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照南國小六年級的畢業典禮,身為四年級的班導師,本來以為這昨天會是個悠閒的星期三,可以和小孩一起爆米花吃,事實證明,我真是太天真了!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早上,小孩依照平日的習慣,把作業和聯絡簿交出來批改,我一邊確認小孩的作業繳交一邊確認家長是否有留言聯絡,突然在A生的聯絡簿上、家長留言的欄位,看到一個大大的問號❓沒有其他字,就只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我滿頭霧水,叫了A生過來詢問,A生說,「因為昨天我受傷你沒有寫聯絡簿,所以爸爸打了問號。」
嗯? A生昨天受傷?本班有規定,不論在校發生大小事都要來跟我報告,但是我昨天沒有聽到任何關於A生受傷的消息。
我接著問他受傷的過程,他說是昨天下課時B故意推他。
什麼?故意推人致傷,難道是霸凌?我趕緊找了當時一起玩的全部人(包含A生共6人)過來。
經過一番七嘴八舌的還原現場,原來昨天下課時,六人相約到一樓中庭玩鬼抓人,(本校為避免學生跌倒發生危險,規定不准學生玩鬼抓人。)在追逐的過程中,B踩到C絆倒,C跌到的過程中推到A,最後B自己撞在欄杆上,A生跌到在地膝蓋破皮。
A生的小夥伴說,當時有問A生要不要陪他去保健室,A生說他自己去就好,於是A生就自己去了保健室後回到教室。
B撞到欄杆,所以他們找了一個小夥伴陪B去保健室,其餘的人回來通知我,但是因為他們違反校規玩鬼抓人(還有跳水溝蓋和踩草皮......)所以回來就只含糊地說,B跌倒撞到,去保健室會晚一點回來。我問為什麼會撞到,他們說B是走路跌倒。(嗯,B常常走廊奔跑,很常發生擦撞和跌倒,聽起來蠻合理的。)
說到這裡,B有點委屈的說,我不是故意跌倒的。A生接著說:B在他跌倒以後,有嘲笑他,還對他說活該。這時所有的小夥伴都露出驚訝的樣子,B更委屈的大聲說著,我撞到頭起來只有呵呵笑,沒有講話,其他的小夥伴也紛紛點頭,表示那時候B只有傻笑。(聽到傻笑我只有三條線,說同學傻笑真的好嗎?更重要的是,B你也點頭同意自己在傻笑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我問了全班,跌倒會笑的請舉手,全班有三分之二的人舉手,大概是孩子比較長大了,跌倒就哭覺得丟臉吧😂)
然後A生就改口指控C排擠他,不跟他一起玩!C是比較容易著急的小孩,脫口就說:「我是說你腳受傷,假如你要玩我們就用走的,這樣你還要玩嗎?」然後看著我很委屈的說:「我沒有不跟他玩,也沒有強迫他要一起玩,我只有問他。」其他的小夥伴已經有點當機了,不明白為何世界變成他們不認識的樣子。
問明事情經過,我讓其他的小夥伴先回去,然後問A生是怎麼跟爸爸講這件事的,A生此時才說,他跟爸爸說的是「B故意推我害我受傷,我跟老師講,老師跟我說:『那是你們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沒有處罰B,而且B還笑我活該,和C一起叫其他人不要跟我玩。」
爸爸聽了非常生氣,本來晚上就要打電話來罵我,後來被媽媽勸阻,第二天中午,媽媽撥電話過來了解狀況,我當場找六人過來,電話開擴音,讓所有人暢所欲言,媽媽聽了也有點反應不過來,但是因為接近放學時間,我必須去帶路隊放學,所以簡短對話之後就結束了通話。
星期三的時間,從早自修我看到聯絡簿開始,除了改作業和上課以外的時間,我都在處理這件事。
今天聯絡簿上,那個大大問號旁邊,爸爸補上了幾個輕飄飄的字:想了解A受傷的原因跟事發經過
(我的心裡不禁也浮出一個問號:昨天媽媽不是打電話來「了解」了快半小時嗎?)
我只好發白紙給六個玩鬼抓人的小夥伴(包括A生。),讓他們各自寫下事情的經過,然後把六張白紙釘在A生的聯絡簿上。
----------------------我是分隔線--------------------------
總結這起事件,我的心得如下:
意外發生後,其他小夥伴因為怕被責備隱瞞這件事,連A生都不敢來跟我說受傷的始末,我在看到聯絡簿前完全不知道A生受傷。
我知道家長們最近受了幼兒園彩虹藥水新聞的影響,多少有點緊張,懷疑孩子不在你跟前的這段學校時光是否受了虐待,
但我還是覺得氣餒和受傷,尤其是,若當晚A生媽媽沒有攔下爸爸的電話,我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還要蒙受多少的不白之冤?
A生說,他受傷我完全不理會→是謊言。
A生說,B故意推他→是謊言。
A生說,B嘲笑他說他活該→是謊言。
A生說,C生排擠他不讓他參與遊戲→還是謊言。
本質上是小夥伴私底下(違反校規的)玩鬼抓人發生意外,家長從A生的口中聽到卻成了老師和同學霸凌的罪證,全班同學一整個早上的時間,五個小夥伴的委屈,我的冤枉,連帶爸爸媽媽的擔心與焦慮,全都浪費在孩子隨口的謊言裡。
我問了全班同學,曾經在爸爸媽媽面前捏造老師壞話的舉手,猜猜看多少人舉手?
是全班。全班都舉手了,一個不落。孩子說,有時候為了不想被罵,「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把責任都推到老師身上了。
溝通,是通往了解唯一的路。
教育現場存在霸凌是事實,有不適任教師也是事實,但是究竟有沒有發生在孩子身上,需要家長更加耐心更加細心的去觀察和了解,畢竟,孩子會說謊也是事實,就連我也不敢打包票,我當小孩時從沒說過謊。但是,各位明智的家長,鄰人偷斧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事情的真相,也許不是您聽到孩子陳述的那樣,我並不會過度樂觀的覺得家長應該要站在老師的立場想,但或許,兼聽則明,當有事件發生,我們可以給彼此一個機會,心平氣和的聽一聽所有參與人的陳述,再審慎的對事件性質做出自己的判斷,如此一來,避免了孩子操弄大人情緒的空間,減少不必要的誤會,也讓教育現場的老師,能夠留下更多的教育愛、熱情或者其他充滿光與熱的這些那些,如此三贏的選擇,相信聰明如各位家長,一定知道該如何選擇,才是對您、對我,也是對孩子(尤其是孩子)最佳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