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第1120315梯次【甲等】
建二忠 靳元志
一、研究動機
位於高雄市橋頭區的橋仔頭糖廠,興建於1901年,是日治時期時在臺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橋仔頭糖廠不僅帶動臺灣製糖產業,因為生產與運輸需求,推動日後的打狗港計畫,也成為後來高雄市發展的契機。
目前橋仔頭糖廠園區,除了製糖廠遺址外,還保存日式木造宿舍與洋式巴洛克建築。本研究以橋仔頭糖廠「廠長宿舍、副廠長宿舍、社宅事務所、俱樂部」作為研究主題,瞭解日治時期臺灣的建築風格。
二、研究目的
(一)蒐集文獻,瞭解百年工業遺址—橋仔頭糖廠的歷史沿革。
(二)訪查橋仔頭糖廠「廠長宿舍、副廠長宿舍」的日式建築。
(三)訪查「社宅事務所、俱樂部」磚造迴廊的仿巴洛克建築。
(四)依據文獻探討與實地採訪的資料,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橋仔頭糖厰的歷史沿革
橋仔頭糖廠是日治時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創設的第一座製糖廠。「1901年動工興建,隔年完工運轉,開啟臺灣現代化製糖工業」(魯友柏,2013)。經歷一連串的併購與擴廠策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於1939年在臺灣已新設或併購 13 個製糖工廠,成為當時臺灣四大製糖株式會社之首」(林獻振,2006)。
「橋仔頭糖廠除了是臺灣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外,也是第一座糖蜜酒精工廠、鑄造工廠」(高育屏,2009)。橋仔頭糖廠不僅讓臺灣製糖產業,在全球市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影響後來臺灣的產業發展與革新。
「橋仔頭糖廠是日治引用鋼鐵建築技術的先驅,行政辦公室建築屬殖民樣式,是臺灣接受外來建築文化重要的指標」(廖基淵,2006)。
二、橋仔頭糖厰的廠區空間
橋仔頭糖廠古蹟指定範圍,分為兩個部份,「廠區東北側的工廠群,包含製糖工廠與鐵道,構成現代化製糖工業的核心,屬於生產與事務的空間機能」(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象徵臺灣邁入產業現代化的新紀元。
「廠區東南側的宿舍群,構成事務運作與員工日常生活的空間場域,屬於生活與休閒空間」(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橋仔頭糖廠較為特殊的是,整個廠區基地是完全封閉的,建築物有許多防禦設施,透露當年的緊張氛圍。
「橋仔頭糖廠為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有無可取代之歷史與產業文化價值,見證臺灣製糖廠產業及建築技術的演變」(吳旭峰,2002),因廠區內建築及自然生態具有保存價值。橋仔頭糖廠共有11處古蹟(廠長宿舍、副廠長宿舍、社宅事務所、俱樂部、黑銅聖觀音像、製糖工場遺址等),於2008年公告為「高雄縣縣定古蹟」。
為進行本研究,研究者先到圖書館借閱《高雄縣縣定古蹟橋仔頭糖廠—原社宅事務所及俱樂部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楊秋興著,2008)與《高雄市市定古蹟副廠長宿舍古蹟修復再利用工作報告書》(陳智宏,2017),瞭解橋仔頭糖廠市定古蹟歷史與修復經過。橋仔頭糖廠「廠長宿舍、副廠長宿舍、社宅事務所、俱樂部」建築特徵。
研究者於112年2月4日(星期六)與2月5日(星期日),前往橋仔頭糖廠(高雄市橋頭區糖廠路24號)拍照紀錄。最後將實地採訪獲得的資料,提出結論與建議。
進入橋仔頭糖廠筆直的椰林大道,可以看到兩棟傳統日式木造建築(廠長宿舍、副廠長宿舍)與兩棟磚造建築(社宅事務所、俱樂部),分述如下:
一、廠長宿舍(Factory Director Dormitory)
橋仔頭糖厰「廠長宿舍」興建於1940年,是日治時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廠長的官職宿舍。建築形式為標準的日式木造平房、「主要構造是臺灣檜木的屋頂構架、灰色瓦簷、雨淋板牆壁,採用高架地板、和日式宿舍少見之獨立磚造基礎」(洪福車,2016),是廠區內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日式宿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人在臺灣的製糖事業為重要經濟來源,「利用製糖過程中的副產品糖蜜發酵製造酒精,做為軍事車輛燃料,於是糖廠成為美軍重點空襲目標」(郭桓姍,2008)。廠長宿舍庭園的西南側設置兩座防空洞,是廠長與眷屬,躲避空襲的設施。
台糖公司為保存此重要文化資產古蹟,於2011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將廠長宿舍依原樣重新修復,並於2015年起開放外部空間供遊客參觀。宿舍庭院内目前仍保有當初建造時,種植的一棵巨大的錫蘭橄欖樹及一棵緬梔花。
二、副廠長宿舍(Duputy Factory Director Dormitory)
「橋仔頭糖厰副廠長宿舍,於1940年依《臺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興建」(吳益東,2009)。「建築形式為寄棟式木造平房,牆壁為編竹夾泥牆外覆雨淋板,採用臺灣檜木屋架、高架地板、磚造基礎」(陳智宏,2017)。
「寄棟屋頂是側面與正面都呈現坡狀屋簷的屋頂,因為屋頂四面均可洩水,具有抗暴雨防風的特性」(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2016)。
台糖為保存該文化資產,於2013年依原樣重新整修,「古蹟修復過程,還原了基礎、玄開、廊道等空間格局」(樹德科技大學,2008)。
三、社宅事務所(Office Building)
「社宅事務所是1901 年橋仔頭糖廠建廠時,最早興建的辦公室建築,作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社長的辦公室兼住宅」(吳亞璇,2020),是一棟具有堡壘的辦公室,也是橋仔頭糖廠內歷史最悠久、結構保存完整的建築。
「社宅事務所」建築型式,「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融合木造(屋架、基椿)、磚造(牆壁)、鋼筋混凝土造(觀景台)」(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2005),是臺灣日治初期公共建築較為重要的工程。
「社宅事務所」玄關入口的中央門廊及基座,使用來自英國進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外觀的拱形迴廊、柱頭、柱腳、天花板、門框、窗框等處,隨處可見到仿巴洛克風格的灰泥繁複雕飾」(蔣耀賢,2002)。為因應臺灣潮濕悶熱氣候,地基採用地上架高的建築結構,以利於通風。另外迴廊和連續拱門,也具有遮蔽陽光的功能,這是考量南部炙熱陽光的設計。
「屋頂女兒牆,環繞許多方形開口,這不是建築物裝飾,而是日治初期,為防範抗日份子攻擊,開設的槍孔」(郭桐岑,2009),提供廠方警衛用來架槍防衛。另外房舍下方增設地下室儲備糧食,空襲時提供家屬與小孩避難。
「社宅事務所」玄關前面,豎立「山本悌二郎」銅像,1901年「山本悌二郎於高雄橋仔頭規劃建置臺灣第一個新式機械化製糖工廠,並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王瑋儒,2013),讓臺灣製糖產業,在全球市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糖廠運輸的需求,亦推動日後興建打狗港計畫,對於高雄市的發展影響鉅大。
1945年日本戰敗後,「山本悌二郎」銅像輾搬到日本,2022年在橋仔頭社區居民努力下,「山本悌二郎」銅像返鄉,重新駐留在臺灣,讓人回望百年前臺灣製糖產業的發展。「社宅事務所」於2002年列為市定古蹟。
四、俱樂部(The Club)
橋仔頭糖厰「俱樂部」興建於1901年,作為招待高階長官場所。「建築風格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建築,屋樑使用日本人最喜愛的臺灣檀木,地板架高以利通風」(楊秋興,2008)。
俱樂部的結構主要為磚造,建築的右側、側面、屋頂,屬於傳統日式的木構造,迴廊及連續拱門互相串連,各個空間都有獨立的出入口。前方的空曠廣場,是守衛隊的練兵場及駐紮地。
「俱樂部具有西洋熱帶風格建築外觀,參考荷蘭人在南洋殖民建築改良,李乾朗先生稱它為熱帶殖民西洋樣式建築」(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2005),但觀察屋頂型式,可以看出融入和式建築風格,和日本傳統木構造屋頂樣式。
台糖公司經營養豬事業已有60餘年的歷史,目前在俱樂部內設立「豬仔文物館」,展示豬仔文物。
為因應軍事防禦、避難需求,在俱樂部前方則設置「戰時指揮中心,提供高級長官避難,並兼作廠區戰時指揮中心,全長約48公尺、寬1.7公尺、高22公尺」(郭桐岑,2009),另外園區內共有24座防空洞。
一、結論
(一)橋仔頭糖廠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
橋仔頭糖廠是日治時期,臺灣推行工業化後,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工廠,見證臺灣的產業發展與及建築演變,橋仔頭糖廠是台灣接受外來建築文化重要的指標,具有歷史背景與其獨特性。製糖工廠是日治時期百年的工業遺址,整體產業設施與宿舍建築保存良好,已列為「高雄市市定古蹟」。
(二)橋仔頭糖廠具有文化與藝術空間
臺灣於1990年代興起「社區總體營造」,橋仔頭糖廠在地方人士努力下,以製糖工廠為中心,向外延伸到整個橋仔頭。透過對於橋仔頭的社區改造運動,已轉型成為一個「生產文化與藝術空間」。
二、建議
(一)建議將橋仔頭糖廠轉變為「糖業文化博物館」
橋仔頭糖廠已於2000年停止生產,為保留臺灣新式製糖工廠風貌,建議可將橋仔頭糖廠古蹟保存區,轉變為「糖業文化博物館」。將橋仔頭糖廠的歷史丶文化地景與製糖流程,重新整理規劃,讓遊客不再只是面對冰冷停產的工廠,而是一個能夠漫步其中,細膩而完整的體會製糖文化的「糖業文化博物館」。
(二)建議將橋仔頭糖廠發展為「文創產業園區」
製糖產業在臺灣經濟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配合文化資產保存及發展觀光政策,建議將橋仔頭糖廠發展為「文創產業園區」,將工業遺址與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不僅可以保存歷史,更能發揮無限的創造性,成為高雄市的文化特色風貌。
1.魯友柏(2013)。臺灣糖業史話。台糖通訊,2013,3。
2.廖基淵(2006)。工業遺址古蹟保存區內空間真實性之探討,以橋仔頭糖廠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3.林獻振(2006)。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4.郭桓姍(2008)。臺灣糖廠景觀保存元素之研究─以橋仔頭糖廠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
5.吳旭峰(2002)。橋仔頭糖業文化空間環境調查實錄。高雄縣橋仔頭文史協會。
6.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高雄縣橋仔頭糖廠整體空間調查與再利用機制研究計畫。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7.楊秋興(2008)。高雄縣縣定古蹟橋仔頭糖廠—原社宅事務所及俱樂部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高雄縣政府。
8.洪福車(2016)。橋仔頭糖廠廠長宿舍及社宅事務所再利用。台糖通訊。2016,10。
9.陳智宏(2017)。高雄市市定古蹟副廠長宿舍古蹟修復再利用工作報告書。高雄市政府。
10.樹德科技大學(2008)。臺灣糖業公司高雄縣定古蹟橋頭廠廠長與副廠長日式宿舍古蹟修復再利用計畫。高雄市政府。
11.吳益東(2009)。日式木造宿舍空間再利用設計之探討—以橋仔頭糖廠官職宿舍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2.國立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2016)。日式老宿舍的再生基地-高雄橋仔頭糖廠日式木造宿舍。臺灣建築雜誌。
13.蔣耀賢(2002)。橋仔頭糖廠人文生態導覽。高雄縣橋仔頭文史協會。
14.王瑋儒(2013)。從橋仔頭糖廠看臺灣二十年來的地方文化思維。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郭桐岑(2009)。臺灣糖廠景觀保存元素之研究─以橋仔頭糖廠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2005)。高雄縣縣定古蹟橋仔頭糖廠原社宅事務所級俱樂部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17.高育屏(2009)。高雄橋仔頭糖廠文化資產營造與社區參與之探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碩士論文。
18.吳亞璇(2020)。橋糖百年工業遺址,新舊交融的博物館。台糖通訊,2020,5。
建二忠 靳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