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日記
一肉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一肉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本網頁縮網址:https://reurl.cc/DXjz6O 最後一個是大寫的 o
第一次比較認真接觸多肉植物
是在2018年的教師節
學校學務處送每個老師一盆盆栽
我拿到是千佛手,大概是長這樣
小小盆(當時沒想到照相)
千佛手2
送的老師說,不用澆水也可活
所以我也沒澆水
擺在桌上沒什麼長
----------
2019/9/28
過了一年,我突然心血來潮
開始給它澆水
那時,對多肉植物沒什麼概念
所以給它的水稍多,
但是下面有托盤,也不會淹到它
也順便放家裡窗邊曬太陽
就長成像下面照片右邊的那麼長
千佛手3
我怕它斷掉,還拿枯枝撐著
(後來才知道水太多徒長)
左邊兩盆是第二年教師節送的盆栽
中間那盆兔耳
在我不知道的情形下
澆水過量死了
(我還以為是枯死了,
因為葉片呈現暗色萎縮。
多肉的水需求跟其他植物差很多)
左邊那盆昂斯洛現在還在,也是徒長
第三年千佛手真的長太長了
我決定砍頭
其實另一個原因
也是看到葉子跟莖交界處長根
讓我有信心切下來另種會活
第四年又更長
在我不知道繼續澆水過量的情形下
總共切到四段
千佛手4
從右而左、從上而下是老到新
可惜最老兩段
因為後來蟲害噴藥沒能活下來
在砍頭過程中
都有葉子不小心碰掉
我撿起來插土裡
居然都長出新的小株
到第五年為止已經分出四、五十盆
大多送朋友和學生來養
畢竟不難養,很有成就感
千佛手5
徒長一直是我無法克服的問題
控水方面還要多試驗
----------
從2021年開始
我上網查有關千佛手的資訊
(因為之前不知道這種植物叫什麼)
看了網路上的前輩分享
才知道之前的作法問題很多
要曬很多太陽
反而水不能多,不能讓根太濕
通風要好
還好留有幾盆做實驗
慢慢去找出適合的栽種方式
包括光照、澆水、用土、施肥
跟其他植物完全不同
一定不能手癢,要克制
連假去車埕走走
順手買了新的三種多肉植物
1.觀音蓮卷絹
2.千代田之松
3.虹之玉
虹之玉的葉子一碰就掉
但是放旁邊過幾天又生根長新株
很有成就感
2022/5/4
趁著被隔離在家的空檔
都把小盆換大盆
觀音蓮卷絹下方旁邊長出很多砲管
(新的小枝)
高手說切下來葉孵又可以長好多
等長大來試試
千代田之松只有長大沒有分枝...
虹之玉也有長大
又不小心碰掉幾個葉子,
拿去別盆葉孵
連同千佛手新分株一起換盆
放在四樓接受陽光沐浴
看看能不能長比較美
今天又入手四樣新的多肉植物:
1.綠熊
形狀很像熊掌
熊童子有綠熊、黃熊、白熊
陽光強的話熊掌的指甲會上色
很可愛
2.紫色喜悅
老闆說的名字
但是現場有很多看起來都很像
我不太能分得清楚
3.南十字星
4.銀之鈴
有些葉片會變成白色
跟綠之鈴的差異在此
舊家附近的多肉店
從Google Map上找到居然在舊家附近
有一個多肉植物農場(龍潭上華)
賣得也便宜,基本款每盆50元
就不用捨近求遠,跑去買又遠又貴的
老闆人也很好,有問必答
今天來說說一種
意外來到我家的多肉植物
這是在去年出現在舊家鐵柵欄底下
小小的葉子,當時覺得是雜草,
拔起來就丟在已經長很多植物的花盆裡
沒想到居然長大大的葉子
直覺是多肉植物
但是我個人的審美觀,
不是很喜歡這種顏色
再加上長出長長的花劍
讓我直覺侵略性強
(最初應該是種子飄到我家才長出來的)
就拿一盆去送人養了
不小心弄斷一片葉子
留在家裡盆栽,看看會不會再長出來
2022/5/7 換盆
從五金行買到比較便宜的盆子
把新的四種多肉植物搬新家
昨天研究了很多類似肉的照片
發現我養了三年的昂斯洛(應該是吧?)
徒長得很厲害,
跟千佛手一起過量澆水長大的
一開始像下圖左邊:
昂斯洛2
千佛手6
我順便把手上有的千佛手中
除了主株之外,
葉孵後長得最好的子株,
土換成幾乎全石頭
因為本來是幾乎全土
放在一樓後陽台
等於半日照,長得油油綠綠
但是還是徒長一點,
葉片間距稍長(下面上圖)
我推測還是介質太保水
就嘗試幾乎全石頭(下面下圖)
看看會不會比較茂密一點
網路上說全石頭是培養成老樁的作法
2022/5/11 補兩種原有植物
特力屋的多肉植物都很精緻
但價格比較高,種類不多
主要是買花架和小工具
端午節後準備把多肉移到一樓遮雨棚下方
有看中意幾盆,但是克制沒買
5/12 去楊梅市區附近的植物園區(商家)
滿滿的植物,有室內和室外
相對來說,多肉的比例就沒那麼高
但是數量和種類大概比特力屋多一點
相對便宜,長得大,盆內植物量多
只是要仔細挑,避免踩到地雷
花器也超級多,從平實到華貴種類都有
買了多肉綜合土和三個盆子
及補買綠熊、千代田之松
和一棵不確定名字是不是諾瑪的多肉
綠熊2
綠熊右邊那棵就是新買的
比較大,手指油也比較紅
左邊是之前在舊家附近買的
第二個熊掌也黑化掉了
很惋惜!
所以通風不是很好,
熊掌還是不要碰到水
千代田之松2
千代田之松是我蠻喜歡的多肉
名字很有日本味道
照片右上角的那棵是從車埕帶回來的
當初只有一吋盆大小
現在長這麼大了
只是長得慢是天性
也不太容易有分枝
楊梅買的千代田之松比較小、圓
有一株大、兩株中、兩株小
圖上右下是大,但還是比車埕的小
左邊兩株是中。
小的剛葉孵長枝,在另一盆養
跟我之前買的紫色喜悅很像
只是顏色偏綠,長得較高
旁邊還有兩枝小的芽
期盼快長大
再來說說另一個不用錢的多肉
從媽媽家門口盆栽裡
一堆樹和草裡面找到
拔幾株來露天種種看
因為在媽媽家也是露養
露天種應該沒問題吧!
跟另一個自己來的虎紋伽藍菜合照
後來覺得發財樹的土太黏了
就把虎紋伽藍菜搬到石蓮花家裡
石蓮花在門口太陽淋梅雨
顏色變得有一點紅
今天去舊家附近另一個更近的多肉店(富華)
從蜿蜒的鄉村小路進去
店家前面有大大的廣場可以停車
在房子後面有搭建的棚子
但是裡面滿滿的多肉植物
重點是很便宜
上次去的附近那家一盆50
這裡是三盆100
而且還包含小老欉
(小老樁,其他地方至少賣100)
有的盆不是只有一株,也有滿滿的
也有參雜一點其他的
還是一樣價格
老闆人很客氣
他說他不是為了賺錢才種多肉的
也研究一些韓國肉能適應這裡的天氣
非常推這家富華多肉植物場
跟上華那家差不多
但是這裡便宜一點
只是路比較小條
至少在這裡有五十種以上的多肉
我克制只選了三種喜歡的
1.蕾絲姑娘
葉片的邊緣會有一朵朵小花
很像裙子的蕾絲邊,很漂亮
網頁寫:蕾絲姑娘,景天科落地生根屬
又名蕾絲公主、森之蝶舞
這些小花其實是新嫩芽(不定芽)
只要掉在土裡就可以長一株
從人見人愛變成人見人怕
很快遍佈滿盆甚至整片,
成為頭痛拔不完的多肉...
一個蕾絲公主可以創造一片蕾絲王國
2.三角月兔耳
看起來毛茸茸的
像兔子耳朵
三年前養死一盆兔耳
讓我心裡有一點疙瘩
這盆三角月兔耳跟一般兔耳的差別
在於一般兔耳尖端是圓的
三角月兔耳尖端是三角的
3.姬秋麗
像朵小花兒,但是每瓣都是圓滾滾
小小地很可愛
但是換盆很困難
因為每枝都小小的
葉子也是一碰就掉
只好把主株都種在中央
旁邊鋪一圈細土
把掉下來的葉子圍著灑一圈
期盼都能長出來
另外這盆還混了另一種不知名的多肉
春夢殿
第二天查到了,是「春夢殿」
吹雪之松系列
中間有絲狀物,很像雪
葉片背面是紫色
有兩片有錦化,邊緣變粉色
是曬太陽正常變色
又可稱「春夢殿錦」
錦化價值更高
2022/5/18 虹之玉開始出現黑莖
今天發現,虹之玉居然倒下了
仔細觀察,接近土的莖黑掉
趕緊切了,準備過幾天再重插
我覺得我是個不服輸的人
第一批買的養的虹之玉出問題了
就想找比較強健的虹之玉來頂替
(希望有帶領、累積經驗的作用)
就入手三盆植物(上次三盆100那家)
1.虹之玉(第二盆)
這家的虹之玉真的很大顆
連葉子都大,根也深
之前留的5.5吋盆剛好給它用
本來想把前一批的虹之玉種在一起
發現三枝本珠和掉的種子就快鋪滿了
只移植了舊的一個最大的主株進去
就是照片中字牌對角的那枝
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2.紫珍珠
比對過很多照片,應該是這個名字
網路上有人把它養得非常漂亮
這跟紫色喜悅最大差異是
這盆葉片比較薄
3.胭脂雲
感覺很秀氣的植物
葉片很薄,但顏色很漂亮
網路上說很好繁殖
買來種種看
老闆說前一天才換盆,
叫我先不要動它
應該是先等它的根穩固
累積到今天,
手上應該有20種多肉了吧
很像以前抓娃娃的概念
欲罷不能
而這次我的重點在於養殖和繁殖
比較不會有很強烈的購買狂熱
較想繁殖送給別人養
期盼能把校園某個角落栽種滿滿的多肉
今天特別拍個團體照
(石蓮花和虎紋伽藍菜在一樓露養、
昂斯洛還在陰暗處等它穩根沒入鏡)
數數看有幾隻青蛙?↓↓
2022/5/22 換盆
今天把胭脂雲換盆了
換好盆同時放一樓遮雨棚下
準備服盆(長根)、渡夏
因為它不能曬太多太陽
不過後來看到網路上有人給它多曬多水
長得不錯
今天看到蕾絲姑娘的不定芽長得蠻快地
決定多分幾盆,準備種在校園的計畫
可以比較,第一張圖蕾絲姑娘的不定芽
比另外三張圖的還晚種
但是長得卻比較快
顯示我用的固根土和配土層
比園藝店買的盆栽配土好
以及擺在門口散光處有利發根
所以今天多做兩盆繁殖
前面四張比較圖
第二張右邊的大葉片也長小芽
第四張姬秋麗小葉子也長芽了
期盼新生命的成長
2022/5/24
昨天去學校挖一點土
果然是紅土,好硬...
今天盡量打碎,
混一些栽培土
裝在前天買的長條盆中
打算右邊用紅土種薄荷
加測試種種美女櫻
左邊的土用多肉植物的配法
種種蕾絲姑娘和一些其他的
這兩邊的作法有很大差異
也是很大的挑戰
昨天去學校,
跟小胖姊要了兩種多肉來種種
這些大多是老師放在走廊忘記了,
小胖姊就撿起來照顧
一種是珍珠蘆薈
跟另一個老師種的十二之卷有像
差別在於珍珠蘆薈比較刺
十二之卷突起物比較平,排成環形
另一種不知道名字
我感覺像月兔耳,等救起來再判斷
後來判斷覺得像「泰迪熊兔」
蕾絲姑娘培育計畫2
今天把幾盆長苗的小盆搬到四樓陽台
期盼照陽光長快一點
下面照片是今天的
比兩天前中面照片又大一些
蕾絲姑娘真的很會長
----------
2022/5/26
今天把小盆子都拿出來
準備孵蕾絲姑娘
送給學生養
蕾絲姑娘培育計畫3
這兩張蕾絲姑娘照片
是接近相同角度拍攝的
第一張是5/14剛買到的
第二張是5/26拔新不定芽之前
不到兩週,
本來最大葉片的不定芽都拿來種
現在靠內部新的葉片長成最大片
也是滿滿的不定芽
而最下面的老葉片也有些枯萎
老闆說是正常代謝(網路上也是)
不要拔它,讓它自然脫落
最近看很多網路的介紹
如果不定芽放得比較密集
似乎長得蕾絲姑娘比較擠
再生出新的不定芽比較少
以後種種看
下面這是學校同仁種的蕾絲姑娘
2022/6/1 虹之玉又黑莖
兩個月前在車埕買的虹之玉
葉子一片一片果凍化
拔起來下方莖又黑掉一段
只好再剪掉一段
放著不插回土裡
看看有沒有機會再活過來
這告訴我們,
新手不要買一吋盆
買來不會移植、不會照顧
很容易掛掉,會很挫折
蕾絲姑娘培育計畫4
順便記錄培育小苗:
第一張是5/27拍的,
蕾絲姑娘不定芽剛種一天
第二張是6/1拍的,長蠻快的
新苗多給點水,成長需要
等到長大穩根了再控水
這是在比較我家門口一盆淋雨的心得
下面兩張綜合盆照片
第一張是5/24剛種的情景
後一張也是6/1拍的
中間經歷梅雨幾天
有稍微避一下,但也有淋到一兩天
蕾絲姑娘小苗長的比兩天前種在三吋盆的還大
2022/6/1現況:蕾絲姑娘、紫珍珠、紫色喜悅
下面附上今天的紫珍珠及蕾絲姑娘
紫珍珠和紫色喜悅色澤還是不同
梅雨和渡夏
前兩天把四分之三的多肉
搬到一樓遮雨棚下
半遮光通風,傍晚陽光可照到
這兩週一下子梅雨、一下出太陽
出太陽會到30度
怕這些植物會渡夏困難
就預先準備
只留姬秋麗、月兔耳、千佛手在四樓
昨晚也把春夢殿從姬秋麗那盆分出來
因為春夢殿沒辦法像姬秋麗那樣曬
葉片也容易因淋雨得菌病
後來看一些網站才知道
多肉植物會把水分儲存在葉子或莖
當夏天到三十幾度時
相當於這些葉子的水也蒸到高溫
很容易果凍化
所以控水就是減少水分再增加
不然就是害了這些植物
尤其是像熊童子這種葉片厚
水多會掉葉
同時控水的多肉植物會耗葉,
從接近根部的葉子消耗水分
這屬於正常
隔長一點時間再給水
而且是傍晚或晚上才噴一點水
只要通風,在白天太陽出來前,
能把多餘水分風乾即可
葉孵
昨天也嘗試把月兔耳一片葉子拔下來
切幾段葉孵
這些都是看 youtube 有人成功才做的
不是每種多肉都有辦法葉孵
像蕾絲姑娘用不定芽繁殖
比葉孵快而且好多了
因為葉片還連在母株上,
生長的養分和水分供給充足,
不定芽很快就生出來。
葉孵是斷了母株的營養和水分來源,
只能靠母葉自己生
昨天在媽媽家門口的石蓮花盆旁邊
發現一片葉子,邊緣已經長小株
趕快帶回來放盆上培養
應該是上次我拔石蓮花時
不小心斷掉的葉子
但當時天黑沒發現
經過這幾天梅雨,居然長出來新苗
熊童子渡夏
熊童子號稱渡夏困難
如同前面所說,不能給很多水
植株需要水分就先耗掉接近根部的葉子
所以看到熊童子葉枯掉葉,
這是正常的。掉很多就不正常
下面那株先入手的熊童子底葉要耗掉一片了
2022/6/3 千佛手砍頭1
今天決定把第二大的千佛手砍頭
平常養在一樓後陽台,
長得相當硬朗,顏色晶瑩剔透
可惜早期不知道控水,有點徒長
千佛手砍頭2
用來切的刀具先用酒精消毒
看好要切的位置,
拔掉一圈附近的葉子(可以葉孵)
上株底下留長一點,以便杆插
先放在最老母株葉上晾乾
底株傷口用日本進口植物傷口保護癒合劑塗抹
後來底珠上端再拔掉兩片葉子
期待長出側芽
夏天都要等一週才能後續動作
這盆養得真的硬,碰都不會掉葉子
拔葉還要扭個幾下,莖也硬
看來一樓後陽台位置不錯
適合養多肉
蕾絲姑娘培育計畫5
下面來比較這幾天孵苗的成長
分別是5/27, 6/1, 6/3 , 6/8
新苗都要多給水和陽光
成長需要
下面綜合區兩張也是6/1, 6/3拍的
有兩個蕾絲公主的新苗移到3吋盆,
準備送人
過兩天也長大不少
今天在南投某植物市場
入手三個新植物:
1.米老鼠
原名「白烏帽子」,刺是白色的
這是仙人掌類
長相像米老鼠,
有的也會像腳丫
很可愛
但是有前輩養大後覺得被刺到很痛
2.達摩福娘
葉子長得圓圓得很可愛
只是孤單一枝
還要研究如何繁殖
3.黃金萬年草
名字裡帶黃金的都有招財意向
葉子小小的很可愛
跟姬秋麗類似
網路上說長得很快
容易長成滿滿一盆
今天再入手一盆玫瑰景天
從上方看像玫瑰花
下方葉子類似錦化
我覺得它有一點徒長
先養一段時間研究看看
幾個盆子交換
今天決定把以前買的觀音蓮卷絹,
和可能叫諾瑪的植物
移到一般三吋盆
把她們原來的漂亮盆裝紫珍珠、米老鼠和黃金萬年草
換盆2
因為這兩種植物比較小
佔了過大的盆子,長得慢
當然觀音蓮卷絹是從一吋盆開始養
到現在適合三吋盆,也長了不少
只是因為重複穿裙子嚴重
同時換盆也同時調整土
類「諾瑪」,等它下面的小苗長大後
大概可以看出來像誰
連同前幾天砍頭的千佛手也種上
期盼放回一樓後陽台能爆盆
紫珍珠真的長蠻大的
從5/20入手3吋盆
到現在大概三週快滿5.5吋盆了
狗狗盆子已經不太能載它
換到原來觀音蓮卷絹的盆子
珍珠蘆薈換盆
前幾天發現珍珠蘆薈底部的葉子化水
趕緊挖起來清一清
同時調整土壤
因為剛拿回來時,
是保留一些原本的土
現在想想還是要換成自己熟悉的配土方式
今天把蕾絲姑娘小苗送給學生
有學生也送我兩種多肉:
冬美人及神想曲
先在學校清土洗根晾乾
(學生說他們家的土可能有蟲)
也把跟小胖姊拿的植物一起清理
富岡附近的多肉店
後來去富岡附近的多肉店
入手三種新植物:
新玉綴、唐印、桃之嬌
後兩種葉片可以長到很大
也是先把根的土清一清
晾一天再上盆
2022/6/10
昨天到手的六種植物都上盆
把第二包多肉石頭土用盡了
忘了達摩福娘還沒換盆
今天來個第二次大團照
(石蓮花和虎紋茄藍菜在一樓)
這樣算起來手上共有28種多肉
2022/6/14 虹之玉黑莖3
今天發現大盆的虹之玉裡面
有一根小枝的黑莖一段
回想當初買第二次虹之玉時
並沒有全部用自己的土
趕緊切掉黑莖
同時把虹之玉全部拿起來
換成自己的多肉配土:
底層發泡煉石
中層多肉石頭土混固根土約7:3
種好三對虹之玉主莖後
再鋪一層薄薄的固根土
把一堆碰掉的葉子,
及原來發根的葉子,
放上去發根
期盼能長成滿滿一盆
原來的高黑盆子先清洗晾乾
等待有緣植物
也同時把達摩福娘換較大的三吋盆
2022/6/19 虹之玉黑莖4、綜合盆二號
虹之玉持續有其他莖黑掉了
不知道有什麼解決方法
只好把黑掉的莖先砍
掉的葉子拿去孵
上面的莖另插看能不能活
之前做的綜合盆,蠻豐富的
只要葉孵成功就種進去
有多的植物也種進去
如果都能順利成長,
應該蠻可觀的
另外再準備比較小而長的綜合盆
準備長到有點規模後放在一樓後陽台
還有兩、三個撿到的葉子
葉孵後好像有長芽
看看長大後是什麼植物
今天入手這三種植物,網路上買來的
1.巨大捕蟲堇
可以散發味道吸引蟲子
表面會分泌黏液黏住蟲子,
並慢慢分解
算是植物界的捕蟲師
養這棵希望幫忙吃蟲子
2.金錢木
金錢木,又稱雲葉古木
葉片排列類似古代錢串
帶著發財的意味
有的網站認為它不是多肉植物
是因為跟金錢樹混淆了
實際上金錢木是多肉植物
3.天錦章
天章系列之一
跟神想曲、海豹是親戚
特別在於顏色紋路
拿到的是剛長芽一段時間
還算不大
本來是帶盆寄來
上面還生了一些「小葉冷水麻」
想說留著
但是看到跑出來一堆螞蟻和小蜘蛛
立刻就決定清盆
還好是帶去學校處理
有合適的洗手台下沖水管
旁邊就是園地
清出的土壤有地方放
而且洗手台旁柱子角落長一排的小葉冷水麻
忽然覺得沒那麼稀奇了
2022/6/22 胭脂雲修剪、扦插
今天利用一點空檔
把胭脂雲修的整齊一點
剪下來的枝擺到晚上
插在另外兩小盆裡
選擇剪的枝是比較長,
而且從根部另外有分枝,
剪較長的主枝,期盼長分枝,
不剪單獨一枝。
小盆子用馬卡龍色也很好看。
胭脂雲曬太陽會比較粉一點
剛到手時比較綠
第三張照片是修剪過兩週半
母盆居然長得比修剪前還茂盛
可能是有修剪加上淋雨促進生長
另外,網路上有前輩做實驗
如果給水多,胭脂雲會比較綠,
在相同的光照之下
玫瑰景天的繁殖
網路上有關玫瑰景天的介紹不多
只能參考玫瑰景天、
類似的梅花景天、火焰景天類,
及自己觀察的結果,
來決定及測試
先選一枝有長分枝的母枝,
切分枝之上主枝
再切成兩段
拔掉兩段下面一些葉子作葉孵
兩段連同葉孵的葉子,
及兩片之前已經長根長苗的葉子
一起插在 3 吋盆裡
來觀察測試是否能夠繁殖
因為原來買的時候的玫瑰景天
徒長得太厲害
我猜可能特力屋擺很多盆,
賣不出去,擺了很久,
長得特別長
跟網路上看到的照片差很多
現在重新繁殖,
按照多肉的方式曬太陽給水
看看能不能成功,長得茂密一點
如果扦插和葉孵都能成功
那這樣可以繁殖出很多
達到爆盆的目標
本來最近比較克制
但是為了找虎尾蘭還是去一趟富林里
沒想到虎尾蘭要去花店買
只好挑幾個新的植物
1.翩蝶之舞
跟不死鳥同系列,屬落地生根型
難怪看起來跟蕾絲姑娘相似
買到這個已經有兩歲以上年紀
難怪這麼高,是老欉
外型像蝴蝶
跟蕾絲姑娘叫森之蝶舞一樣
2.綠焰
綠焰,又名蒂亞
葉片排列成蓮花形
葉厚
溫差大變色時會變成紅色
像火焰
長最高的也是老欉
油點百合
拿到這盆葉片很大
多曬太陽就會浮現一點一點深色
特徵是接近根處為球莖
也是被列為多肉的原因
猴尾柱
這是仙人掌類的
被表面的刺刺到會很痛
外型可愛,像猴子尾巴
還會像仙人掌一樣開花
價格比較高
繁殖也容易
切一段種在土裡又能活
但是長得慢,一年差不多30公分
聽說是 NASA 公認的自然空氣清淨機
24小時都在排放氧氣
在室內養殖也可以,
只要有適合閱讀的光線照它即可
去舊家附近多肉植物店問
一盆只有一片葉子還要兩百
那個老闆大概也是在嘗試繁殖,
還沒量產,他叫我去花店問
花店問也要70
後來在楊梅的植物場買的
3吋盆45元,不貴
就買兩盆來種種看
我也當作多肉植物來養
看看要多久能夠長到很高
2022/7/7 再一盆黃金虎尾蘭
比較過附近的賣場
還是楊梅市區附近的植物店,
賣的黃金虎尾蘭比較便宜
所以想買一盆放媽媽家、
兩盆分別放兒子、女兒房間
今天到現場挑
發現有一盆(45元)裡面除了主株之外,
還有兩個小分株
這樣買一盆,回去再切成三盆
就不用買那麼多盆
而且也可以直接進行實驗
所以馬上買下在學校脫盆
原來的土拿去補充學校養的薄荷
剩下用剪刀剪
總共有一棵主株帶一個小分株、
三個分株
次一天分別上盆
主株直接拿給媽媽沒照相
三個分株如圖
可憐其中一片葉子不小心折到
直接切葉做葉孵
看看有沒有機會
最好養的蕾絲姑娘
第一張照片是5/14剛拿到的樣子
第二張是7/6的樣子
最近一個月正式進入夏天
午後常常大雷雨
我看網路上前輩養蕾絲姑娘
給她大曬大水
所以我也露養
放在門口曬大太陽和淋大雨
也沒有什麼問題
到今天快兩個月,葉子長很快
期盼有一天真的能養到葉子長一公尺...
只是給完學生小苗之後,
後來再長的小苗不知道給大雨沖到哪裡去了
也許某一天從牆角繃出來
養蕾絲姑娘陽光重於水
其實多肉植物都是這樣的道理
寧可乾,也不要過度澆水
當然蕾絲姑娘養大了
水給的多也不會怎樣
但是小苗就有差了
下面第一、二張照片是我給別人養的
從小苗開始長大
第一張明顯是「徒長」
只在窗邊照到一點散光
給水給得多
所以只長高,長葉少
第二張照片比較晚開始種
陽光稍多一點
也是有一點點徒長
第三張照片是我在家裡自己養的
給水少,約1/4的白天可直射太陽
其餘算散射光
所以陽光少,同時給水也少
才能長出型
第四張照片是目前我養的小苗中長最大的
在大混和盆中
下雨時可淋到1/2到1/3的雨水
整天散射光,約1~2小時可直射太陽
長的長度大概是蕾絲媽媽的一半大了
也已經長蕾絲寶寶了
我覺得只要土配置好
就算是淋雨多,但是從苗開始長
它一定是最適合這個環境的
也不會有悶根、過濕的問題
不然它也不會長起來
第五張照片是拿兩盆放四樓
幾乎一半時間陽光直射,其餘散光
同時控養
右邊那盆比左邊的晚種
但是右邊給水多,就會一直長
而且陽光充足,長型不差
記錄幾個小苗生長
我開始玩多肉後,才發現
很多居住久的人家都有種多肉
而且長得茂盛
放在門口不管它,
自己活過來會很強壯
下面第一張是跟媽媽家附近人家
要了不死鳥的不定芽來種
第二、三張照片是小混和盆的
這週開始小混和盆不再淋雨
改放在一樓後陽台
來跟大混和盆比較
也跟四樓控養的比較
比較特別是第二張照片左下有一個淡紅葉子
應該是在學校跟小胖姊要的,
看起來像法師的
當初只有拔一個葉子,
而且看起來是像被耗葉的
孵到後來還以為沒希望了
沒想到居然長小苗了
見識到生命總有它的出路、堅強的一面
不要太快放棄它
第三張照片上方中間是巨大捕蟲堇
下方中間是翩蝶之舞
都是拔看起來有一點耗葉的
也是敬佩生命的堅強
可惜左上那片葉子一直孵不出來
翩蝶之舞也是不死鳥系列
但是沒有不定芽
原來是葉孵後
在葉緣鋸齒處長出像蕾絲姑娘的新株
第四張照片是撿到兩片多肉葉子
但是不知道媽媽是誰
也許等長大比較容易判斷
第五張左邊是紫色喜悅
很早就丟在大混和盆開始敷
而且應該是長雙頭出來
很有成就感
右邊是石蓮花(朧月)
挖小朵來單獨一盆控養
看看能不能長出美型
其他石蓮花都在一樓露養盆裡
不死鳥系列的不定芽都很相似
下面照片中
第一張是不死鳥的不定芽
第二張是翩蝶之舞的不定芽
第三張是蕾絲姑娘的不定芽
三個看起來都很像
可能以前是由同一個植物演化來的吧
尤其蕾絲姑娘和翩蝶之舞長大的葉片也相似
2022/7/13 觀音蓮卷絹移盆分枝
今天下定決心
把觀音蓮卷絹移到4.5吋大盆
同時把下面的子株切下來
插在旁邊繁殖
一方面是看到原本下方有些葉子耗掉不好拔
另一方面放在陽光底下曬太熱
雖然夏天不太適合
可是移盆,同時放在一樓停車場
半日照通風應該還可以
期盼幾個月之後能爆盆
今天老婆大人想去建國花市走走
就順便看看多肉植物
這裡賣植物的攤位真的很多
但是多肉種類就重複那幾種
最後買了六個一吋盆120元
及垂掛的串錢藤80元
一盆左手香100元
比較過各家算是便宜一點
當天六個一吋盆就脫土洗根
擺一天後再種到三吋盆
其中雀扇和玉露可以分兩盆
雀扇
雀扇,又稱巧可力脆片
(真的有像)
外型可愛
看看分兩盆會不會長多一點
玉露
玉露是老婆大人挑的
本來是在一的一吋盆裝滿滿的
脫盆分出四株
兩兩大配小種在三吋盆
也希望渡夏後能夠長得茂盛
十二之卷
最早是在其他老師桌上看到的
小胖姊那裡也有幾盆
但是不好意思再跟她要
這次看到一起買
跟我之前另外一個「珍珠蘆薈」看起來很像
但珍珠蘆薈表面比較刺
十二之卷表面是白色凸起
排成一圈
兜
都是老婆大人挑的
因為我對仙人掌類比較不會挑
兜會在表面開花
有時花會比都還大,而且很漂亮
在酷暑中也好養
子寶
子寶形狀很像古代的元寶
又稱「元寶花」
所以養它有招財進寶的象徵
葉子形狀也很特別
仙女閣
沒想到仙人掌類也有這麼特別的名字
這也是老婆大人挑的
仙人掌類都不用多水
而且可以曬太陽
另外一個名字是萬重山
旁邊會長一枝一枝
愈長愈高像山一樣
左手香(到手香)
左手香會有植物特別的香氣
也有驅蚊的效果
本來叫到手香
手輕輕壓或拍香氣就出來
台語說「到手」聽起來像「左手」
所以又叫左手香
右手拍拍也會香
聽說繁殖容易
有機會分幾盆出來
7/30 因為太茂盛
就分成一大一中兩盆(下兩張照片)
發現根都還尚淺,
但不見枯萎
甚至剪上面幾個小枝插兩個三吋盆
以及放在水裡、插在綜合區
都活得好好地
一片葉子放在水上久久未爛
真的繁殖容易
串錢藤
我手上就有黃金萬年草、金錢木、子寶、串錢藤象徵招財
期盼財源滾滾
串錢藤是垂吊型植物
買來時是種在第二張照片的垂掛三吋盆
第二天移植到第一張照片的六吋盆
這盆子本來是種美女櫻
可惜進入夏天都掛了
移植時不小心弄掉幾片葉子
同時把一根長跟的枝剪下
一起種回原來小吊盆
看看能不能爆盆
再買虎尾蘭時順便帶一盆
長得蠻可愛的
馬齒莧樹、金枝玉葉的錦化種
錦化在葉緣,與雅樂之華的錦化在中間不同
買來脫盆脫土
分五吋盆和三吋盆兩盆種
它愛太陽,但是夏天不能曝曬
今天記錄一次多肉位置
現在是盛夏,每天都是35度C以上,很少下雨
有些多肉可以直曬烈日,有些不行
例如仙人掌類、唐印、紫珍珠可夏日曝曬
像十二支卷、玉露、雀扇、虎尾蘭就耐陰不能曬
有些多肉可以淋雨,有些也不行
現在種類和盆數已經多到一張桌子放不下
先個別照相機記錄一次
一樓採光罩下方
一樓採光罩下方是散光
一天大約傍晚一兩小時可照到陽光
通風良好,但是不會淋雨
一樓採光罩邊緣
這裡也是散光
但是在中午有一兩小時直射陽光
會淋到一半的雨
我在這裡放葉孵的綜合區
本來種類很多,
但是碰到酷暑很多新苗都枯了
蠻可惜的
但是有些多肉照了陽光和淋雨
長得蠻大的
最後一張照片是在前面的門牌下方
這裡幾乎是全日照
也幾乎淋全部的雨
就是露養
最近旁邊的發財樹馬拉巴栗的土裡面
居然冒出幾枝荷葉
就把它挖出來弄個小盆
正好在盛夏養蓮花
不知道能不能來得及開花
大窗戶前
採光罩下方
算是最散光的地區
主要是拿來葉孵和放新入盆的
服盆了會換到適合的地方
室內桌上
這裡是放不需要很多陽光
也能活得好的種類
虎尾蘭對空氣清淨很好
長得也好看
會輪流跟另外一盆交換去散光處
達摩福娘在夏日常掉葉子
後來才知道跟熊童子類似
夏天不能給太多水
先放室內避暑
小擺飾真的很可愛
尤其龍貓系列
有鼓勵植物生長的氣勢
一樓後陽台
這位置我覺得是不錯的地方
光線足,上午兩三小時直射陽光
通風佳,淋雨要看雨的方向
多肉長得慢,但是結實
大多放小苗小盆,觀賞用
另外也是考慮擋穿堂煞
不過在炎夏溫度還是很高
二樓前陽台邊緣
這裡是比較晚才開始放
通風佳
至少半日照
淋雨也至少一半
左手香耐旱有香氣
看看能否在臥房聞到
四樓前陽台邊緣
這裡應該接近露養區
陽光充足至少有半日照
早上散光、下午太陽直射
通風良好
淋雨至少一半(看雨的方向)
不會每天上去澆水
所以放一些能曬耐旱的植物
四樓陽台桌上
這裡是最早放多肉植物的地方
現在放一些能曬太陽,
但是不能淋雨的多肉
有一些小苗在這裡慢慢成長
胭脂雲其實可以淋雨,
甚至曬太陽多,給水就可以多
只是怕它長太快了
記錄三個混和區的植物
紅土區蠻雜的
有多肉、薄荷、美女櫻、辣椒
中間紅色球的是雙輪瓜(有毒)
蕾絲姑娘從小苗開始養
發現幾個差異點
比較下面兩張照片
第一張是 7/1 拍
第二張是 7/31 拍,差了快一個月
中間是經過每天中午都是35度C以上高溫
位置在散光處,每天至少一小時陽光直射
大概只有五六天有下雨
第一張照片的右上角那個蕾絲姑娘
當時是長最快最大
但是經過一個月沒長多少
顏色變淡,葉片變厚
長比較多小蕾絲不定芽
可能已經定型
右下角和中間下方的蕾絲姑娘長得慢
長的慢,變化不大
很特別的是中間和左邊的蕾絲姑娘
這一個月長得很快
比右上角那個大很多
我推測是給水多
尤其是中間幾次雨水
每次淋就長得快
其次曬太陽不要那麼多
在門牌區幾乎露養的蕾絲姑娘
已經生蕾絲寶寶了,卻還是不大
可能跟土也很有關係
露養的用多肉石頭,吸取養分較少
照片中左邊那株是用紅土(接近黏土)混一點多肉石頭
葉子摸起來軟軟地,可能還沒定型
中間那珠是固根土混多肉石頭
葉子摸起來比較硬,可能定型了
最近再多澆水
觀察看看
第二天8/1把左邊大的蕾絲姑娘挖起來
根只有一公分左右,
難怪葉子軟軟地
顯示植物的根不易鑽進紅土
把它種在原本種薄荷的五吋盆裡
土比較多是培養土
看看能否長更大一點
蕾絲媽媽在門牌下的露養區
葉子愈長愈多
也長很多蕾絲寶寶
不定芽先放在荷花池裡水培
看看後來會長成什麼樣
8/6也把中間上面的大蕾絲姑娘挖起來
它的根就特別長
還鑽過中間隔板,跑到紅土區
難怪葉子硬,很健康
把它種在一尺的大盆子
期盼真的葉子能長到一公尺
最後一張照片是 8/26 拍的
左上角大盆的蕾絲女兒,
已經長得比右下角蕾絲媽媽還大了
果然大盆、大肥、大水、大太陽長得就大
下方左起是翩蝶之舞、窄葉不死鳥
今天有一點空去找子持蓮華
但是找到的是曼蓮
順便帶一盆蘿藦類、一盆大戟類
可惜沒看到山地玫瑰
曼蓮
曼蓮特別在於原本的蓮葉中間
長出一枝枝的子株
子株可以長很長
切下來可以扦插
或是子株接觸土壤就能生根
容易群生
它跟子持蓮華的差別在於葉片尾端是尖的
子持蓮華是圓的
8/18 換大盆
預計這些子株碰到土,都會長新的一株
不過水多一點,就很容易徒長
大花犀角
大花犀角是蘿藦科
跟大戟龍骨很像
都會在一段上面再長一段
差別在於大戟會在葉子邊緣尖端長葉子
大花犀角跟仙人掌也很像
網路上說開的花會有臭味...
會吸引蚊蟲
8/18 換成6吋盆
希望看到長很高的樣子
彩雲閣
彩雲閣是大戟科
也不是仙人掌
這棵特別在於上端會長出紫色的葉子
它跟仙人掌很像
會在主幹上長新的子莖
可以長到很長
8/18 換成6吋盆
也想看看長很大的樣子
濤哥老師給我一個空氣鳳梨種種
可用浸水,或是噴霧的方式
但是中心不能有積水
它的根並不是吸水用的,而是固定用
水是靠葉面來吸
開的花很漂亮
濤哥老師說是棉花糖
網站上看到雲葉古木夏天很好長
砍頭發很多側芽
就想來試試看
8/8 選好砍頭的位置
用酒精消毒的美工刀砍下
都先放室內晾乾
夏天很快就乾,尤其冷氣房內
母株噴一點往路上買的爆芽液
8/9 晚上就放回四樓陽台,
準備曬太陽
網路上說芽點要照到陽光才會再長
果然,8/12看到母株頭上有兩個側芽
可能會長成分枝
旁邊也有側芽
網路上還教如果芽點老了,
沒有長的跡象
可以用尖的針刺一點
我的千佛手就是這樣做的
砍下來的頭在第三天乾了傷口
直接立在新盆裡
沒有很深入
只有旁邊一圈水
等它發根
最後一張照片是 8/19
兩個側芽已經長蠻大了
2022/8/20 觀音蓮卷絹修整
觀音蓮卷絹又穿裙子了...
可能是夏天不能給水
只好挖出來修整一下
照片是修整完後的情形
把一些朝下的葉子切掉
放著晾乾兩天
諾瑪(?)砍頭
8/21 發現諾瑪(?)莖上有幾小塊白白的東西
懷疑是介殼蟲
趕緊用酒精抹一抹
同時摘掉幾片葉子、砍頭
看看能不能救一些回來
紫珍珠向來長得很好
在二樓半日照,
葉片不會燒焦,頂多一點乾
但是泡盆後有一點點徒長
所以今天看過網路分析後
判斷夏天仍是生長期
決定把它砍頭
先選好要砍的位置,
接著剝下一圈葉子(葉孵用)
然後用酒精消毒過的美工刀砍下
先放盤子等傷口乾
等待後幾天處理
再入盆看看長得如何
2022/9/29 紫珍珠砍頭2
等紫珍珠成長真的很漫長
砍頭上面入盆應該長根了
母株在九月底終於長側芽了!
小小粉紅色的芽
居然是從現有的葉子芽點長出來
早知道就不要拔那麼多葉子
這側芽是面向陽台外面
所以陽光還是重點
10/10 母株上的小芽長大了
從中心看像玫瑰花瓣
期盼能再冒出其他側芽
10/20 小頭長更大了
----------
葉孵的到 10/1 終於看到小芽了
最近會在附近噴水
不能噴到葉子
有一半都有小芽冒出來
其他還在等待
不過網路上有兩個月才冒芽
我的一個月就冒芽,真是高興!
大概葉孵兩個月,七片葉子都冒芽了
鬆土後發現,原來都先生根很長到土裡
心葉椒草並不是多肉植物
剛好龍潭特力屋低價特賣
就買回來水培試試看
放在廚房洗碗槽旁
過了一個月還活得不錯
偶爾換換水即可
10/8 這天去新竹動物園
路過植物攤位,老婆大人特別挑的
花月夜、愛之蔓、姬銀箭、貓尾柱
花月夜
這種蓮葉型的不太容易辨識
連賣的老闆也不是很確定
只能靠 Google 的智慧鏡頭比對
不過喜光、不需多水是共通的
春秋季是生長季
愛之蔓
愛之蔓的特徵就是葉子是愛心形的
老婆大人就是看中這點買的
既然叫蔓,就會像藤蔓長得長長的
改天換盆要換吊盆,讓它垂吊長下來
姬銀箭
這種小小的很可愛
景天科青鎖龍屬
冬季為生長期
不用太多水
在銀箭前面有個「姬」字
就顯示個頭比較小
貓尾柱
其實我很難分辨是貓尾柱還是猴尾柱
還是類似的
可能等長長一點才看得出來
2022耶誕義賣品--蕾絲姑娘
耶誕節義賣品準備好了
一方面推廣好養的多肉(蕾絲王國)
另一方面成本也不高
同時也做善事
接下來就是兩個月的培養
看看能不能再長大一點
繼上次 7/31 記錄蕾絲姑娘2
已經過了三個月
種在大盆裡的蕾絲姑娘
已經長到很巨大了
左邊這張是 10/12 照的
媽媽在右方黑色盆子,
媽媽大概就那麼大
所以大盆就會長得大
同時也曬大太陽和每天澆水
左下是一起移出來的姊妹
但是長得不是很快
裡面還混其他蕾絲和石蓮花
可能是大盆裡面還有埋肥料
右邊是 10/28 照的
最大葉長已經到 15 公分
照片下方是三吋盆
有了雲葉古木和紫珍珠砍頭的經驗
尤其紫珍珠葉孵很成功
每片葉子都長小苗出來
目前秋冬交際是大部分多肉開始成長的時機
所以決定砍桃之嬌
之前不熟悉,給水快了點
桃之嬌就抽高,不像原來玫瑰形狀
這次砍了以後,放兩天風乾
子株拆底下四片葉子後插三吋盆
同時把紫珍珠葉孵挑中間三片換大中小盆
空位補上桃之嬌葉孵三片
剩一片也放三吋盆試試看
三盆的第二張照片是11/28紫珍珠葉孵苗
中間三週經歷三天下雨,
其他天下午太陽曬
加上土裡有一些緩釋肥
竟然長蠻快地!
當初紫珍珠七片葉孵12/11合照
長盒子也推去淋雨,預期長很快
倒是獨立三盆的母葉淋雨後黑化
先切掉放通風處
最近砍頭的幾株,
母體在秋天都有所成長
雲葉古木很早就在切面長出兩枝
但是中間冒出綠色小芽
卻不見長大
最近在接近土的附近
也冒出小芽,而且長得蠻快的
最近砍頭的桃之嬌
不小心又碰掉一片葉子
不過母株有冒出兩個小芽
期盼長大
網路上說葉孵長很慢
紫珍珠砍頭快三個月
母株長出新頭,也長蠻大的
不愧是夏天也好養的品種
可惜只有單頭
葉孵的也長得不錯
但沒有像母株這頭長得這麼快
翩蝶之舞其實蠻早就砍了
因為主幹長太長了
切一段種旁邊
馬上生根,頂端又抽高
真的要衝到天上去了
後來打掉原本板結的土
給它重新換土
應該會長得比較好
同場加映
猴尾柱也長分枝了
------
每一種後一張是 12/10 再拍的
可以比較看看
11/20 去大溪花市
買了四盆送一盆共100的多肉
只是沒有名字,
只能靠 Google 智慧鏡頭,
及FB社團前輩慧眼指認
過幾天換五吋盆,
因為有幾種蠻大的
德雷
德雷本身可以長到蠻大的
夏天可以全日照
限水葉片會轉黃色
缺陽光會徒長嚴重
用葉孵好繁殖,
我推測跟紫珍珠類似
紅塵玫瑰
我本來對網路照片
對了半天以為是雙子座
紅塵玫瑰夏季是半休眠,需遮陽控水
雄姿城
奧莉薇亞
奧莉薇亞夏季休眠不明顯
充分日照加控水,
可達到葉包緊、短密的效果
金鈕綴化
網路上有稱黃金鈕、金牛扣
是仙人掌綴化
新長出來的側芽有可能反祖,
就是變成沒有綴化的樣子
找漂亮多肉玉蝶和山地玫瑰找了很久
最後找到離家第二近的多肉店
找到玉蝶,卻沒有山地玫瑰
老闆說山地玫瑰不好種,
他繳了很多學費
網路上寫 5 度~20 度C
台灣平地大概種不起來
他建議我種可愛玫瑰
玉蝶
老闆牌子上寫玉蝶
但是FB前輩說不是
讓我有點難過...
因為網路上養到大的玉蝶都很漂亮
先種種看吧!等大一點再鑑定
後來去富岡附近的找到玉蝶
兩個種種比較看看
真的玉蝶為沙漠植物
對水分需求較低
夏天為休眠期,要遮陽、減少水
這網站有介紹養殖法
可能類似觀音連卷絹的生態
可愛玫瑰
可愛玫瑰跟一般多肉一樣給水
控水葉子包起來也很像玫瑰
夏天需要遮陽,其他季節需要陽光
熊童子和虎尾蘭換盆
在幫前面幾盆換大盆時
也同時幫熊童子及虎尾蘭換盆
熊童子換素燒盆看看會不會長比較好
虎尾蘭的盆子是老婆從學校帶回來的
換上多肉土種種看虎尾蘭會不會長比較好
看到網路上有人的白鳳長得很巨大
就去富岡的胖嘟嘟買了白鳳、三色堇、山地玫瑰來種種
白鳳和三色堇在淋雨
山地玫瑰在棚裡特別照顧,
難怪比較貴
晚上脫盆,第二天種在較大的盆裡
白鳳
白鳳耐旱,不用太多水
冬天休眠,夏天需遮陽
夏天時可3天澆一次水
春秋15天澆一次水
冬天就要減少澆水
好好照顧可以長得很大
買的時候(第一圖)
下面就有一個被壓著的小分支
脫盆發現底下都長根
直接拔開另種三吋盆
母株種在剛撿到的七吋塑膠盆
並加入幾顆緩釋肥顆粒
期望能長很大
三色堇
多肉三色堇喜日照、乾燥
但禁曝曬,高溫需遮陽
約10天澆一次水
養出狀態時會出現藍綠色、黃色、粉色三種顏色
故稱三色堇
從上方看蠻漂亮的
形狀對稱很均勻
山地玫瑰
在富岡附近的有看到山地玫瑰
但是在冬天它葉子張開,不是很美
其他季節休眠葉子包起來像玫瑰
網路上寫適合的溫度是攝氏5~20度
山地玫瑰又稱睡美人
高溫季節休眠,葉片會包起來,很像玫瑰
外層乾枯葉片是保護用勿剝除
此時禁日曬雨淋
根系不吃水,只能沿盆壁澆一點水即可
(一個月一次)
生長期約至中秋後到春天
葉片會慢慢張開
此時慢慢增加給水
山地玫瑰耐乾旱、忌悶熱潮濕
禁烈日曝曬
土乾才澆透(約每週一次)
3月起改兩週一次給水
環境必須通風,不通風很快黑腐
買的時候是三吋方形盆,有點擠
脫盆後發現根還蠻淺的
換稍大一點的3.5吋盆
仔細說明了山地玫瑰的生態習性
2023/1/5 山地玫瑰長側芽出來了!
出乎我意料之外!
因為網站上照片都沒有長側芽的
在楊梅市區附近的植物店
看到幾個可愛的小盆
只是鋪面用有顏色的塑膠粒
回家後清掉,寧可用一般土面
大概不換盆
龍爪十二卷
大鳳龍(仙人掌)
大鳳龍也是仙人掌的一種
其實長得都很像
也很像紅太陽
紅太陽是頂端有紅色一塊,也比較貴
大鳳龍的刺很會刺人
銀手球(仙人掌)
銀手球也是仙人掌的一種
特徵是圓圓小小的很可愛
會開白色或黃色的小花
今天濤哥老師送我達摩鳳梨
又稱「斑葉火輪鳳梨」
鳳梨科草本植物,並不算多肉
散光或室內養護
澆水澆中間(不是旁邊土)
水不用多,兩三天一次
會從中間開花,
紅色或黃色很漂亮
蕾絲姑娘已經分很多盆了
經手的不定芽也不計其數
目前關注最大盆可以長到多大
連葉子當的不定芽也長出迷你不定芽
三代同堂真的很特別
第三張照片可以從土往上數
看看長了幾對葉子
2022/12/17 銀手球仙人掌開花
銀手球入手時
就看到上面有幾個花苞
果然過一兩週就有一兩個要開花了
每一兩天記錄,看花慢慢開
後來大概10天左右就謝了
倒是其他花苞跟著一個一個開
冬天的太陽,雖然溫度不高
但是紫外線算強
對多肉植物來說很不錯
一些曬得出現紅邊(狀態)
葉孵紫珍珠已經慢慢長大了
尤其最大一盆,盆大緩釋肥多
曬太陽多長得比較快
桃之嬌葉孵也長起來
母株也長兩個側芽
白鳳直接給它大盆和緩釋肥
唐印入冬曬得更紅了
串錢藤裡躲著一個嬌客--小蜥蜴
大概是可曬太陽又可擋風吧
有位學生家長,也是FB的多肉社團社友
特別組了一盆多肉植物
託學生送給我
底座的木頭就有很高價值
真的非常感謝!
讓我有幾種新植物可學習
也讓我可以進一步研究組盆的技術
山地玫瑰是不太好養的
尤其是過不了夏天的人很多
賣多肉的前輩都有這樣的經驗
還好我選在入冬時入手
過了一個多月居然長很多側芽!
期間換了兩次盆
也不小心弄掉了一個頭,
放別的小盆葉孵看看
第一張是剛入手的照片
第二張是過一個月
後兩張是過一個半月
果然冬天是山地玫瑰的生長季
曬到一點冬陽,
給水稍多一點就長出來
但是還是要注意通風
這個網站有提到:
生長季節可以給很多水
生長很快
因為山地玫瑰的葉子不像其他多肉會儲水
但是不能積水
我把長比較大的側芽剪下來另種幾盆
冬天是很多多肉的生長季
虹之玉在夏天剛入手時
動不動就從莖開始黑腐、枯萎
讓我很挫折,
一度以為是第一種種失敗的植物
沒想到冬天居然長得很好
紛紛冒出新葉
大概是掌握到夏天遮陽給水少
秋冬慢慢增加光照和水
仍舊不能太多水
從學校認養沒人要的植物
網路高手覺得像徒長的玉蝶
一盆整理枯葉,另一盆砍頭
被砍的母株也冒出很多小芽
季節對了,怎麼樣都會生長
雄姿城也冒出兩隻花劍
不知道開出來是怎樣的
期望在出遊前能看到
2023年3月再記錄
蔓蓮也開花了
把雄姿城和蔓蓮擺隔壁
看看有沒有機會生種子出來
不過蔓蓮的花很快就謝了...
本來擔心開花後蔓蓮母珠會陣亡...
抱歉有一年多沒有更新了
一方面是忙學生升學事務
另一方面是忙於數學教學及作品研究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
是去年2023年經歷了炎熱的夏天
很多盆植物不是熱死
就是長很多小蟲
剛開始會一隻一隻抓來殺掉
或是泡防蟲液來使用
但是抓到抓不完
或是一段時間沒看到
後來又跑出來,很沮喪
所以採用壯士斷腕
只要發現很多蟲,就整盆丟了
避免災情擴散
所以到了秋冬大概只剩一半植物
後來就平常心
不要得失心太重
連長最大的蕾斯姑娘都變醜變枯了
一樣全丟了
但是現在還會看到它的子孫在夾縫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