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飲食

和實移地人生(東南亞篇)環境與飲食課程

1. 時間:2024.03.04,共2節課。

2. 修課學生背景:一個班級20個人,約有4、5人喝過咖啡。

(跟同事討論的結果是,不是很確定高中生所謂的「喝咖啡」是指什麼形式,下次上課再問問學生)

(我本身沒有學過杯測,對於咖啡也無法具象說明風味,算是愛喝而已)

3. 課程目的:了解東南亞之環境與飲食的關聯,以咖啡作為例子。

4. 核心概念:咖啡產業鏈、飲食文化與口味。

(1)第一堂課流程:

A. 簡化版的杯測。因考量授課程序和衛生(全程都沒有用手碰到咖啡豆、咖啡粉或咖啡本身),故沒有實行實際版的杯測流程,實際杯測流程以放影片的方式介紹。

B. 教師在投影布幕上呈現風味輪,並介紹常見的風味描述。

C. 以單品羅布斯塔咖啡( Lý coffee, Đạm Coffee Farm/越南多樂省邦美蜀/蜜處理)和阿拉比卡咖啡(哥斯大黎加巨石莊園/日曬)做對比:兩種咖啡都沒有明顯瑕疵豆,豆子的香氣也明顯。教師先發豆子讓同學觀察顏色和型態,接著用磨豆機磨乾粉,倒一點在衛生紙上,並且讓同學同時聞兩種的味道(然後台下的同學開始各種花式吃咖啡豆和咖啡粉)

D. 教師以1:18的比例,泡單品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和阿拉比卡咖啡豆。

E. 教師將濕粉挖在每個同學的衛生紙上,同學可以再聞同一種咖啡在乾粉和濕粉味道的差異。

F. 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準備兩個杯子,由教師倒兩種咖啡在兩個杯子裡面喝咖啡。

G. 請同學在簡化版的咖啡風味表格上評分,項目有香氣(乾粉與濕粉)、酸質、甜味、醇厚度、乾淨度。

H. 讓同學寫學習單,並且寫下自己喜歡哪種咖啡。

(2)第二堂課流程:

A. 教師介紹全球咖啡產區以及產業概況。這時候教師說明,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對於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咖啡普遍上喜好不同,而兩種咖啡在價格上也有所差異。

B. 以越南咖啡產業為例,談現代越南咖啡產業發展的歷程與環境概況。

C. 提問、寫學習單,場復,結束這回合。

D. 結論:這一個班的學生,喜歡羅布斯塔咖啡和喜歡阿拉比卡咖啡的比例是2:1。

這次上課先給同學喝,

讓同學依照自己喜歡的咖啡做評測

簡化版的杯測意義也是在於個人感受而已

但仍然對於某些描述(如:酸)

可以問出一個趨勢,也蠻好玩的。

我這次跟上次上課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直接讓同學喝,說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堂課我完全沒有講到一般台灣消費市場

對於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咖啡豆的品質描述與認知

所以學生評分也就是基於自己的五感。

所以,品質的認知和口味是怎麼學習來的?

好的咖啡是怎麼定義的呢?

或許,高中生是一個很好的研究群體

謝謝 Thu Trang 示範杯測,讓我在課程教學上有更多的靈感。

謝謝 Đạm Coffee Farm 蜜處理羅布斯塔咖啡,大家喝光光還要再來一杯!希望下次去越南有機會可以買到實驗成功的咖啡豆!

謝謝社會科好夥伴陳小坪老師的的照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