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學校互動的原則
分享人:黃夏成 講師
(慕真在家教育協會 常務理事)
經驗談
在家教育是無牆的學習模式;世界就是教室,生活就是教材。
在家教育的父母親是學長, 子女則是學弟妹。
在家教育是一場學習革命,用全人教育的眼光、目標、內涵、方式與材料進行學習。
一、在家教育的動機與類型
1.受害者情結類型:逃避學校的衝擊、無法接受集體教育的問題
2.身心不適類型:輕中度身心障礙、學習風格或程度有明顯差異
3.適性發展類型:天賦智能、因材施教、落實教育的均衡及整全性
4.價值追求類型:中華文化、實踐信仰的價值觀、國際婚姻
5.出國預備類型:父母因工作而遷居、出國就學
二、家長與學校互動的原則
1.親校生是三贏的學習夥伴
-我們都是學習生態中缺一不可的角色
-合理的期待、尊重的態度、當責的行為
2.與體制維持適度的互動
-主動了解學校的學習資源
-知道學校行政與班級的資訊
-清楚知道升學及教育政策的資訊
3.按學生的需要運用學校資源
-返校學習、參與活動或考試
-取得學習工具或材料
-商請教師或行政單位的協助
三、學校如何與家長互動?
1.家長互動類型及方式
a.對立型
不正面回應,感謝他的提醒/建議
了解具體需求,適時適度給予
b.爭取型
稱讚他的用心
確認學校的行政範圍與權限
c.被動型
按在家教育行政事項與日期互動
視學生需要提出建議
d.自主型
按在家教育行政事項與日期互動
問候與鼓勵
2.互動原則
a.主動但不介入
b.積極卻不著急
c.不掌控也不被擺佈
d.有界限卻沒有隔離
3.基本互動內容
a.提供補充教材及試卷
b.邀請參與校內外學習活動或競賽
c.家庭訪視
d.鼓勵父母參與班上志工
e.邀請學生與班上同學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