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亞斯文大壩(埃及)

亞斯文高壩(Aswan Dam)

位置:北緯23.58度,東經32.52度,埃及尼羅河中游

興建背景:

英國人在1898年興建舊壩,1902年完工,長1900米,高54米,屬中型重力霸, 可是原設計的不足,舊壩已於

1907-1912年和1929-1933年兩次加高,但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使得人們決定在舊壩上游6.4公里處

建造新壩,而非再次加高舊壩。

新壩施工從1960年開始,為搶救水庫區內的埃及文物及古蹟,1960起展開大規模的考古搶救工作,24項古蹟被遷移

或贈送他國,1976年水庫達到設計水位

(主要就是舊壩的設計不足以控制洪水,所以興建新的高壩來保護沿河居住的人口、農田及棉田唷 )

規模:全長3,600米,底層寬度980米,頂層寬度40米,高111米,體積4,300萬立方米,屬於大型重力霸,最高每秒流量

11,000立方米,其攔河而成納賽爾湖(又稱納賽爾水庫),是世界第七大水庫

集水區:納賽爾水庫(Lake Nassar)(長550公里,寬35公里,面積達5,250平方公里,體積達132立方公里)

利益:發電、防洪、灌溉(農業)、漁業(可是因為離消費市場太遠收入不高)

環境問題:

1. 水壩令尼羅河上遊肥沃的泥沙停於水壩後面,導致泥沙淤積於水庫內,最終使水庫於五百年後完全失去蓄水功能

2. 缺乏由上游提供的沉積物(河川輸沙量減少),下游的農地及海堤逐漸受侵蝕。除了威脅現時埃及最大的鹹水魚資源外,更會使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土地沉降 (圖片擷取)

3. 由於欠缺上游的泥沙, 三角洲的土地已失去過去的肥沃的特質,當地倚賴泥沙生產的紅磚受到嚴重影響,而東地中海沿岸更發現有明顯的侵蝕現象

4. 農業由於缺少由河水提供的天然養份,因而需要使用跨國企業提供的人工肥料→長期有損土直;另外,一些灌溉系統較差之下游農地由於尼羅河河水流量減少,海水倒灌,出現了土壤過濕與及鹽度增加的困擾。

5. 地中海東部的海域一向仰賴尼羅河河水帶來養份,例如矽酸鹽和磷酸鹽等。當水壩建築時,該地區的漁獲減少近半,直至近年才有回升的跡象

6. 疾病的威脅

7. 納賽爾湖非常大,幾乎所有埃及的人口都集中在尼羅河谷一帶居住。意味著大壩一旦被摧毀,所導致的洪水將幾乎毀滅整個埃及(ex.以色列空軍還是威脅著大壩。據傳這也成為了1978年時任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與以色列在戴維營簽訂和平條約的主要原因之一唷!)

P.s. 埃及目前計劃從納賽爾湖引出另外一條和尼羅河平行的水道,擴大經濟面積

說明:1. 集水區範圍的觀察(配合圖片套疊)

2. 埃及境內地形起伏不大,但透過3D的立體環視,仍可感覺出壩體建成後,往上游方

向集水區 跟 壩體下方河道產生之高度落差

3. 其目的與功能有發電、灌溉、防洪,透過周邊土地利用的觀察

→ 原屬乾燥氣候的埃及,人口、農業精華區向來順尼羅河分部形成綠色走廊(綠色 腰帶),但其集水區周邊的”綠帶”明顯的比較凸(有點像一條小青蛇吞了顆棒球進去後,某一部分的身體被撐開變胖啦)

4. 用尺規量測大壩的長度(圖)

(恩 好像測得不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