明資訊 強力推播減少因為資訊不流通引起的脆弱
高彈性:高效率整合不同部會與民間產業資源
創新性:架構在數個既有系統之上,但有前所未見的使用方式
高信任:開放健保系統資訊,供群眾智慧開發應用程式
正向防疫措施建立在對所有民眾的信任之上

回應民眾真正需求--「對疫情、對措施、對周遭不感到威脅恐懼」

延伸資訊

美國創新中心推出系列虛擬論壇中,第一場就是「台灣模式:公民科技 x 開放資料」。邀請唐鳳與大家分享,台灣如何運用開放資料與人工智慧,對抗疫情與病毒。(03:29開始

詳細資訊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