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中国国际留学生,经常能够看到很多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而其中不少的报道都不是客观的,而是通过报道将舆论导向一个负面和消极的方向。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属于中国的声音,消除外界(受众群体)对于中国的误解,并构建一个相对正面的中国形象?个人叙事的意义以及个人故事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是我在两年期间一直所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中国并没有掌握全球话语权,而且中国近年来在国外(在西方)的形象很难称得上正面。仅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2020年上半年来说,西方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在这场疫情中并没有表现出真正客观的立场。同时,西方国家的部分决策者毫不掩饰对中国体制的无端指责,造成了西方从官方到民间对待中国和当地华侨华人的敌意。特朗普多次故意将世界卫生组织官方命名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写成“中国病毒”;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则在2020年3月25日G7视频峰会中坚持将新冠病毒称为“武汉病毒”,导致G7未能达成共同声明。我在本科时期做过一个相关的项目阐述过我身边的人所遇到的歧视和不公待遇。后来街头对于亚裔的无差别攻击也愈演愈烈。直到2021年1月28日,拜登政府才专门发布相关政策,禁止“中国病毒”及类似词语出现在官方叙事中。
遗憾的是,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官方的表述,不顾事实,将中国妖魔化的局面并不是一纸禁令就能扭转的。实际上,除了COVID-19这类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国的其他政策也很难获得全面、客观的解读。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在发起之初,它被西方形容为中国的 “马歇尔计划”,说中国打算用其扩大自身在欧亚大陆的经济影响力。中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互联网政策也是遭西方抨击的重灾区。在对待中国企业方面,大量中国企业被指责“偷窃技术和情报”。中国的文化形象在西方也常常被描述得非常阴暗邪恶。早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的银幕上就出现过一个叫作“傅满洲博士” 的超级反派,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好莱坞对中国人的最恶劣的想象。直到 2007年的好莱坞电影《加勒比海盗》,由周润发饰演的海盜“啸风”仍保留着“傅满洲”的经典造型:两撇细长的黑色髭须从上唇吊下来,形象猥琐且凶恶。
综上所述,中国的形象为什么在海外如此糟糕?面对中国的海外形象问题,我,或者是别人又应该怎么做?就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能够通过学术的研究方法,相对客观的去分析这些报道,让更多人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认识中国,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做相关项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