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 為南臺科大「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lity,簡稱USR)大學特色類 萌芽型計畫,主要實踐場域為台南「五條港區」及「月津港區」。
「實踐場域-郊商文化的重要性」:
回溯300年前的台灣,先民渡台的登陸地便是台南府城外的台江內海。從鹿耳門經台江內海,便到達府城。由於貿易、運送的需要,在台灣與內地兩地從事貿易的「郊商」集資開鑿人工水道,在1752年的「城池圖」已見五條港之跡。
五條港郊商於1722年成立了商業公會,當時掌控了台江內海對外的航運權,成為府城的經濟命脈與控管全台貿易的經濟體,因而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稱號。
就文化與經濟的角度而論,郊商對於府城、對於台灣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在台灣過往經常忽視常民文化的景況下,隨著時間流失郊商文化正逐漸消逝中。
▲圖1:1752年(乾隆17年)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的「城池圖」
▲圖2:1730年(雍正8年)《海國見聞錄》的「台灣圖」
由1730年的「台灣圖」(圖2)可見台江內海孕育了府城,而沿著海岸線往北移,因倒風內海所成就的鹽水,更因五郊的營運而有「四月津」的稱號。海洋相鄰的兩內海,在台灣的地形地貌中極其特殊,且在清代皆以郊商貿易的形式繁榮自己,造就台灣經濟起飛;兩處內海因距離近,日治初期兩地郊商如神農街許藏春、王雪農也跨域到鹽水經營糖業,顯見兩處郊商文化相互的傳播與交融。
五條港房子因應人工港道的挖掘,依兩條港道的寬度產生一戶戶的商行,有些商行前門是港、後門是自家的小碼頭,神農街南側的房子後院目前都還是國有的港道地,可見其特殊性。它不單單只是台灣經貿發展之源,也是人類海洋文化大航海時代下的商業組織,更是如何在內海與潟湖找到生存發展出的特殊商業模式。此外台灣由北往南只有倒風內海、台江內海與堯港內海三大內海,其中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郊商文化發展,只有一府與四月津文化是由內海發展而成,從地理環境與海洋文化觀點來看,更顯珍貴。
是故本計畫不止從一府的五條港出發,串接同是由內海發展而成的月津港文化,以5Cs的高規策略做好兩港郊商文化的保存維護與經營管理機制。
文化保存未必就能永續,從世界遺產委員會的「4Cs」的目標來看,在彰顯世遺資產的價值,保存與維護之外,還需培養相關的能力與訓練,與促使大眾了解與支持,如此資產才能永續發展。尤其是2008年世遺將戰略目標由《布達佩斯宣言》的「4C」提升為「5C」,增加了「社區」(Community)概念,更強調了當地民眾對文化及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本計畫各場域的作法即是先找回將被遺忘或即將消失的郊商文化,為彰顯其重要性與珍貴性,除做好文化資產的基因保存工作外,更透過社會大眾、國家幼苗與本校學生三個層次能力培育的規劃,再加入經營管理的文創與觀光手段,引動社區的參與,促使文化得以永續發展。
計畫第二期從郊商文化場域的在地關懷,轉型成文化永續,遵循2008年版的《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要點》,以5Cs的標準,規劃一府城五條港中心的神農街,為世遺實踐的示範,透過各類創新課程、課群,打造成一座在府城與住民享文化、享生活的街區博物館,再將好經驗移植至四月津。
府城雖未列名世界遺產,然以開臺之都,對台灣而言絕對具同等級的重要性。計畫遵循2002年世界遺產《布達佩斯宣言》的強化資產可信度、資產維護、能力培養與訓練、促使大眾瞭解與支持與強化「社區」概念的5Cs高規策略,做好兩港郊商文化的保存維護與經營管理機制。先於五條港中心神農街為蹲點設立五條港文化會館,朝神農街街區博物館方向邁進。目前透過USR創新課程(SDGs4)、社會教育(SDGs4)、導入數位科技(SDGs9),延續老街日常過年風景的燈展活動(SDGs11)等,建置第一期可遊‧可玩‧可賞‧可學‧可感的300歲老街博物館(SDGs11),以達永續城市的目標。
五條港的經營之道,將慢慢的移轉到四月津的鹽水,如與橋南社區合作,深化蜂炮的文化底蘊,挖掘往昔竹風華裡的竹炮台,並將竹炮台文化札根國小,做好資產維護以及能力培養的工作,共同攜手透過鐫永的珍貴文化為在地創生。
第一期以通識課程、課群、自主課程作為推動的基礎量能後,已建置本計畫關懷在地的完整課程模組,第二期則結合其他各系,導入專業與跨領域的課程,建立文化永續的經營方式。
檢視107-109三年的不足與待改善之處,除原有的五條港、月津港的通識課程與課群外, 第二期計畫在110年更透過開設創新課程吸納不同領域的專業課程,將資訊傳播系、視覺傳達設計系、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組成「神農街數位媒體課群」,透過跨界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神農街街區博物館的目標。
111年邀請休閒事業管理系加入, 希望藉由休閒系的觀光導覽長才,能帶動兩港的觀光發展。其中「觀光導覽」與「休憩管理」課程分別加入五條港的「看見在地文化‧翻轉交傷風華」課群與月津港的「郊商文化的對話與對接─五條港vs月津港」課群,擔負起推動創新產業的任務。
110-2課程&課群與文化底蘊USR計畫的關係圖
110-2「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共分3大課群,11門課程1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