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示例-數學科

***請使用ctrl+F開啟「站內搜索功能」搜尋教材
數學科關鍵字查詢:排列組合、線性規劃、三角函數、函數、對數、一元一次方程式

數學科 排列組合(一)


研發教師:新竹市光復高中黃敦煌老師、新竹高工傅國祥老師


本教學示例對象為高二或高三學習過排列組合,並需要補救教學之學生,教學堂數為一節課(45分鐘)、學生人數為9人(含1人訪談)。本示例以鷹架理論和診斷教學作為教學策略。於前測時紀錄學生運算方式,並請學生說明理解與運算的過程,讓教師診斷出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接著請學生閱讀排列組合之學習重點(鷹架),最後再破除學生學習上之迷思(影片展示),產生補救教學效果。後測試題顯示本示例實施成效良好,學生學習後不只成績顯著上升,更提高其對學習數學之自信心。 

數學科 排列組合(


研發教師:基隆市基隆女中沈燈賢老師、臺北市明倫高中陳明娟老師


教學對象為學習過排列組合,但沒有學會之學生。人數共6名,前測平均分數為35分。教學策略為先從學生前測答題內容診斷出學習困難,再簡化教材,一次只教一個重點,並每教完一個步驟立即檢查是否學會;最後讓學生獨自做練習以增進學習效果。本示例把排列組合分為重複排列、不重複排列、重複組合、不重複組合四組,各自對應上P、H、C及次方之意義。並且教導判斷題目種類的方式,讓學生能正確解讀和運算。後測發現,6位學生平均分數為85分,平均進步50分;學生亦透過本次教學重拾對排列組合題目的信心,可見本次補救教學之成效。 

數學科 線性規劃


研發教師:方瑗蔆/林佩如/胡聖威/謝豐合/陳郁井(新民高中數學科團隊


本補救教學示例研發是以99課綱普通高中數學第三冊第二章sec2-2線性規劃單元為主,教學對象為台中市私立新民高中高中部二年級社會組學生,其中針對學習數學學科興趣低落、前兩學期學習成效不佳的十二位學生實施本補救教學課程。


    首先安排線性規劃單元於原班級進行三堂課的一般教學再實施前測,而後進行二十分鐘補救教學一再實施後測一。最後,由第二位老師進行三十分鐘補救教學二再實施後測二。原班級老師授課方式多為講述教學法、練習教學法,於第二位老師授課時融入討論教學法、協同教學法。


    在評估實施成效的結論中顯示,對於步驟繁瑣、觀念艱難的題型,更需要配合上述之教學法。為此顯示協同授課可以提供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機會,亦可在分組討論的活動過程中,建立同儕合作的模式,製造小團體成功的學習經驗,更甚至激勵出熱切的學習動機。 

數學科 三角函數


研發教師:彰化高工林水深老師


師問:sin 30°和 sin 150°,哪一個比較大?

生1:一樣大。因為sin 30° = 1/2 ,sin 150° = 1/2 ,所以兩者一樣大。

生2:一樣大。因為30°和150°互為補角,所以sin值一樣。


師又問:生1、生2,你們如何求出sin 30° 的?

生1:用背的。 sin 150° = 1/2,也是背誦的呀!

他們都是特別角的三角函數值啊!至於如何求得的,真的不知道耶!

生2:我也不知道。但我記得互為補角的sin值,大小一樣。但是為何一樣,我也不清楚。


上述的對話,使我想要了解,三角函數在高職一年級學生腦中到底是什麼?

是一些規則、一些特殊角的函數值背誦而已嗎?學生都如此認真的學習了,為何仍然無法了解三角函數?無法順利回答三角函數的問題?對於上述這些有學習動機、願意學習的學生,我們該試一下不同的教材或是教法,讓他們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進而期許有學習的樂趣產生!所以,我想這樣介紹三角函數給學生們操作。 

數學科 函數


研發教師:高雄市文山高中柯麗妃老師


教材內容:本教材強調從生活上的實例引入函數的概念,先讓學生由對應中去理解函數的對應,進而練習求函數值,與函數圖形。統整的概念完成後,進行國中課程(線型函數與二次函數)的銜接與加深加廣,課程進行的模式大致為前測,教學、後測。


教學策略:

函數的定義,符號與函數值的教材設計,以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理解函數的對應關係。

利用圖形及成語活化教學,期能加深學生印象。 

數學科 對數


研發教師:高雄市文山高中柯麗妃老師


本篇教材的編寫目的是進行補救教學,所以在內容上強調基礎與素養,由指數的概念出發,帶入對數的定義,主要先精熟符號與基本運算,所以未將函數圖形編入。生活中的應用,只要以奠基素養與閱讀為重點,不以解題為目的。

在高一上學期的課程中,大部分的學習內容為國中課程的銜接與延伸,「對數」卻是學生的初體驗,除了要具備函數統整的概念外,還要在指數函數的基礎下,以反函數的角度切入對數的學習,對於數學基礎較落後的學生而言,並非容易之事,所以小組夥伴在討論後,選定編纂本單元的補救教材。 

數學科一元一次方程式


研發教師:嘉義高中林宜申


本教學示例有效提升學生的「勝任感」:學習任務難易適中、鼓勵挑戰與犯錯、獎勵努力而非能力。符合「自主性」的精神:設定個人學習的目標、鼓勵學生思考學習的價值、允許學生以自己的速率進步、避免競爭,鼓勵合作、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本次補救教學中學生反應良好。即使答錯也勇於回答。學生認為,教學內容簡化;教學速度放慢,讓學生易於了解觀念也知道自己容易犯錯的題型。但是礙於時間,只能改善一部分的學生。如果可以分組補救,現在的教材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