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技巧
人人都希望受人歡迎。問題是怎麼做才能受人歡迎?善解人意?風趣幽默?關心別人?這些當然可以爭取別人的好感,但其實只不過是表面的現象,要真正受人歡迎,最基本的是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那些行為容易爭取別人的好感?哪些行為會令人反感?根據管理學學者的研究,以下四大類待人處世的溝通技巧最受人歡迎:
(1)維護別人的自尊心
(2)有感染力
(3)對前景充滿希望
(4)替人消災解難
維護別人的自尊心
這是與人相處的基本態度。如非必要,你願意和一個不斷批評你、諷刺你,甚至嘲笑你的人相處嗎?不要以為熟朋友便可以任意嘲弄,不少多年的老朋友都因此而鬧翻。中國人愛說的 「給面子」,正是要求尊重別人,避免輕視別人。稱讚別人不一定是拍馬屁,讚賞別人的言行或者工作表現 ,往往可令人們對自己有正面的看法。
有感染力
「有感染力」要求對人有熱誠、活力充沛、富幽默感甚至今人發笑。要避免無精打末、死氣沉沉。最有感染力的人說話談笑風生、揮灑自如、善解人意及內容輕鬆風趣,自然能予人好感。
可惜不是人人都是天生的演說家,幽默感亦未必人人有。如果自己的談話沉悶,無法主動去感染別人,則不妨做一個 「聆聽者」,同樣可以令人有興趣與你談話,間接地發揮感染力。聆聽的時候,要注意對方的身體語言,推測對方當時的情緒狀態,要表現出關心的態度,並想像自己若處於相同境況時會有甚麼感受,最後更要用適當的說話,來表達你對別人的感受。
對前景充滿希望
這是大部分領導者所需要的必然素質。環境愈惡劣,正是顯現領導才能的最好機會。凡事要積極樂觀,避免悲觀、沮喪及四處訴苦。在困境的時候,要懂得說一些安慰和支持別人、今人減輕痛苦的說話。
身處逆境時最容易胡亂怪責別人,把責任全卸在其他人身上,確實令受影響的人非常反感。遇到自己不滿意的地方,當然應該表達出來,但當批評別人的時候則需要留有餘地,要盡可能先稱讚後再批評,並且要有建設性,可以幫助他人糾正錯誤,令將來辦事更有效率。
替人消災解難
這是最有建設性的特質。能夠為人解決問題,避免製造麻煩或者今問題複雜化,自然最受人歡迎。分析問題,亦可算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透過適當的解釋,用不同角度分析,指出事件的內容,以及所包含的意義,都可為人開解困局、令人信服。
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身分、地位、處境都不同。所以要求全面爭取別人的好感,今每個人都喜歡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爭取大部分人,包括你的敵人,對你持有尊重的態度,對你沒有反感,並且欣賞你,卻是大有可能亦是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