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性別不安的方式有很多種,而借助醫療的力量是許多跨性別者會採行的管道,其中又以HRT與SRS兩種療程最為知名。值得注意的是,近用醫療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矯治」性別認同,而是要將原生性別的身體轉換成符合心理性別的樣態。坊間也流傳著一些迴轉療法(Conversion Therapy),試圖以催眠、電擊等方式改變LGBT族群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然而近代科學證據指出這些療法並無任何實質效用。
所謂HRT,即荷爾蒙替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是透過定期注射或服用性荷爾蒙的方式,以阻止原生性別荷爾蒙運作,並發展出所欲性別的第二性徵。有些具家長支持的跨性別孩童,會在原生性別的青春期來臨前就進行HRT,如此便能防止不可逆的性徵變化(如聲音低沉、喉結突出、乳房發育)。然而,多數的跨性別者是在青春期後才有機會近用醫療資源,故HRT的效果便會有所限縮,例如已經歷乳房發育的跨性別男性,往往會透過額外的平胸手術以達成期待的生理樣貌;部分跨性別女性也會透過削骨、豐額等方式,使已受雄性荷爾蒙影響的臉部更為女性化。
儘管已有研究證據指出HRT能夠改善跨性別者的情緒障礙與認知行為功能,有些跨性別者仍會感到嚴重的焦慮,並選擇進行性別重置手術(Sexual Reassignment Surgery,或稱性別還原手術)。顧名思義,SRS的過程即為摘除原生性別的生殖系統,並重建所欲性別的性器官。雖然並不是所有的跨性別者都會想要進行性別重置手術,但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跨性別者必須要經過SRS手術,才能登記換發符合其心理性別的身分證。
然而,這些療程不僅所費不貲(完整進行需要NT$30萬至100萬元),當事人還必須承受長達數個月的恢復期,而性別不安也不會就此「痊癒」。在〈初戀那件小事〉一文中,已經完成性別轉換療程的作者寫道:
相處的這半年你的笑容早已填滿校園的每個角落,但我終究是敗給了自己的懦弱,我不敢也不願告訴你,我曾經是個男生,只因我自私地希望你將我最美好的樣子存在記憶當中。即使現在的我裡裡外外都是個女孩,但那段過去深深烙印在我的人生。一起去公園時看見活蹦亂跳的小孩,你說你想要生三個;一起逛屈臣氏的那個下午,你歪嘴笑著說,我可是非常樂意幫你買衛生棉喔。每當你搭著我的肩問,這麼好的男人不考慮一下嗎?我反覆思索著該如何回答才不會讓你對我失望,卻總只敢嘻笑著回一句,才不要呢。還是讓你失望了。
跨性別終究是一生難以抹滅的烙印。換證後的跨性別者,有些人選擇掩埋過往,卻要承擔害怕被發現的惴慄;有些人選擇將身分公諸於世,最終還是撕不掉那「變性人」的標籤。更多的跨性別者難以走到換證這步,只能勉強自己適應原生性別帶來的痛苦。做自己從來都不簡單,而「成為我自己」的路程更是顛簸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