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核心價值與推展目標
依據教育部頒訂之「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計畫及本校特色與實際需求,並依據本市(104.06.17中市教小字第1040043374號函)之品德核心價值,訂定「自律」、「尊重」、「正念」、「誠信」、「負責」、「合作」、「勤儉」、「正義」、「寬恕」、「感恩」、「關懷」、「勇敢」為本校之核心價值與推展目標,輔以具體化之行為準則(附件一),期使學生有行為依據。積極營造有利學生品德發展與溫暖關懷的學習環境,加強推動品德教育及生活教育,提昇學生品德的實踐力,提升本校訓輔工作效能。
凝聚親、師、生對於品德教育的重視,促進「品德本位校園文化營造」,實現「健康、關懷、優質、潛能」的學校願景。進一步協助提升家長及社區對於品德教育之認識與實踐的能力,以發揮家庭和社區教育之德育功能,培養有品之現代國民。
貳、工作組織與執掌
一、成立品德教育執行小組,由校長擔任召集人,成員包含各處室主任、組長代表、各學年教師代表、學生家長代表。
二、執掌:品德教育執行小組負有擬定、宣導、實施、修正與品質掌控之責。主要執掌如次:
1.每年訂定推動品德教育實施計畫。
2.規劃並落實學校品德教育。
3.建立學校間、學群及社區之間的溝通、對話與回饋機制,以促進「品德本位校園文化營造」。
三、品德教育執行小組工作組織與執掌表,詳如附件二。
參、實施策略
一、學校特色
組成校園品德教育推動小組,以民主參與方式訂定品德核心價值並納入學校教育計畫,擬定具有學校特色的品德教育方案,以多元化方式實施。
二、行政領導
校長與行政團隊積極參與品德教育知能研習與進修,並將品德教育知能與理念連結於學校行政領導,發揮品德教育多元功能。
三、教師專業
增進教師品德教育專業知能,視品德教育為教育職責,著重言教與身教為學生楷模且形塑良好師生關係。
四、資源整合
結合校內外人力並善盡品質把關職責;統整校內外物力、財力與地方資源有效推動品德教育。
五、品德教育融入各類課程及活動
教師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將品德教育有計畫且多元地納入各學科╱領域教學之中,以及具體彰顯於校園規章與各類活動之中,強化學生班會與公約、學生自治組織及其活動、學生參與及代表的權利,增加學生服務學習的機會。
六、情境營造
積極營造友善校園優質環境,彰顯民主參與及理性論辯的精神,兼顧公平差異及多元關懷、誠懇認同及對話分享、批判反省及自主自律等精神的校園文化氣氛。將品德教育有系統地融入校園環境及親師生互動之中,發揮品德教育境教功效。
七、學生表現
以多元方式提升學生品德認知與思辨能力、強化學生道德敏感度與同情心、增強學生道德意志與道德勇氣。
八、永續經營
建構學校檢核與反省機制,激勵教師與行政人員進行行動研究,進行理論與實務的交流與反思,鼓勵學生及其家長自我檢視及反思分享,建立經驗傳承機制以促進品德教育永續實施並提升效能。
肆、具體作為
伍、獎勵方式
品行表現優良學生可蓋榮譽卡,並於兒童朝會公開表揚。
陸、預期成效
一、藉由本計畫之推動,營造品德教育優質學習環境,建立學生行為標準,及校園優質文化之方向與願景。
二、透過本計畫之推動,增進本校學生對於品格之道德核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具有思辨、選擇與反省,進而認同、欣賞與實踐之能力。
柒、反省評鑑
每學期期末針對品德教育實施之歷程與結果進行評估與反省,做為改善或精進之參考。
捌、本實施辦法所需經費,由學校相關項目支應。
玖、本計畫經校長核准後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