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民主建設黨(簡稱民建黨)成立於2001年,是巢湖特別行政區內首個建制派民主團體。民建黨致力於推動特區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以及參與民主建設。作為特區的主要建制派之一,民建黨始終以穩定、繁榮與創新為目標,成為聯繫工商界與政府的重要橋樑。截止至2025年1月4日,民建黨黨員人數達到172,874人,是特區第一大民主黨派,黨内有25,931人身兼中國共產黨黨員(不被記入特區共產黨員人數)。
創黨背景:
隨著巢湖特別行政區於1999年正式成立,特區面臨經濟起步與社會穩定的雙重挑戰。在此背景下,鄭啟華等社會精英提出設立一個以建制為核心、聯繫工商界的民主團體,旨在支持特區政府政策,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改革。2001年,巢湖民主建設黨正式成立,靳舟舫擔任首任黨首,為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巢湖民主建設黨(簡稱民建黨)成立於2001年,是巢湖特別行政區內首個建制派民主團體。隨著巢湖特別行政區於1999年正式成立,特區政府需要應對經濟起步與社會穩定的雙重挑戰。在此背景下,鄭啟華、靳舟舫等人提出建立一個以建制為核心、支持特區政策的民主團體。民建黨以「穩定、繁榮、創新」為口號,強調政商合作與基層參政。
2001年7月,民建黨正式成立,靳舟舫擔任首任黨首,並迅速吸引來自工商界、教育界及專業人士的支持。創黨成員包括鄭啟華、靳舟舫(黨主席)及譚耀中(黨內資深成員)。
2003年,民建黨首次參加巢湖特別行政區民主協商會議選舉,在單議席單票制下,獲得8席議席(總席位57個),成為議會內第三大黨。
在2004年的特區民主協商會議選舉中,民建黨利用其基層網絡,獲得11席,成為議會內的建制派代表力量。然而,2005年,因支持《特區安全法》第23條立法,民建黨的形象一度受到影響,部分議員因強硬支持立法而與民間團體對立,甚至引發抗議浪潮。
2007年的區議會選舉中,民建黨大幅提升其地區影響力,共派出87名候選人,最終有17人成功當選。這一成績穩固了民建黨在特區基層的領導地位。
同年,靳舟舫因健康原因卸任黨首,由譚耀中接任。譚耀中在任期間提出「青年參政計劃」,吸納一批年輕專業人士進入黨內,為黨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0年,民建黨與另一建制派政黨巢湖協進會完成合併,改名為巢湖民主建設協進聯盟(簡稱仍為民建黨),黨員人數突破100,000人,成為特區第一大建制派政黨。
2016年的特區立法會選舉中,民建黨提出反對地方獨立運動和強調經濟穩定的政綱,最終贏得18個議席,首次成為民主協商會議第一大黨,議會內的領導地位更加穩固。同年,民建黨的黨員數量突破150,000人。
在區議會層面,民建黨進一步擴展其影響力,於2019年選舉中取得區議會民選議席總數的35%,在8區均有代表當選。
民建黨進行內部改革,強調基層參政與政策創新,並提出「振興基層計劃」,投入更多資源支持基層候選人。2024年的民主協商會議選舉中,民建黨捲土重來,派出83名候選人,最終有30人成功當選,重奪多數議席,再次穩固其第一大黨地位。
截至2025年,民建黨黨員總數達到172,874人,其中包括25,931名兼任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成員。作為巢湖特區內最具影響力的政黨之一,民建黨在穩定、繁榮與創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歷任主席
靳舟舫(2002年-2007年)
譚耀中(2007年-2012年)
曾學鋒(2012年-2019年)
俞惠明(2019年-2024年)
莊正賢(2024年-至今)
主要貢獻:
推動經濟發展:
參與制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提升巢湖特區經濟活力。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推動多項交通與城市建設項目,如巢湖環湖快速路與城際軌道交通。
促進社會進步:
在特區教育與醫療改革中提供關鍵建議,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黨的精神:
巢湖民主建設黨秉持“建設、創新、共融、務實”的精神,致力於推動特區的長期穩定與繁榮。
未來,巢湖民主建設黨將繼續加強與政府及各界的合作,發揮建制派的橋樑作用,推動特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並在民主建設中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