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克里斯汀生,是當代非常著名且備受大家推崇的創新大師八到九成念過商管科系的人一定都知道他,我之前讀過他的一本暢銷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一本讓人一輩子都受用無窮的好書;而《繁榮的悖論》是他人生最後的代表作。
一開始接觸到這本書時,光從書名來看,我以為這是一本充滿學術理論很深奧難懂的書,但就在我這一個月仔細閱讀完後,
發現這本書不僅不難理解,而且作者克里斯汀生也常運用生活中大小例子,讓我們了解商機原來就藏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只是我們都發現。
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推vs.拉策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想過一個問題,為何許多富有且強大的國家,每年試圖斥資好幾十億美元,
幫助貧窮且落後的國家發展經濟邁向繁榮,但經過好幾十年的資助貧窮國家的經濟依然沒有起色呢?老實說我自己也想不透,但這本書卻給了我解答。
作者提出一個國家欠缺發展的要素關鍵就是:創新,當國家開始學會開發與創新後,就能「吸引」社會所需要的資源。
或許這樣講來是太難理解,於是作者舉出印度政府鼓勵民眾使用廁所的例子,讓讀者更加了解拉力與推力背後的意義。
身在什麼都有的台灣,我們真的很難想像在印度許多女生上廁所,要等到天黑才能去公共場所排便,但這些情況本身就出現像是被強暴或施虐的問題,
而印度總理納倫得拉.莫迪也開始宣導,建造廁所比修繕寺廟更加重要,並且把建造廁所當成「潔淨印度運動」的一環,
但就算現在印度現在有一千多萬個廁所,但仍然有許多嚴重的衛生問題。
我們都認為只要把既有的資源,不斷「推向」貧窮的地方,這些地方就會開始發展並且邁向繁榮,但很奇怪的是即使資源的注入,貧窮問題卻始終沒有任何改善。
當然這些貧窮國家當然都很歡迎資源的進入,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些國家其實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些資源的環境,所以導致這些好意通常都會迅速變質,
所以該如何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就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課題 。
★書中小重點★
1.鎖定「零消費」市場
這種挑戰往往是以「零消費」(nonconsumption)的方式呈現出來,潛在消費者極渴望在生活某些方面獲得滿足或進展,卻找不到他們負擔得起或可以解決得方案。
2.不是所有創新都一樣
a. 持續性創新是改進市場上現有的方案,這樣的創新方式通常是鎖定需要更好服務或產品的顧客。持續性創新也無所不在,那其實是經濟中必要的關鍵因素,也同時是公司和國家保有競爭力的關鍵。
b. 效率性創新讓公司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效率性創新主要講求流程創新,將焦點放在產品是「如何」製造的,效率性創新讓公司獲利提升,最重要釋出金流。
c. 創造市場的創新,這種創新把複雜又昂貴的產品轉變成平價且人人都方便取得的商品,且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創新方式可能會開創出全新的產業。
3.策略:推vs.拉
推式策略往往都由某個領袖或某項專業領域的專家所發起,並向低收入或發展尚未健全的國家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但推薦貧窮國家的資源通常是有好的出發點,也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但由於這些貧窮國家尚未準備好注入的資源的環境,所以發展非常有限。
拉式策略的威力與必要性,作者用奈及利亞一家泡麵公司(托拉瑞姆)為例,說明一家公司如何從泡麵公司轉變成影響全國經濟發展的企業,拉托瑞姆不僅建立出家喻戶曉的泡麵品牌,更在當地投入3.5億美元,成立物流公司,興建許多如發電廠、廢水場等等基礎建設,他們更創立了教育機構,資助社群等專案,為奈及利亞貢獻了許多就業機會、稅收以及教育機會。拉托瑞姆現任執行長迪帕克‧辛格爾表示奈及利亞基礎建設不足,人民生活品質欠佳,所以他只好自己「拉進」這些資源,這樣的拉利策略也為當地的繁榮與進步創造更多機會。
「拉式策略解決問題的方式偏向調查,而不是偏向宣導或主張。」
4.避免落入過度依賴性率性創新的陷阱
效率性創新策略使公司能盡情善用現有的資產或資源,這樣的創新模式通常是把產品賣給本來就買得起市面上商品的人,由於這樣的市場並不是零消費市場,所以企業與競爭對手間只能搶市占率,加上市場規模只會隨著以消費人口的增加而擴大,但潛在市場很有限,高層管理者最後僅能把重點轉移到削價成本,以提高產品的利潤。
作者克里斯汀生用講故事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全球商業趨勢及演化過程,這本書真的打開了我的眼界,
原以為這是本充滿學術理論艱澀難懂的書,沒想到讀起來很平易近人且非常好理解,我從書中也得到許多觀念及知識上的啟發,
很多時候我們原以為沒有市場的地方,往往蘊藏著豐富的商機,本書有一段文字我也印象特別深刻,
「創新者是實地去學習,接著以持久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硬推他們自以為正確的方案。」
對商業或全球發展趨勢有興趣的你,真心推薦你這本《繁榮的悖論》唷。
本篇作者:Kelly
圖片提供: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