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芳療與在地生活」中,除了在校內讓同學們了解各種植物、精油的作用和對人體健康的知識,也會帶同學到鹽水認識當地的歷史文化與特色建築,並學習中藥材在醫病食用以外的其餘用途。
USR計畫支持的創新課程,在課堂授課之餘,讓學生有機會深入探索鹽水場域探索在地的歷史文化及物產,透過本課程讓學生和當地居民合作互動,利用當地的特產植物製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用品,包含蔗糖皂、中藥皂與香包,從做中學,更能體會課堂中講述的關懷鄉里環境永續的概念,並經由小組合作討論,為地方創生產品設計LOGO包裝。利用課程的特色與年輕世代的創意,回饋在地。
課程施行方式
課程中共有三次實地走訪與多次校內實作,校外課程的第一次是由導覽老師帶領同學走訪鹽水的街道,了解在地的歷史變遷、特色物產及人文風情,接下來讓同學走入社區和居民們運用在地植材一同製作手工皂,最後則是帶同學走訪鹽水當地百年老中藥房,了解在不同的時代中植物藥草在鹽水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對應課堂中的植物精油應用。
融入之SDGS
校內課程活動照片
在防疫期間,切實做好個人衛生尤其重要。使用高濃度酒精為基底,加入主角"茶樹"精油,再添加甘油、蘆薈、玻尿酸等護手保濕成分,就完成了我們75%最佳殺菌效果的乾洗手液。
芳療課程中所學的茶樹精油有抗菌、舒緩過敏之功效,可減少頻繁使用酒精所造成的不適,是防疫的好幫手。藉由實作與試用,提升同學對課程主題的興趣,也可在日後校外參訪時使用。
芳香療法的生活應用,使用碘鹽為基底,加入各種精油與食用色素,製作過程舒服又療癒,達成多彩美觀實用的沐浴鹽。
使用酒精萃取橘子精油,加入椰子油起泡劑、蘆薈等植萃成分,製作成日常使用的環保洗碗精,減少環境荷爾蒙的產生。
校外鹽水活動照片
當天由楊繕鎂老師、黃榮輝老師帶領著同學在鹽水導覽,沿途有大眾廟-天主堂-王爺巷弄-護庇宮-魚鱗巷-永成戲院-中正路上巴洛克建築-八角樓。
此為課程結合津之竹創意教室科技創生的規劃實驗,課程學生進入鹽水橋南社區,運用當地的物產資源,宣導課堂講述的有機環保概念與芳療知識,與社區居民一起完成竹炭蔗糖皂的製作。
學生們與老人家相處,互相照顧與經驗交流,非常融洽;研習過程中長輩們的專心、細心及對事物學習的熱情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訪查鹽水在地百年中藥房,了解在清朝、日治及光復後不同時期中,鹽水在地生活的變遷。
使用芳療精油、植物油與中藥材,結合東、西方的植物應用在生活中,製作中藥防蚊香包和中藥皂,不但了解每一項材料的特性,也能體驗自己製作的樂趣。
期末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