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璋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講題:跨領域學習是選擇還是習慣?從與吳泉源教授結識說起
王兆璋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講題:跨領域學習是選擇還是習慣?從與吳泉源教授結識說起
由院長李卓穎教授所主持的吳泉源教授紀念講座,在5月17日邀請到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研究中心主任王兆璋教授蒞臨本校演,此次演講的講題為「跨領域學習是選擇還是習慣?從與吳泉源教授結識說起」,首先在院長李卓穎教授的精采的引言中開場,副校長簡禎富教授的致詞也為講座開場增添光彩。王兆璋主任演講開頭先詢問在座的來賓與聽眾是否到過東沙島,沒有去過的人請會後向他報名,一開口便掌握全場的目光。接著簡介政府成立的海洋委員會,以及透過海洋地形圖面來說明台灣自身的地形特色。王主任也將與吳泉源教授的相識緣由,結合至跨領域的課題,把機械工程的專長與人文領域的跨界研究,以「洗衣機」作為實例來詮釋工業科技的進展延伸至社會、人力、婦女的影響性。
而在新一代的教育議題,王主任舉了他求學當時的大學教育與當今的大學教育體系做比較,隨著時代變遷,說明「系」的分類在界線上逐漸走向跨院、跨領域。而群體的學習、共學是很重要的方式,透過群體的力量共同學習,共同解決問題,王主任也舉「虎鯨」的影片與例子結合新一代教育作為說明,成鯨(老師與學長)會帶領幼鯨(新生),重覆學習並找尋方向,進而能進入實作場域。跨領域的例子還有如冷戰時期捷克斯拉夫的首位女博士Dr. Ruzena Bajesy,在1980年時成立的GRASP Lab便找來各個院系的教授共同合作實驗室。接著王主任以科學議題導向作為工程研發的思考,透過風力發電的案例,把需要跨領域的協作才能完成的大計畫分層來說明解釋,如:施工運維、水下與地質調查、生態漁業的評估、電纜鋪設、金融保險與營運評估等。最後主任用曾任教職中山大學的相關行政及學術經歷背景,並連結至2019年舉辦跨領域、跨校、跨政府單位以及多家公司的水下載人載體聯盟的經驗,把載體製作與工程的難度作詳細的講解。
演講尾聲,王主任也提出幾個討論與師生們一同來思考,包含家用自動化與家庭的關係、機器人工藝帶給社會的影響、珍奶能否打敗可樂的可能、HTC與三星能否打敗蘋果手機的思考,以及找出孕育隱形冠軍的方法(如:吳泉源教授的final project)。台下的師長與同學,在討論中有熱烈的迴響以外,也另外提出多個問題回應王主任。
講座後,則在本校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李卓穎教授的主持中,邀請各位師生、聽眾與王主任共同大合照,為此次演講畫下美好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