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緣起
建立於於1827年(清朝道光7年),
在1972年新建後花園,
1989至1993年重建今日的一樓,
二樓則是原本的舊廟(用高等技術抬上去)。
建築特色
以杉木橫樑、琉璃瓦,牆壁為本地珊瑚石礁(白石)。
寺廟二樓正立面的木雕斗座的造型與題材相當特殊,
呈現強烈的地域和時代特色。
更與對稱存在的西鐸、東鐘有民俗傳說之關聯性。
此外他還有一座很特別的後花園,
是以珊瑚、貝殼雕塑拼貼而成,
十分具有吉貝當地風格,
因為這些都是當地盛產的材料,
更使得後花園成為一處富宗教藝術的秘密基地。
觀音寺傳說:
自1860年吉貝嶼居民偶然遙望東方海面一片紅光燦爛,
爭先恐後趕赴現場一探究竟,
竟是一尊觀音菩薩金身,
並將祂撈起來,
在眾議之下,
暫時奉祀於吉貝武聖殿後殿左側神龕內。
有祭祀居民因生意蒸蒸日上,
深感觀音保佑,
故興建廟宇祭祀。
另有說法為慈悲觀音佛祖原奉祀於吉貝關帝廟中,
因關帝廟另有奉祀王爺,
對於女信眾來說較難親近佛祖(因彼時有些禁忌習俗),
因此佛祖顯靈傳曰另築廟宇之神意,
以觀照所有信眾與宣揚佛法,
也因當時觀音佛祖慈悲靈感,
更促成另建廟宇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