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羅馬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27週 第53~54篇
(當篇讀經:羅一1,3~4,六5~6,八11,13,19)
第27週.第四日
第五十四篇 藉復活而標出
當日讀經:羅一1,3~4,六5~6
復活的過程
復活的經歷
基督是生命的大能
復活的功能 勝過消極的事物
吞滅死
禱讀:
羅6:5 我們若在祂死的樣式裡與祂聯合生長,也必要在祂復活的樣式裏與祂聯合生長
生命讀經:
我們看過保羅在羅馬一章一節說,他是『被分別出來歸於神福音的』。他接著又說,神的福音乃是論到神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羅一3。)這指明神的福音乃是兒子名分的福音。這福音的目標,是要將罪人變化成為神的兒子,好形成基督的身體。
復活的過程
我們來看兒子名分的時候,必須注意幾個重要的辭:標出、復活、聖別、變化、模成、得榮以及顯出。我們正藉著復活的過程,逐漸標出為神的兒子;這個過程包含了許多的步驟。這些步驟包括聖別、變化、模成以及得榮;這得榮也就是顯出。今天人也許不曉得我們是基督徒。但是到了我們得榮的日子,人就不必問我們是不是基督徒,因為我們要顯出為神的兒子。那個顯出將是藉復活而標出之過程的完成。
聖別、變化、模成以及得榮,不是四個完全分開的步驟。反之,當聖別在進行的時候,我們同時也在變化。不但如此,當我們在變化的時候,模成的過程也開始進行了。至終,當這些過程自然的延續並且達到完成的時候,我們就達到得榮或顯出的階段。當聖別、變化和模成達到高峰時,那就是我們得榮的時候。這得榮將是我們顯出為神的兒子。我們現今正在經歷藉復活而標出的過程,這個過程最終要帶我們達到顯出的地步。這個過程的關鍵乃是復活。因此,我們說到藉復活而標出。
復活的經歷
在本篇信息中,我們需要詳細來看復活的一些細節。我們不是客觀的從道理的觀點來看,乃是主觀的從生命經歷的觀點來看。羅馬六章五節說到復活的經歷,這節說,我們有分於基督復活的樣式。有些讀聖經的人說,這裡所題到的復活,就是啟示錄二十章四至五節所說頭一次的復活。但我不信這是保羅在這裡對復活的領會。保羅不是說,我們必須等到千年國,纔能有分於基督的復活。保羅在羅馬六章五節說,我們已在基督死的樣式裡與祂聯合生長,我們也要在祂復活的樣式裡與祂聯合生長。這不是指將來客觀的復活,乃是指我們現今對基督復活生命的經歷。我們不該像約翰十一章的馬大那樣,以為復活僅僅是一件將來的事。主耶穌告訴馬大,祂是復活,祂是生命。 (25。)祂的話指明,我們不必等到將來有一天,纔能得著祂作復活。 復活不是時間的問題,也不是地點的問題;復活乃在於基督。我們有了祂,就有復活;我們若沒有祂,就不論現在或將來,都沒有復活的生命。阿利路亞,復活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只要我們有耶穌基督,不論我們在那裡,都有復活。
復活的道理教訓與基督是復活的主觀啟示,是何等的不同!今天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復活的客觀教訓,乃是對基督是復活的主觀、活的、現時的經歷。
基督是生命的大能
說基督是復活,意思就是說,基督是生命的大能。復活乃是生命的大能。生命具有生命的素質、生命的形狀、以及生命的大能。首先我們有生命的素質,然後有生命的大能,接著有生命的樣子、生命的形狀。復活就是基督之於我們是生命的大能。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一九三六年我到中國一所頂尖的大學訪問。有一位學生對我說,他很難相信有復活的事。他說,根據他的現代科學知識,他實在信不來。對他而言,復活並不符合科學真理。在我們聚會的屋外,有一片麥田。我請他注意田間生長的麥子,並且指出,麥子是由一些埋在地裡的種子長出來的。我告訴他,從某一種意義說,那些種子是死了,但牠們現今在復活裡生長出來成為麥子。藉著這個死而復活的例證,這位年輕人得救了。他後來成為一位帶領的同工。這個例證說出復活就是生命的大能。
復活的功能
勝過消極的事物
這個生命的大能有許多功能。頭一個功能是得勝。復活能彀勝過一切消極的事物,包括死在內。除了神自己之外,宇宙中最有權勢的,就是死。只要死一臨到,無人可以抗拒;人必須屈服在死的權下。死雖然這麼有能力,復活卻更有能力。死不能將復活拘禁。(徒二24。)相反的,復活卻能征服死,勝過死。
保羅在林前十五章二十六節說,『最後所廢除的仇敵,就是死。』這指明死是最頑強的仇敵。這樣頑強的仇敵,惟有復活纔能將牠擊敗。因此,復活這生命大能的頭一個功能,就是勝過消極的事物,尤其是勝過死。復活越被擺在死的境地,就越有機會發揮功能來征服死。
吞滅死
生命大能的第二個功能乃是吞滅死。復活不僅能征服死、勝過死,復活還能吞滅死。在民數記十四章九節迦勒說,以色列百姓的仇敵要作他們的食物。死這最後,也是最大的仇敵,乃是復活的食物。有時候仇敵雖然被征服了,卻仍然存在。藉著生命大能的功能,死不僅被征服,更被吞滅,直到消失為止。當生命的大能吞滅死時,死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