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聚焦於桃園龜山、嘉義東石二個不同型態社區需求,透過學校、在地社群、關懷據點等的課程活 動, 串聯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的雙城共伴共學。計畫四大目標:「在地關懷」針對社區發展的需 求,協作規劃活動;「社區協力」凝聚社區社群共識,進行跨域社區設計;「友善食農」輔導應用綠生 農法與食安檢驗,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健康樂活」透過社區龜蚵力據點,辦理健康樂活活動,朝向 「在地整體照顧,健康價值共享」的願景邁進。
桃園市龜山區共有5所特色大學,各具特色規模。從地理位置來看,長庚醫 院復興路、忠義路、振興路到文化一路長庚科技大學的環狀區塊,共有8個里, 恰可分成二個不同型態的社區。接近長庚科大校區的文化里、大華里、文青里區 域,恰好是醫療、工業、綜合住辦商圈、合宜住宅區域,另一邊的大崗里、楓樹 里、楓福里、嶺頂里、舊路里則是農村、工業、住辦混合的社區。近年來隨著龜 山區農地地目變更、工業區擴張、華亞科技園區興起、新興社區開發,加劇都市 化成長衍生出的疾病、空污、水質、土壤、農安等問題疑慮。
伴隨疑慮所衍生的 廣泛性環境生態議題,對於以健康照護發展為特色的長庚科技大學來說,站在大 學專業知識的高度,不容忽略環境變遷對於在地社區造成的巨大衝擊及影響。同 樣地,長庚科技大學嘉義分校距離15公里的東石鄉,也面臨地層下陷、水質、空 氣、土壤等環境問題所衍生的社區問題。
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本計畫以「在地整體照顧,健康價值共享」為關懷願 景。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關聯目標(SDGs),本計畫回應全球大學積極共 同推展的目標是「良好健康與福祉(確保健康生活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永續城市及社區(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計畫團隊期望透過傾聽在地需求,盤點區域與團隊資源,透過學校正式課程、潛在 課程的系統性規劃整合,走入社區共學共好,落實人文關懷與在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