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日
本頁面國際日相關資料,由長億高中陳瑩汝老師整理,歡迎指正、參考運用。
國際日:由「聯合國大會」議決訂定。
本頁面國際日相關資料,由長億高中陳瑩汝老師整理,歡迎指正、參考運用。
國際日:由「聯合國大會」議決訂定。
7月8日 世界過敏性疾病日WORLD ALLERGY DAY
世界過敏性疾病日(WORLD ALLERGY DAY)是每年7月8日,由世界過敏組織(W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發起,旨在提高大眾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和重視,並鼓勵預防和治療過敏。
相關疾病:過敏性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主要內容:通過各種活動和宣傳,讓更多人了解過敏的原因、症狀和預防方法,並鼓勵患者積極尋求醫療幫助,以改善生活質量。
台灣情況:根據統計,台灣每十萬人中有超過15,000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
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提醒我們:過敏不僅僅是輕微的不適,還可能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通過瞭解和重視過敏性疾病,我們可以更好地預防和治療這些疾病,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國際合作社日:每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六(今年2025年,是在7月5日)INTERNATIONAL DAY OF COOPERATIVES
國際合作社聯盟(ICA)於1895年成立。他們在1927年開始將每年七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定為國際合作社日。
合作社透過集合大家的努力,放大每個人的力量,促進社區連結和可持續的發展,讓大家共同繁榮。
合作社是一群人共組的單位,這些人共同出資並且共同經營,目的是為了讓所有成員都能受益。
他們一起買賣東西、生產物品,或為彼此及社會提供服務。大家一起合作,分享資源和利益,不僅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賣得更好價錢。
合作社和公司最大的不同是:合作社是為了服務成員互助合作;而公司則是為了賺錢。
6月26日 聯合國憲章日 UNITED NATIONS CHARTER DAY
1945年6月26日,為首屆聯合國制憲會議閉幕日,《聯合國憲章》由50個創始會員國在強調國際合作互助的共識上共同簽署。
6月26日 國際禁止藥物濫用和非法販運日(國際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了由13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
這次會議通過了《管制麻醉品濫用今後活動的綜合性多學科綱要》,向各國政府和有關國際組織提出了在今後的禁毒活動中開展綜合治理的建議,並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
6月26日 國際酷刑受害者聲援日 International Day in Support of Victims of Torture
1987年6月26日《禁止酷刑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之待遇或處罰公約》生效,目前已有171個締約國。
1997年聯合國決議每年6月26日為「國際聲援酷刑受害者日」。
維護「人」的固有尊嚴:國家必須防制酷刑的存在與發生,即使處於戰爭狀態或危及國家安全之緊急情況,均不得援引為施行酷刑的理由。
6月20日 國際難民日 World Refugee Day
1950年成立了聯合國難民署(UNHCR),1951年訂定了《聯合國難民公約》,世界難民保障體系得以建立。
2001年是《聯合國難民公約》五十周年,大會由此決定從此後將6月20日定為「世界難民日」。
目的: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餘波所帶來的人口流動的影響,並且通過主張難民權利以鼓勵各國重視難民問題。
這一天,我們不分國籍,向所有因戰爭、迫害或恐怖行動而被迫逃亡的人們致意。
人非孤島,任何人都可能隨時因不可抗力,陷入災難的困境。比起嘲笑、譴責或漠視,期盼世界能夠一起「看見」難民們流離失所的故事。
在他們身上,種種標籤或許難以避免,但「看見」自有其力量──它阻止我們輕易地將人化約為符號,肯定每個人的特殊性,也照亮所有生命的基本尊嚴。
6月17日 國際防治沙漠化與乾旱日 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歷史:1994年6月17日,聯合國通過《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UNCCD),將往後每年6月17日定為「防治沙漠化和乾旱世界日」。
目的:旨在提高人們對沙漠化和乾旱問題的認識,並促使國際社會合作,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防治沙漠化和乾旱。
問題:沙漠化和乾旱是全球性問題,嚴重威脅著世界糧食安全、經濟發展和環境穩定。
因應:國際社會正在努力應對沙漠化和乾旱,包括推動持續性的土地管理、開發抗旱作物、改善水資源利用等。
呼籲世界關注土地、水資源和環境的健康,並採取實際法律規範與行動,實現土地的永續發展。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於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議通過了將每年的6月5日作為「世界環境日」,主旨在於鼓勵全球居民提高環保意識和採取環保行動,呼籲國際社會關注環境問題,並制定相應政策和行動。
從1973 年 6 月 5 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正式成立。期待每年這個時刻,世界齊心合作展開環境行動,打造更永續的地球。
2025 年世界環境日由韓國主辦,主題為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聚焦五大行動:拒用、減量、重複使用、回收,以及重新思考我們對塑膠的依賴。
6月4日 國際無辜兒童受侵犯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Innocent Children Victims of Aggression
在1982年的聯合國大會上,考慮到「以色列造成的許多無辜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兒童受害者」,決定以每年6月4日為受侵略戕害的無辜兒童國際日。
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因戰爭而失去了家園、父母,甚至生命。有些小朋友被拉去當士兵。在2022年,就有超過8600名孩子在戰爭中喪生或受傷,其中超過25%是被炸彈、地雷等武器所害。
「受侵略戕害的無辜兒童國際日」,呼籲停止一切戰爭,保護兒童的權利。只有當世界沒有了戰爭,孩子們才能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5月21日 世界多元文化對話與發展日 World Day for Cultural Diversity for Dialogue and Development
Celebrating Our Differences
2002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宣布5月21日為「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致力加深人們對文化多樣性及價值的理解,表達所有文化具有同等的尊嚴和權利。
於個人--對於自身文化,懂得飲水思源、感恩與保存;對於其他國家或族群的文化--懂得欣賞、尊重與學習。
人們若都能做到溫柔包容、尊重各族群文化差異,尊重人權普世價值,便能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創造一個和平共處的社會,減少紛爭,乃至於避免戰爭的發生。
5月15日 國際家庭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
聯合國大會為了因應全球社會變遷對家庭帶來的衝擊,在1994年公佈了國際家庭日。其旨在:
提高國際社會對家庭重要性的認識。
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
國際家庭日的主要意義是「在社會的核心中建造最小的民主」。強調家庭成員的基本人權與自由,並促進家庭中的男女平等,充分實現家庭責任和就業機會。
家庭是人權教育過程的核心,人權教育是社會轉變、融合與社會正義進步的必要條件。
我們可以想想:要為自己的家庭翻新或注入什麼價值,讓家庭成為帶動社會進步的一環?
5月3日 世界新聞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
聯合國訂定世界新聞自由日,旨在:
提高新聞自由的意識
提醒政府尊重和提升言論自由的權利
《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中,明載了言論自由的權利:人人有權思考並說出他們的想法。任何人無權禁止。
「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
持有自我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可通過任何媒介、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4月23日 國際圖書與版權日(世界書香日)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每年的4月23日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與西班牙著名文學大師塞萬提斯逝世的日子,也是多位著名作家的誕辰。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這一天定為「版權日」,可說是對作家們及其著作的尊重與肯定。
藉由全世界對此節日的慶祝,關注閱讀、出版及智慧權益的發展,籲請世界各國的學校、圖書館、出版社及其他非營利組織,多提倡閱讀活動,藉以喚起世人重拾閱讀的興趣及對著作版權的重視。
~從此,4月23日也成為全球愛書人的節日~
4月12日 國際載人太空飛行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Human Space Flight
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蘇聯太空人尤里·亞歷克賽耶維奇·加加林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在太空競賽中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而1969年7月21日,著名的美國人阿姆斯壯則在執行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太空任務太陽神11號時,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
聯合國大會於2011年宣布每年的4月12日為國際載人太空飛行紀念日。
「以慶祝人類太空時代的肇始,同時重申太空科學和技術為可永續發展目標,增加國家和人民福祉,並確保實現其為和平探索之目的。」
4月7日 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Reflection on the 1994 Genocide against the Tutsi in Rwanda
盧安達是位於中非東部的國家,曾因種族衝突爆發內戰造成大屠殺,約有80萬人在此事件中受難喪生。
1994年,盧安達發生種族大屠殺事件,武裝胡圖族軍人為殲滅境內圖西族人、溫和派胡圖族人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發起長達百日的屠殺行動。
如今,盧安達訂定國定假日來悼念種族滅絕。聯合國大會亦於2003年宣佈,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以此提醒不要再重蹈覆轍相同悲劇。
人性患難中仍有希望~在極大的災難中,仍有愛與光輝的出現。
紀實電影《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就記下了這段動人的故事。在當時,一位盧安達胡圖族飯店經理保羅.魯塞薩巴吉納(Paul Rusesabagina)在「米勒柯林斯(Mille Collines)飯店」服務。他運用個人職權,及飯店營運以來累積的人脈和影響力,在種族仇殺、民情激憤的時刻,挽救了1,268位圖西族和胡圖族溫和派同胞倖免於難。
4月5日:國際良心日International Day of Conscience
2014年洪道子博士在70歲發起「良心時代運動」(An Era of Conscience)。
「為了地球的永續發展,為了全人類共同福祉,你我匯聚好言與善行,共創愛與和平的世界。」
同年8月17日在美國聖荷西舉辦《良心時代運動宣言》全球連署啟動儀式。至今,全球200個國家或地區響應此宣言連署。
長期以來,洪道子博士帶領世界之愛和平總會此國際公益的非政府組織致力推動「用愛與良心促進和平文化」的理念。
2019年2月5日「國際良心日宣言」連署在紐約聯合國推動,並翻譯成42種語言版本。
2019年7月25日在第73屆聯合國大會期間,通過巴林王國提交的名為「用愛與良心促進和平文化」的決議文,宣告4月5日為「國際良心日」。
經由聯合國訂定「國際良心日」,提升全球意識和行動力,將可提醒人們自我反省,以改善自己和社區,激發改變世界的關鍵轉折點,從最根本的方式來改變世界,實現世界和平。
4月4日:國際提高地雷意識和協助地雷行動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MINE AWARENESS AND ASSISTANCE IN MINE ACTION
聯合國大會於2005年宣布訂定此日,特別籲請各國繼續努力,在聯合國和參與地雷行動的相關組織協助下,一同排除戰爭時期的恐怖遺毒--地雷,保衛世界各地平民的安全、健康與生命。
自1997年具備里程碑象徵性的《關於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及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及銷毀此種地雷的公約》(又稱《禁止殺傷人員地雷公約》,簡稱「禁雷公約」)開放簽字以來,已有156個國家批准或加入這項條約,超過4100萬枚儲存的殺傷性地雷已被銷毀。
《聯合國地雷行動策略》由跨機構地雷行動協調小組負責人於2023年12月13日批准,並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其為武裝衝突期間和之後防止和應對爆炸物威脅的各項工作提供指引,同時為受影響的社區提供排除支援,每兩年接受一次定期審查。
4月2日 世界自閉症日 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Let's read about Autism
世界自閉症日(英文簡稱WAAD),又稱世界自閉症關懷日、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
自閉症者會有以下特徵:語言發展遲緩、社交障礙、重複性動作,以及難以和他人建立情感等。
我們可以從以下4個面向關懷自閉症兒童與成人們:
提高對自閉症的認識和理解
支持自閉症兒童的教育和發展
支持自閉症成人的就業和生活
推動社會融合和包容
自閉症是先天性腦部受損,所引發的發展障礙。如何促進自閉症特殊生與一般普通生們的互動融合?--國小資源班教師羊羊老師運用Line@製作了有趣唯美的互動遊戲「愛の魔法」,讓玩家能透過沈浸劇情同理自閉症特殊生。
簡單用手機就能完成特殊教育學習體驗活動。
歡迎大家一起下載遊玩體驗~「愛的魔法」!
3月25日~奴隸制和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受害者國際紀念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Remembrance of the Victims of Slavery and the 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
16世紀到19世紀時期,歐洲國家為爭奪海上霸權、經營殖民地(種植甘蔗農作等),透過貿易或綁架等各種手段,將非洲人賣到美洲大陸、加勒比海等地充當奴隸,再運回煙草、棉花、咖啡和酒等產品至歐洲 。
「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形成跨越「大西洋中央航線」的「三角航程」、「三角貿易」的「奴隸貿易制度」。奴隸販子一次完整的「三角航程」即可進行3筆買賣交易,獲利約100%到1000%,是人類歷史上最大、最殘酷的強制性遷徙,多達96%的奴隸從非洲海岸被販運到南美洲和加勒比港口。
經過反奴人士數十年的努力,英國國會終於在1807年3月25日廢除奴隸制度、禁止奴隸買賣,帶動其它歐洲國家廢除奴隸制;如1926年《禁奴公約》,以及《世界人權宣言》皆強調禁止一切形式的奴隸制和奴隸。
聯合國大會於2007年通過決議,每年3月25日為「奴隸制和跨大西洋販賣奴隸行為受害者國際紀念日」,並在2015年3月25日於聯合國紐約總部豎立紀念碑,提醒世人種族主義和種族偏見的危險。
3月22日~國際水資源日 World Water Day /World Day for Water
此節日旨在推動對水資源的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乏淡水問題。
聯合國自1993年開始每年於3月22日發表《聯合國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UN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盼能提高人類對世上迄今仍無法獲得安全用水的20億人的關切。
Sources of Water: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面對各國對水資源的需求不同,因地制宜、規劃合適的解決方案,包括:鑿井、建造水塔,以水車運水,提供淨水設備,規劃健全水資源及衛生環境等。才能保護健康,拯救生命。
~正視全球水資源需求:讓我們珍惜水,保護水,節約用水~
3月21日~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西元1960年3月21日,南非警察開槍射殺69名和平示威反對種族隔離的人。
後來聯合國訂定每年的 3月21日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國際紅十字會推行非暴力和平文化:去除標籤化、偏見、醜化、邊緣化等歧視他人的做法。
不分性別、貧富、種族、宗教或個人主觀看法,推動人人執行人道關懷的行動,以「同理心」為目標,鼓勵大眾從自身開始改變,影響周遭朋友,激發正能量,消除歧視,實踐尊重多元、平等對待每個人。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緣起:德國婦女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在1889年發表《為了婦女解放》的專題演說。
1908年,近15000名婦女走上美國紐約街頭集會吶喊,要求縮短工時、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投票權等,並喊出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品質的口號「麵包加玫瑰」(We want bread and roses too.)
1910年,克拉拉.蔡特金在哥本哈根第二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獲得來自17個國家的100名女代表的支持,通過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的決議。
1975年聯合國正式確認「國際婦女節」。
德國女權運動先驅--克拉拉.蔡特金被認為是「三八國際婦女節」之母。
2月21日~國際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國際母語日-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於1999年提出倡議,2000年起正式制定。
目標: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促進各國母語傳承的運動,避免地球諸多語言文化的消失、保護語言多樣性。
臺灣的母語有哪些?--
國語(臺灣華語)、臺灣臺語、臺灣客家語、閩東語(馬祖語)、臺灣手語、16族法定原住民族之族語方言。
為了避免語言消失,臺灣也修訂《國家語言發展法》將本土語言於111學年納入108課綱國、高中必修。
2月20日-國際社會公義日World Day of Social Justice
每年2月20日是「國際社會公義日」 。主旨:提高公眾對於社會公義的意識。呼籲政府和民眾共同努力,實現平等和公正的社會。
「社會公義」:指努力解決貧困、霸凌、性別不平等、失業、人權和社會保障等公共問題。
為了實現公平正義,
政府:須採取積極措施,通過制訂和實施平等的法律來保障每個人的權利和機會。
企業:須承擔社會責任、關注環境問題,實施公平的就業政策和薪酬制度,確保員工獲得合理的薪資和福利待遇。
每個人:透過了解社會公義的概念和重要性、關注社會問題,進一步思考如何實施社會公義。例如減少浪費、節約能源等方式,都是為保護環境和促進資源公平分配做出貢獻。
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
600萬猶太人慘死在大屠殺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對猶太人展開滅絕式屠殺。直到1945年1月27日,蘇聯軍隊進入波蘭並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後,其殘忍暴行才廣為世人所知。
緬懷大屠殺遇難者,讓悲劇不再發生
2006年1月聯合國推動「大屠殺與聯合國」宣傳方案,包括每年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緬懷與追憶」紀念儀式,並支持會員國發展教育課程,防止未來重蹈種族滅絕恐怖行為之覆轍。
12月20日-國際人類團結日 International Human Solidarity Day(IHSD)
國際人類團結日,強調全球各國求同存異的重要性,期待藉由彼此理解包容、團結合作,推進民主自由,減少戰爭災禍,倡導和平願景。
主旨:全球共同消除貧困,各國政府擬定和分享減貧策略,提醒各國政府遵守國際間經貿、衛生、環保、人權、和平的協定承諾。
2000年9月聯合國召開千禧年會議,189個國家通過簽署「千禧年宣言」,為了彰顯團結與利益分享的國際精神,將每年的12月20日定為「國際人類團結日」。
《聯合國憲章》宣示聯合國應維持國際和平與促進國際合作,同時,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要增進並激勵對於基本自由與人權的保護。
12月19日-國際南南合作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South-South Cooperation
南南合作是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有別於已開發國家及未開發國家)。因為世界上的開發中國家絕大部分都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方(例如非洲、南美洲高峰會)。
這些國家透過分享知識、技術和資源,互相合作幫助,解決各自的發展問題。他們不只在經濟上合作,還在文化、環境和科技等方面一起努力,目標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自立。
南南合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當時聯合國就開始推動技術援助。經過多年發展,1978年12月19日在阿根廷舉行的全球會議中通過了促進和實施開發中國家間技術合作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行動計劃》,目的是推動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合作。
12/18-國際移民日 International Migrants Day
每年的12月18日也是台灣的「移民節」。自古以來,人口就在不斷地流動遷徙變化。2024年,國際移民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為3.6%。
人口遷徙之因: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工作或經濟機會;逃離衝突、迫害或大規模侵犯人權惡行;迫於氣候變化、自然災害或其他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
1990年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保護所有移民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之國際公約》。透過與聯合國相關的國際移民組織(IOM)推廣,利用這一天來突顯世界目前約2.81億移民(包括超過4100萬的流離失所者)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及所做出的貢獻,和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12月11日-國際山岳日 International Mountain Day
2002年,聯合國發起了國際山岳年,以期促進國際社會重視山區環境保護,以及山區居民福祉的重要性。山區是水源、生態多樣性的重要孕育之地,且山區居民多較弱勢,為建立人民對山岳重要性的意識,並且能夠為各地的山區居民以及環境帶來正向改變,於是在2003年,國際山岳日舉行首次活動。
一、山區為我們提供了在未來幾十年逐漸稀缺的淡水、能源以及食物。但同時,山區居民貧窮發生率高,極有可能受到氣候變遷、砍伐森林、土地退化以及天災的影響。
二、為了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和威脅,需要以整體、參與性和整合性的方式來解決有關永續發展的問題。如水、生物多樣性、旅遊業和基礎設施是山區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
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Day
聯合國於1948年巴黎召開的大會決議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為人權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來自世界各個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代表基於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省而起草,全文共30條,已翻譯成近500種語言,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規定所有人都應該享有並得到普遍保護的基本人權。
「世界人權宣言」與196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及1976年生效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合稱「國際人權法典」。其所制定之規範已成為國際人權之重要典章及標準,因此與每個人的權益息息相關。
12月9日-國際反貪腐日 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Day
為紀念2003年12月9日在墨西哥Merida一地正式簽署《聯合國反腐敗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s against Corruption),欲喚起世人對貪腐問題的重視與關心,將每年12月9日定為聯合國國際反貪腐日(UN 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Day)。
《反腐敗公約》對預防腐敗、界定腐敗犯罪、反腐敗國際合作、非法資產追繳等問題進行了法律上的規範,奠定了世界就打擊腐敗犯罪開展國際合作的多邊法律基礎及措施 。
在預防性措施、刑事定罪、引渡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特別是第一次在國際法律文書中確立了「被貪污的公款必須返還」的原則。
12/7 國際民航日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Day
這一天,是為了紀念美國於1944年召集各國於12月7日正式簽署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又稱《芝加哥公約》) 。目的是承認航空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世界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國際航空旅行的影響。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簡稱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縮寫:ICAO),專責管理和發展世界各國民用航空事務。職責包括:
一、預測和規劃國際航空運輸的發展以保證航空安全和永續發展
二、制定各種航空標準以及運行程序,以保證全球各地民航機構運作的一致性
三、發展國際航空導航的規則和技術
四、制定航空事故調查規範
12月5日-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國際志工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聯合國制定「國際志工日」的主要目的:
一、肯定世界各地、各個不同領域內的志工組織和他們的服務及奉獻。
二、讓志工及相關組織和政府各部門、非營利團體、基金會、宗教團體、學術界及民營企業的廣泛合作,推動社會各項建設與提升國民福祉。
臺灣在2001年公佈「志願服務法」,也是台灣志工元年的正式啟動,聯合國剛巧也宣布該年為「國際志工年」。台灣透過志工服務與國際接軌,提升國民的國際視野,關懷國際弱勢的處境。
12/3 國際身心障礙者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
為了保障身心障礙者的基本人權,鼓勵社會大眾在這一天共同響應身障議題做討論,各國政府也舉辦相關慶祝活動,宣導屬於身心障礙者的權益和措施。
在台灣,內政部每年提撥身心障礙者日活動經費補助,以協助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團體於12月份舉辦相關活動。為促進社會大眾共同參與、喚起對身心障礙者議題的重視,提昇參與度甚至用行動回饋且貢獻社會。
12月2日-國際廢除奴隸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Abolition of Slavery
歷史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曾有奴隸制的存在。奴隸被當成財產、與牲畜無異,受奴隸主支配,沒有自己的人格、自由、權利,且可被任意交易買賣。
一、美國總統亞伯拉罕· 林肯 Abraham Lincoln《解放奴隸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二、聯合國在1949年12月2日通過《禁止販賣人口及取締意圖營利使人賣淫》的公約。
三、藉此紀念日呼籲現今國際社會盡早消除一切形式的奴隸制度,像是強迫勞動、人口販賣、性剝削、童工等問題。
11/25-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1月25日為聯合國所頒定的「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為推廣性別平權思維,消除對婦女之家庭暴力、性侵害行為,呼籲大家重視性別平等與尊重多元族群免於受暴的權益。
臺灣在2006年成為全球第184個向聯合國申請加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簡稱 CEDAW )的國家。
11月21日國際電視日World Television Day
199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首屆世界電視論壇召開的日子(11月21日)確定為「國際電視日」,以此促進世界傳媒事業的發展,引導電視產業為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電視是現代世界的傳播和全球化的象徵。
電視作為國際性媒體,應展現多種文化和不同觀點,致力於提供公正的資訊、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更好地擔負起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維護人類和平的使命。
國際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紀念日-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天World Day of Remembrance for Road Traffic Victims
每年大約有135萬人死於交通事故,為了紀念那些因交通事故而受傷或喪命的人,以及撫慰他們的家人,聯合國訂定了此國際紀念日。
11/20 國際兒童人權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Rights Day
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U. 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促使世界積極擔負保障兒童
權利的責任,包括生存、健康、平等、遊戲、參與、受教權等等。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完整的個體,應受到與大人們同等的尊重。
11月14日 國際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簡稱WDD
加拿大科學家兼醫師 Banting 於1921年發現了可抑制糖尿病情的胰島素,並因此於1923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為喚起全世界對糖尿病危害的關注,自1991年起設定Banting的生日11月14日為此國際紀念日。
11/6 防止戰爭和武裝衝突破壞環境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Preventing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War and Armed Conflict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現,過去60年中,至少有40%的內部衝突與開採自然資源有關,包括木材、鑽石、黃金和石油等高價值資源。
自然環境往往成為沉默的人類戰爭受害者,若維持生計和生態系統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世界的和平將隨之蕩然無存。
因此,聯合國將維護自然環境行動作為預防衝突、維持和平和建設和平的方針。
10月24日 世界聯合國日 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聯合國日乃為促進「世界合作與關懷、改善全球議題」的目標和成就。它是10月20日至10月26日「聯合國週」的一部分。
10/17國際消除貧困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國際消除貧困日又稱國際滅貧日或國際消貧日。希望喚起世界各國注意、改善全球貧富懸殊差距。讓世界一起為「減少貧困、挨餓的人口比例」而努力!
10/16國際糧食日 World Food Day
聯合國設立國際糧食日旨在喚起世界對永續發展農業和糧食的高度重視。增強公眾對於世界糧食危機而產生飢餓問題的意識;
加強國際間對戰勝飢餓、營養不良和貧困的聲援,關注糧食和農業永續發展方面的成就。
10月15日國際農村婦女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Rural Women
聯合國訂定此國際日乃為促進農村婦女於社會平權及世界穩定發展之永續性。
10/13國際減少自然災害日(國際減災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透過國際協調一致的行動,減輕由地震、海嘯、風災、水災、火災、土崩、火山爆發、蟲害、旱災和沙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生命損失及財產破壞、以及對社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國際減災日希望提高大家對控制災難風險的認識,介紹各種自然與人為災害,宣傳備災技巧與知識,增強參加者應對各種災害的能力,共建更具韌性的世界。
10月5日 國際教師日 World Teachers‘ Day、縮寫:WTD
2024 年世界教師日的活動主題為:「重視教師的聲音」。
教師扮演著「知識生產者」及「教育與社會變革關鍵人物」的角色,世界的傾聽與支持極其重要。善意、專業、制度之必要;愛與溫柔之必要;堅定之必要。
10月2日國際非暴力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Non-Violence
200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以印度聖雄—甘地的生日訂立為國際非暴力日。目的是希望各國反對任何的暴力行為。陳列於聯合國大會大廈入口處的雕塑,名為「非暴力」(又稱「打結的槍」)是盧森堡政府送給聯合國的禮物。該雕塑由瑞典藝術家卡爾創作,象徵著和平與非暴力。
10/1 國際老人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國際老人日由聯合國於1990年訂立,旨在呼籲全球關注高齡相關議題。2024主題有尊嚴地老去:加強全球老年人照顧與支持系統的重要性
聯合國世界人居日:十月第一個週一World Habitat Day
聯合國大會於1985年通過決議,世界人居日乃希冀逐步落實人類優良住居與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2024年的主題是「讓青年人參與創造更美好的城市未來」。讓我們一起為未來構築美好的生活空間吧!
9月21日-國際和平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Peace
聯合國自2002年起,訂定每年的國際和平日為9月21日。宣布此後,國際和平日應成為24小時無暴力和全球停火日。
聯合國決議邀請所有會員國、聯合國系統各組織、區域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以及個人以各種適當方式(包括教育和公眾宣傳)慶祝國際和平日。
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Ozonosphere Preservation
1987年9月16日,全球46國代表在加拿大蒙特婁簽署《蒙特婁議定書》,標誌著各國將對保護地球南北臭氧層進行具體行動。
1995年,聯合國制定此節日,旨在紀念1987「蒙特婁議定書」的簽署,並喚起公眾的環保、愛地球意識。
9月15日-國際民主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Democracy
2007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9月15日定為國際民主日,以促進和維護民主原則為宗旨。
聯合國決議強調:民主的發展決定於世界是否尊重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
民主是一種普遍的價值,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
所有人們的主權、自決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得到尊重。
8月12日-國際青年日 International Youth Day
聯合國於2000年設立。為鼓勵全球年輕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注青年議題與國際未來發展的重要相關性。
2024年國際青年日主題為「促進永續發展的青年數位之路」Youth Digital Pathway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今年強調數位科技如何與青年的創新力量、強大行動力結合,以實現永續發展。
勇於實踐,積極創新,青年向前衝!
8月12日、世界大象日 World Elephant Day
此節日最早由加拿大動保人士和泰國的「大象放歸基金會」於2012年首度設立,希望能喚起人們對現存大象困境的關注。
大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屬於長鼻目。
現僅存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兩類。
大象困境之因:
象牙貿易—價值高昂的象牙引發大量捕獵,象群生存堪憂。
棲息地的喪失—因環境破壞,象群每日所需的大量食物變得難以取得。
請大家要尊重大象,一起愛護牠們唷~
8月9日-世界土著人民國際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s
又稱「世界原住民日」。
聯合國訂定主軸--保護原住民族群的各項基本權利與尊重其文化、語言。
世界上約有200個原住民群體,大多居住在南美洲、東亞地區。從事原始的採集和狩獵,保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呈現世界價值的多元性。
台灣的16族原住民:(依各族群人口總數排序)依序為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德克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邵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種族間,最重要的是尊重與包容。
8月8日-父親節 Father's Day
專屬於父親們的日子,父親節是為感謝父親而慶祝的節日。世界各地日期各異。臺灣因諧音相近訂於8月8日慶祝。
「父親節之花」-石斛蘭,美洲及歐亞、港澳、中國大陸等超過80個國家或地區,皆以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
感恩之日,值此重要節日,記得對爸爸說些貼心話、給個擁抱、寫張卡片、吃頓美食……以最真摯的感恩之情,謝謝爸爸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