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第1120315梯次【甲等】
建二忠 洪莉雯
一、研究動機
高雄港是臺灣南部的主要門戶,位於出海口的旗後燈塔(Qihou Lighthouse),為國內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見證高雄港從清朝以來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
為瞭解旗後燈塔的歷史沿革與建築特徵,本研究親自訪查旗後燈塔的主體建築與附屬建築,歸納整理旗後燈塔的建築特徵,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1926年日治時期,興建之旗後燈塔。
二、研究目的
(一)蒐集相關文獻瞭解燈塔的功能與旗後燈塔的歷史沿革。
(二)親自訪查旗後燈塔的主體建築、附屬建築與其它建築。
(三)依文獻探討與實地訪查歸納整理旗後燈塔的建築特徵。
(四)依據文獻分析與訪查獲得的資料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燈塔的功能
燈塔(light-house)位於海岸、港口或河道,用以指引船隻方向,「透過塔頂的透鏡將光芒折射到海面,提供船舶定位、引導船隻航行、指示港口航道」(交通部航港局,2023),功能為確保海上船舶的航行安全。
燈塔除了夜間發光,指引船舶航行安全外,塔身漆上各種顏色,俾便航行船舶觀察研判位置,在白天亦兼具導航功能。「臺灣的燈塔塔身使用的顏色,有白色、黑色、黑白相間垂直條紋、黑白相間平行條紋、紅白相間平行條紋」(交通部航港局,2023)。
二、臺灣的燈塔
「臺灣地區共有36座燈塔,本島19座,離島17座,其中有14座燈塔列為歷史建築」(林敏男,2018),目前均由交通部航港局管轄。臺灣地區在清朝設立的燈塔,共有5座:「漁翁島、鵝鑾鼻、高雄、安平、淡水」,其中高雄燈塔,即是本研究的「旗後燈塔」。
依據交通部航海局資料,臺灣本島塔身最高是臺中港燈塔62.6m,塔身最低是蘇澳燈塔7.9m。燈高最高是蘭嶼燈塔216.5m。最東邊是三貂角燈塔,最西邊是國聖港燈塔,最南邊是鵝鑾鼻燈塔,最北邊是富貴角燈塔(交通部航港局,2023)。
本研究先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文獻,瞭解旗後燈塔的歷史沿革與機能格局,接著到實地觀察與拍照紀錄,整理旗後燈塔的建築特徵。
研究者於112年2月27日與28日,到旗後燈塔(高雄市旗津區旗下巷34號),實地觀察與拍照紀錄,最後依據訪查資料,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旗後燈塔的歷史沿革
「清咸豐10年(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打狗港於同治2年(1863年)開港」(薛琴,2003),由於商船往來頻繁,導航設施需求日益迫切。「光緒9年(1883年)在旗後山頂,興建中式方形紅磚燈塔,維護夜間船隻進出打狗港的安全」(楊玉姿,1999)。
「日治時期為擴建高雄港,於大正7年(1918年),興建旗後燈塔,塔身為八角形磚造」(楊玉姿,2009),1987年核定為「直轄市市定古蹟」。
二、旗後燈塔的主體建築
「旗後燈塔為文藝復興後期的巴洛克建築」(莊水吉,2009),塔身和辦公室相連,由辦公室大門進入後,經過長廊可通往塔身,塔身內部有一座旋轉樓梯,可以登上燈塔頂端。
「旗後燈塔為八角形磚塔,中間有工作平臺,四週有黑色欄杆,頂部形狀為圓柱,有燈籠、半圓形穹窿圓頂及風向儀」(交通部航港局,2023)。
在財政部關稅總局用心維護下,「旗後燈塔目前仍維持日治後期的建築舊觀,從大正7年以來無間斷發出光芒,指引海上船隻」(黃敬文,2022)。
三、旗後燈塔的附屬建築
(一)無線電線室(Radio Room)
旗後燈塔是進出打狗港的重要標識,旗後燈塔北側有「無線電線室」,傳遞旗後燈塔每日的氣象觀測資料,。
(二)燈房舊址(Light house)
「日大正7年(1918年)旗後燈塔完工後,撤除原有燈房的舊燈器,將原址改建為2層樓鋼筋混凝土造的副燈塔」(交通部航港局,2023)。目前副燈塔已不再使用。
(三)氣象觀測站(Weather Observatory)
「旗後燈塔完工後,於清光緒11年(1885年)開始實施氣象觀測」(李素芳,2002)。「日昭和4年(1929年)臺灣總督府於柴山創立『高雄海洋觀測所』,進行正式規模之氣象觀測」(沈文台,2005),建立完整之氣候資料。
(四)技工備勤室(Technician room)
「技工備勤室」原為日治時期的看守員宿舍,以平頂加強磚造,屋面用鋼筋混凝土。2021年交通部航港局進行「旗後燈塔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將技工備勤室改為輕食服務區,成為全臺第一座提供輕食服務的燈塔園區。
(五)值班室(Duty Room)
「值班室」與「技工備勤室」採同樣工法,屋頂為鋼筋混凝土分區灌注,內部有7個房間。「1970年配合園區空間規劃,調整內部隔間,重新分為4個空間,做為發電機房、無線電室、倉庫及值班室使用」(交通部航港局,2023)。
(六)日晷(Sundial)
日晷由指向北方的晷針和刻有時刻的晷面組成,藉由太陽光照射於晷針產生的晷影瞭解時間,是鐘錶普及前用以指示時間的工具。
四、旗後燈塔的其它空間
打狗港開港後,商船往來頻繁,於是在旗後山興建中式紅磚燈塔,維護夜間船隻進出打狗港安全,因已損毀拆除,目前只留下基座。
旗後山頂有2個防空洞,為二戰時燈塔看守員躲避空襲使用。
在旗後山頂的水塔,供應整個旗後燈塔的生活用水,旗後燈塔南側大門,可通往旗後砲台。
一、結論
(一)旗後燈塔是國家的珍貴遺產`
旗後燈塔是國家的珍貴遺產,因為燈塔是世界海事遺產的重要象徵,對國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雖然現今的燈塔對於船隻的導航,已沒有具體功能,但是保存傳統燈塔卻有其必要性。
(二)旗後燈塔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旗後燈塔從日治時期迄今,仍無間斷地照耀海上的船隻。旗後燈塔不僅有特殊的建築結構,更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不僅維護航海安全和貿易運輸、更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二、建議
(一)建議將旗後燈塔定義為人文古蹟
守護往來船隻的旗後燈塔,擁有文藝復興後期的巴洛克建築,為國內唯一的八角形磚造燈塔。旗後燈塔具有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建議將燈塔定義為「人文古蹟」,妥善維謢保存。
(二)建議串連景點推動旗津觀光發展
旗後燈塔矗立在扼守高雄港的制高點,可以看見旗津老街、駁二碼頭、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和整個高雄港灣。建議串連附近的觀光景點,推動旗津的旅遊發展,讓百餘年守護打狗港的旗後燈塔,再見風華。
1.沈文台(2005)。臺灣燈塔圖鑑。貓頭鷹出版。
2.莊水吉(2009)。臺灣燈塔之美。關稅總局。
3.李素芳(2002)。臺灣的燈塔。遠足文化。
4.林敏男(2018)。我國燈塔文化資產價值與保存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5.楊玉姿(1999)。高雄市古蹟簡介。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6.楊玉姿(2009)。高雄市史蹟賞析。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7.鄭德慶(2004)。高雄市古蹟及歷史建築。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8.薛琴(2003)。臺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黃敬文(2022)。夜經濟新地標,旗後燈塔亮燈。高雄畫刊,2022(11)。
10. 交通部航港局(2023年2月25日)。旗後燈塔。https://tinyurl.com/2gud6pau。
建二忠 洪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