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S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 一個滿足當代需求,而不危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之能力的發展。 ~
永續發展教育、ESD: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倡議教育必須回應永續發展的需求,採用行動為導向的創新教學法,讓學習者能夠發展知識和意識,並採取行動將社會轉變為更永續的社會。是為了永續發展的各種教育活動包含各類與永續發展相關的議題,不限環境領域,也強調在地文化脈絡。
2017年聯合國發布一份報告,把ESD與SDGs放一起談,指出要支持世界邁向永續發展,公民基本核心能力包含:系統思考能力、預估能力、建立基準能力(Normative competency)、策略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自我覺知能力、整合解決問題能力等。
ESD裡重要的概念是「複雜性」,也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系統思考、批判思考等都是重要教學目標。
歸納來說,ESD在教育過程裡談永續發展的核心精神,就是談「真實世界」。
永續思維裡也要具有多維度思考的能力,從時間軸思考,能想到過去、現在、未來,從空間軸來看,能從在地看到區域、全球。
談永續要從系統來看,不能只講負面的,而是要從源頭講起,這是怎麼造成、我們怎麼做還有機會?重點在於把事情正負面、系統說明完整。
SDGs的世界觀
(一)、 所有人:不遺漏任何人
(二)、 活出自己:所有人都應該擁有更多的人生選項
(三)、 活得好:希望能實現一個所有人在身體、精神、社會層面都能活得好(well-being)的社會
(四)、 超越世代:滿足這個世代與未來世代的需求
SDGs的169項指標是在這樣的社會願景中演繹出來。換言之,即使這169項指標沒有提到高齡化和塑膠問題,只要從這個社會願景出發思考就必然會處理這些問題。課程中以這幅理想的未來願景為目標導入SDGs,才能實現未來教育的存在意義。
SDGs的重要價值
SDGs目前已經成為到2030年前全球各領域相互溝通的語言。SDGs的重要價值包括多樣性(diversity)、包容(inclusion)及包括所有人(no one left behind)。
SDGs指標有不同顏色、主題,呼應不同的種族、宗教、文化,這些多樣性是我們要了解的,這便會衍伸到包容。「包容」是聯合國談永續發展的核心,也是現在整個世界的關鍵字。「包括所有人」則是包容發展的結果,指的是不會將一些人排拒在外。
~By Bruce~
個人版的永續發展目標「美好生活目標」(Good Life Goals):
2018年提出,每一項美好生活目標都對應一個永續發展目標,並延伸出五項行動。
第一項行動是「學習」要求,最簡單易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
接下來的三個行動,逐漸擴大行為面的挑戰,涉及改變生活方式、花費與習慣障礙;且至少有一個行動力求積極、樂觀或有趣。
難度最大的第四個行動,與中產階級及過度消費者最相關;
最後一個行動則要求政府、企業和社區領導者,做出改變。
17項SDGs三大面向:社會(人類、People)-7項、經濟(繁榮、Prosperity)-7項、環境(地球、Planet)-3項;169項具體目標(Target);244項指標(Indicator)。
5P:人類(People)、繁榮(Prosperity)、地球(Planet)、和平(Peace)、夥伴(Partnership)
永續發展三要素
環境要素(Environmental aspect):指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environmental impact)。
社會要素(Social aspect):指仍然要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
經濟要素(Economic aspect):指必須在經濟上有利可圖。
永續發展強調三要素協調發展,促進社會的總體進步,避免一方面的受益以犧牲其他方面的發展和社會總體受益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