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信主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講題:追求台灣太空夢 Taiwanese Dream to Space
吳宗信主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講題:追求台灣太空夢 Taiwanese Dream to Space
由清大人文社會學院主辦,紫軾書院教育基金會贊助的本年度「紫軾書院吳泉源教授紀念講座」,於5月29號圓滿落幕。本場講座邀請國家太空中心吳宗信主任以「追求台灣太空夢」為題,分享太空產業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對於台灣太空產業發展的助益。
吳宗信主任指出,太空科技的特色包含了兩個,第一個是太空科技屬於戰略科技的一環,因此國家在太空科技的發展上並非以經濟利益為主要考量。吳宗信主任強調,太空科技應該要形成不斷循環的經濟產業,才能促進科技人才的培育和發展。第二個特色是太空科技是系統整合,結合了火箭、衛星、影像、通訊、全球定位等不同的領域,因此每一個學科都能夠在太空科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從太空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科技水準、工業水準、經濟水準以及國際政治的力量。
吳宗信主任進一步以俄烏戰爭中的衛星影像運用為例子,強調太空科技對國家安全的重要。太空科技也能運用在農業等民生用途,以及衛星影像對氣象預測和防災的幫助,比如今年的花蓮地震就藉由衛星影像協助判斷地貌的改變進行救災任務。吳宗信主任提到太空科技也可以和AI進行結合加快資訊處理的速度,例如衛星獲得資料後,先透過AI判斷資料的可用性再進行回傳,而避免過多無用的資料一併被傳輸。
發展太空科技除了軍事、民生用途以外,吳宗信主任也連結到台灣國際政治的困境,並希望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也能夠加入來共同解決。吳宗信主任認為,太空科技是台灣突破政治困境的重要手段,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太空是無國界的,因此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國家外交上的難題。再加上宇宙還有許多未知的課題,雖然是一個大挑戰,但也是我們的機會所在。第二個原因則是台灣當前科技實力逐漸受到全球的重視,而在太空這一塊商業運作還未完全成熟的領域,台灣其實擁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例如在半導體產業這一塊,吳宗信主任認為台灣的技術實力能夠協助縮小衛星使用的晶片,進一步減輕衛星的重量。
講座的最後,吳宗信主任談到科技對於人類的意義。他認為科技不僅是關乎人類生存的必要,同時科技也展現出人類不屈不撓、探索,以及面對未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