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斗嶼是澎湖最北的島嶼,
與其南側的吉貝嶼相隔約七公里,
因為周遭的海域多霧,
所以目斗嶼燈塔的外觀塗上了黑白相間,成了燈塔最大特色
目前只有看守燈塔人員在島上
得名由來
得名的原因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因為島嶼的形狀很像人的眼睛,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目斗嶼是由玄武岩枋山台地構成,
形狀很像木匠使用的墨斗,所以原本稱為墨斗嶼,
但由於口耳相傳故多口誤,遂成為目斗嶼。
目斗嶼燈塔
目斗嶼的燈塔十分有名,
原先這附近的魚場資源豐富,
但當地環境屬於水深不深的沉水海蝕平台並佈滿珊瑚礁,
因此時有沈船的悲劇發生,
日據時代,日本政府爲了維護過往船隻海上航行安全,
於西元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在這無人島上建築東南亞最高的燈塔。
並派駐一位管理員輪守,
遂有現在的景觀,
2003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將目斗嶼燈塔公告為「歷史建築」。
交通
欲前往一遊的遊客,可在赤崁碼頭搭乘遊艇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