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高雄州警察派出所—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美濃警察分駐所
日治時期高雄州警察派出所—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美濃警察分駐所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第1120315梯次【甲等】
日治時期高雄州警察派出所—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美濃警察分駐所
建二忠 黃柏諺
一、研究動機
我從小在「高雄縣林園鄉」長大,國小時常陪媽媽到福興街「林園市場」買菜,走累了媽媽會帶我到「林園警察分局」前面廣場的老樹下休息,對面就是「林園郵局」,這裡十分熱鬧,讓我印象很深刻。
讀國中時,經過爸爸的講述,我才知道「林園郵局」前面的福興街,清代稱為「頂林仔邊街」,「林園警察分局」日治時期稱為「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還被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
最近我上網蒐集相關文獻,進而發現臺灣日治時期高雄州的官署建築,大多已經損毀或拆除,目前只留下「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與「美濃警察分駐所」。因此我以這兩棟歷史建築物,為作《小論文》研究題目,經過多次觀察紀錄,最後整理出「日治時期高雄州警察派出所」4個建築特色。
二、研究目的
(一)瞭解臺灣日治時期警察制度、官署建築、警察派出所。
(二)實地訪查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美濃警察分駐所。
(三)整理分析「日治時期高雄州警察派出所」的建築特色。
(四)依據文獻分析與實地訪查資料,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日治時期警察制度
日治初期,因各地反抗事件頻繁,執行軍事控管,「臺灣總督府是臺灣最高的權力機構,全面進行行政、軍事及司法統治,於明治31年(1898年)創立殖民地警察制度」(蔡明志,2008),嚴密掌控地方上的一切人力與物力。
當時的日本警察勢力,深入基層,掌控臺灣社會的主要脈動,可說是日人對臺殖民政策的核心所在,「舉凡治安、戶口、交通、商業、農業、衛生等皆為警察之職責,可以說幾乎任何事務都會有警察介入」(蔡明志,2008)。
二、日治時期警察派出所
「日治時期在各地的警察官吏派出所,不但是地方教育及行政中心,亦是經濟中心所在」(蔡明志,2008)。日治時期高雄州的派出所、警察署,目前大多已拆除或改建,目前僅存:「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位於高雄市林園區)與「美濃警察分駐所」(位於高雄市美濃區)。
本研究先到圖書館借閱《高雄市歷史建築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災害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楊博淵,2012);《高雄市歷史建築美濃警察分駐所調查研究計畫》(宋鴻麒,2012);《高雄市美濃中庄歷史空間環境景觀案美濃警察分駐所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鍾心怡,2015);《中庄歷史空間環境景觀 :美濃警察分駐所日式宿舍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鍾心怡,2015)等文獻,瞭解「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與「美濃警察分駐所」建築的修復情形。
研究者於112年2月25日與26日兩天假日,到「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高雄市林園區福興街97號),3月4日(星期六)到「美濃警察分駐所」(高雄市旗山區華中街44號),實地觀察與拍照紀錄。最後依據訪查資料,歸納分析「高雄州的警察派出所」建築特色,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Former Dinglinzihbian Police Station)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共有5個重要建築物,包括「派出所本體、所長宿舍、防空洞、水塔、古井」,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依文獻探討與實地訪查結果整理如下。
(一)派出所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興建於明治31年(1898年),屬於日治時期乙種警察官吏派出所。派出所建築體為「磚造、木造」兩種構造形式。「北側、西側之主體牆面以磚疊砌,東側及南側牆壁為編竹夾泥牆外釘雨淋板構造,屋頂為寄棟式屋頂」(楊博淵,2012),屬於傳統日式屋頂架構。
(二)所長宿舍
派出所南側為所長宿舍,為一層日式獨棟建築,屬於日治時期甲種官舍。「所長宿舍除基礎屬磚造外,地基以上皆屬木構,壁體以編竹夾泥牆隔間」(陳婷芳,2019)。
(三)防空洞
派出所北側有一個防空洞,為二戰期間為躲避空襲設置,「牆體以咾咕石砌造,設有磚柱與門拱,門拱上方有突出於磚面之簷口作為收邊,外牆以水泥砂漿粉刷」(楊博淵,2012)。防空洞外部覆土,表面植栽造景,有一個主要出入口,防空洞上方有兩個通氣孔。
(四)古井水塔
防空洞左側為古井及水塔,「派出所設置初期,因無自來水設施,故挖掘古井,古井直徑165cm、高50cm」(陳婷芳,2019)。另設置鋼筋混凝土造水塔,抽取古井中的水。古井及水塔為派出所早期重要的供水設施。
二、美濃警察分駐所(Meinong Police Station)
美濃警察分駐所,共有5個重要的建築物,包括「分駐所本體、日式宿舍、防空洞、槍堡、警鐘臺高塔」,於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依文獻探討與實地訪查結果整理如下。
(一) 分駐所
美濃警察分駐所,與建於日治時期昭和8年(1933年),屬於「和洋折衷」建築樣式,坐北朝南的長方形建築,「長度27.7m,深度10.3m,高度6.4m,建築外牆為磚造,材料為洗石子及面磚,面磚為土黃色與淺綠色」(宋鴻麒,2012)。「地面鋪設地磚,屋面前後雙斜、兩端為『寄棟式』屋頂,外舖日式水泥瓦」(鍾心怡,2015)。
從分駐所正立面觀察,「大門的四隻柱凸出門廊,撐起水平飾帶造型之山頭,中間有兩個牛眼窗,山頭頂面有洗石子的警徽」(鍾心怡,2015),成為一棟具有威嚴的警察廳舍。
(二)日式宿舍
美濃警察分駐所日式宿舍座北朝南,「長度 13 公尺,寬度7.3公尺,高度5公尺。屬於和式建築風格,牆壁為日式傳統『竹小舞真壁』」(宋鴻麒,2012),採用編竹夾泥牆外覆雨淋板工法,屋面為日製水泥瓦,整體外觀簡單樸質。
(三)防空洞
在分駐所西側,有一座長條型「防空洞」,為二戰時躲避空襲設置,建築構造屬於磚造承重牆系統,入口與頂部覆蓋混凝土。防空洞左右各有一個出入口,美濃警察分駐所的防空洞是百年建築物。
(四)槍堡、警鐘高塔
「分駐所大門入口西側為槍堡,高度為150公分,槍孔位置距離地面50公分,牆體為鋼筋混凝土構造」(鍾心怡,2015),另有一座「警鐘高塔」。
三、建築特色
研究者實地訪查「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與「美濃警察分駐所」後,整理兩棟歷史建築之建築特色如下。
(一)建築外型為「日本衙署」造型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是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建築現況尚維持日治時期原貌,反映當時派出所的形式。「美濃警察分駐所」是日治時期美濃地區重要的治安中心,具有日本衙署的造型,是目前美濃街區僅存日治時期官署建築。
(二)警察派出所「空間配置」完整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整體空間包含:派出所主體建築、日式宿舍、防空洞、庭園、古井及水塔。「美濃警察分駐所」整體空間包含:主體建築、槍堡、宿舍、防空洞、大門等,空間配置完整。
(三)主體建築為「和洋折衷」建築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主體建築為磚木混合結構的日式建築,以木造骨架為主體,牆面以磚牆砌造。「美濃警察分駐所」建築風格磚木混合構造日式建築,正面採用洗石子與面磚,山牆面使用泥塑裝飾,皆屬於「和洋折衷」建築。
(四)警察宿舍採用「木構造結構」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所長宿舍,為日式獨棟建築,建築坪數約22坪,屬日治時期甲種官舍,除基礎為磚造外,地基以上皆為木構造。「美濃警察分駐所」後方的日式警員宿舍,為美濃唯一留存之日式木構造宿舍,採用臺灣檜木,屋頂為日本水泥瓦,牆身為竹編泥牆。
一、結論
(一)日治時期警察派出所,見證歷史發展變遷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興建於明治31年(1898年),美濃警察分駐所,興建於昭和8年(1933年),分別為日治時期林園庄與美濃中庄的政經中心,就建築及聚落史而言,見證歷史發展變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及意涵。
(一) 日治時期警察派出所,完整保存建築樣式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建築特色為紅磚承重牆及木構造,在建築技術及構造上具有保存價值。「舊美濃警察分駐所」建築形制為「和洋折衷」式樣,建築物正立面為山頭造型與左右對稱的長型門窗,具有威嚴的警察廳舍形象,兩棟建築現況維持日治時期原貌,完整保存日治時期警察派出所的建築樣式。
二、建議
(一)建議成為學校教學場域,發揮歷史教育功能
派出所與分駐所修復後,建議規劃空間時,能保存地方文化資產,成為學校課外教學場域,藉由教育之推廣,進行圖書、藝術、文化活動展演與訊息交流,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
(二)建議開闢文化散步道,帶動地方的繁榮發展
美濃警察分駐所日式宿舍修復後,建議能將環境景觀重新營造結合,從美濃車站、永安老街、舊派出所到美濃舊橋、河岸市場,開闢出一條文化散步道,帶動地方的繁榮發展。
1.楊博淵(2012)。高雄市歷史建築—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災害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宋鴻麒(2012)。高雄市歷史建築—美濃警察分駐所調查研究計畫。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3.鍾心怡(2015)。高雄市美濃中庄歷史空間環境景觀案—美濃警察分駐所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高雄市文化局。
4.鍾心怡(2015)。中庄歷史空間環境景觀—美濃警察分駐所日式宿舍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高雄市文化局
5.陳婷芳(2019)。探訪歷史建築體驗寧靜中的文化美學—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高雄畫刊,2019(2)。
6.蔡明志(2008)。臺灣日治前期警察官吏派出所建築研究。建築學報,2008(63)。
建二忠 黃柏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