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在地文化‧翻轉郊商風華」課群成立於104-1,專為五條港區搜集文化基因,置放於「看見五條港」的基因網站。透過不同課程的屬性串連成課群,為被忽略已久的郊商文化,發掘珍貴處進而保存之。
2018年因文化底蘊USR計畫,於五條港中心的神農街建立蹲點,開始將課群的在地實踐範圍縮小在神農街區。2020年計畫的第二期,從原先的在地關懷轉型為文化永續,並以世界遺產的5Cs規格經營神農街,朝向國際化的發展,因而調整課群成員,「中級進階英語聽講訓練」課程於是從109-1學期加入課群,擔負起國際化英譯的任務。110-2有鑑於街區博物館的建置後,需要透過良好的觀光行銷,讓五條港場域得以永續經營,因此休閒系「觀光導覽」課程以觀光護照的概念,完善老街的觀光。
110-2本課群有三門課程,分別為「商業美學與文創藝術-在地文化與城市文創」(以下簡稱商業美學與文創藝術)、「探索府城-五條港」與「觀光導覽」。三門課經由走讀、採訪的方式,與神農街及其附近場域的住民交陪,探索往昔生活樣貌,與今日的經營方針等,搜集資料後,再各自依課程屬性為神農街創生。收集的資料成為計畫出版《看見五條港》半年刊的養份,而《看見五條港》半年刊為本計畫「一府城」場域的文化基底,計畫從該基底出發發展出導覽掃碼QRCode與各種新型態的文化保存之神農街數位科技,本課群這樣的性質為建置五條港文化基礎。
無店號
吉慶行
隆誠中藥行
海龍伯紀念館
錢來也柑仔店
五條港文化會館
本學期採訪的場域以蹲點五條港文化會館為底點,往水仙宮市場的杉行街(今普濟街)與神農街段作為老屋採訪的主要場域;神農街的老屋有64號海龍伯紀念館、77號錢來也柑仔店;杉行街段則有五店號百年民俗工藝店、吉慶行、隆誠中藥行。「探索府城-五條港」課程主要負責挖掘老屋老店往昔故事,「商業美學與文創藝術」課程主要針對目前老屋老店的經營為老屋做報導文章與文創行銷,「觀光導覽」課程則主為神農街開發觀光護照。
這三門擔負建置五條港文化基礎,本學期是如何探訪杉行街與神農街的新駐老屋
請來看看經過一學期的成果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