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諺
「體認到科學研究成果背後的付出的金山」
今天是營隊的第一天,走在這既熟悉卻又陌生的清大校園中,期待壓過了一絲惶恐。我們熟悉這隔周都會前來學習的生科二館,但卻陌生清大夜晚的生活:我們期待著這五天的挑戰與新知,而又惶恐自己無力勝任。
經過數次轉乘與前行後終於抵達了宿舍,稍作休整便下山迎接這五天的第一堂課程__蘇士哲教授的課。(詳細的授課內容這邊不多提,這邊僅分享心得。)這次教授允許我們參觀他的實驗室__它的三台核磁共振儀。這些大塊頭來頭都不小,隨便一台的價值都能買套房,而若要維持運作,則動輒上萬的開銷也是基本的,完全是實打實的燒錢機器。但燒錢歸燒錢,這些每天不斷出爐的實驗DATA確實推動了不少論文的發表。
林玉俊教授的課簡直是「春風拂面」的代表。他總在知識點間插入時事或互動環節,活絡氣氛的同時也一腳踢走了我們的睏意,再加上他那充滿磁性的聲線,絲滑流暢自不在話下。但既然首段提到「研究代價」,那麼也不得不提玉俊教授庫存的一小角:螢光顯微鏡。我們平常使用的直立顯微鏡價錢已經過了萬字關,但玉俊的螢光顯微鏡一台便要350萬(很多台)。諸多精細縝密的功能包含但不限於一台專門打光的機器配上光纖傳輸、各種角度的特殊攝像儀,還有外加的高階顯卡、CPU等為了跑軟體添購的種種高檔儀器...。
看來做個像樣的實驗真是困難阿。(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