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梯田-童毓華、黃惠鈴

世界梯田景觀

一、梯田︰

提起梯田,人們就會想到山巒上那樓梯狀的一層層台田。其實,梯田的概念很廣。梯田(terrace)按《大百科全書-農業卷》解釋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線修築的階臺式或波浪式斷面農田”。 所謂階臺式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線修築成逐級升高的階台型的梯田,又可分為:

    1. 水準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四種,多見於我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少人多的國家;
    2. 波浪式梯田則是在緩坡上修築成斷面呈波浪型的農田,便於機械耕作,主要分佈在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地廣人稀的國家。

二、建造原因:

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有梯田,沿著陡峭的山坡層層上分佈,就像是為巨人登天而建造的台階。梯田是為農耕而開發山坡

地。它是人為改變地表形態的方式之一,尤其在丘陵山地區增加土地耕種面積。梯田一般採用人工或者管道輸送水措施分層

保持水土,避免灌溉用水造成快速地面徑流

梯田最早出現在史前時期。起初人們清除森林或小山頂,以便種植一些糧食作物,或者作為防禦工事。大致在同一時期,這

類梯田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

農業經濟是梯田的最基本價值。梯田開發最初與人口增加以及便於耕作、灌溉和水土保持需緊密相關。人口增長的壓力使古

人不得不擴大土地種植面積,然而川地有限,山嶺於是成為農墾目標。最初在山嶺耕作既不翻耕土地,也不修築田埂,因此

水土流失嚴重。平坦的梯田便於耕種,利於灌溉,且具有保土、保水、保肥之利,持久經營、綜合利用和長期發展的好處,

於是,梯田逐漸得到了開發和推廣。

工業社會來臨後,以增產豐收為目的的梯田“水保”作用進行重新審視和擴大利用,梯田於是成為全流域、跨地區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其價值和意義遠遠超過了農業本身。黃河中上遊水土保持工作,一靠種草種樹,二靠修築水準梯田。梯田環保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梯田建設應與退耕還林、種草種樹、水利開發等結合起來,形成生態農業模式,共同發揮系統效益。

參考網址:http://www.hrbgnb.com/gezuwangye/weiji/page/005/27.htm

三、梯田主要功能:

1. 蓄水機能

具有將灌溉雨水引進灌溉水路而不讓其立刻流失之蓄水功能,部分灌溉雨水經由渠道或土壤滲漏而流至下游渠道,成為可再利用的灌溉水源。

2. 調洪機能

日本有關梯田在洪水調節機能方面之研究案例介紹 。梯田在休耕對洪峰流出量之變化,以新瀉縣松代町的觀測案例 (總雨量61 mm),將休耕區之梯田 (面積11.8公頃) 與耕作區梯田 (面積13.8公頃) 之流出高作比較,休耕區的洪峰流出高為耕作區的2.6倍,洪峰流出高也提早到來。當總雨量100 mm以上時,休耕區的流出率為0.6~0.8,耕作區的流出率為0.4~0.7,因此梯田一旦休耕,逕流就會增加。由此可知耕作田比休耕田能蓄留更多的雨水,故其具有緩和洪水的機能。

3. 防止土壤侵蝕機能

美國中西部被喻為世界的糧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業區域之一。在該地區,大型機械相當活躍,為了使其作業容易進行,即使在坡地也是依原有的山勢開闢成旱田。結果發生土壤侵蝕,為了解決此一問題,美國政府於1930年代在農務部下創設了土壤保持局,迄今工作成員已達12,000人之多,為了保護土壤付出了相當大的人力與經費。反觀日本,耕地的一半以上為水田,除了梯田,即使在平地的水田也需在周圍圍起田埂,使得水田幾乎沒有土壤的流失。因此,在1996年擔任日本土壤保全者總數也不過100~200人左右。梯田的保存除了防止土壤侵蝕機能外,於人員與經費之節約亦有顯著效果。

參考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2%AF%E7%94%B0&variant=zh-tw

四、世界重要梯田景觀分布區:

l 菲律賓巴拿威(Banaue)梯田

巴拿威梯田位於呂宋島北部的伊芙篙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之一,距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約三百五十公里之遙,由於山路難行,需時八個小時才能到達。到了伊芙篙省的巴拿威縣,一望無際的廣大梯田遍佈在青山翠谷之間,登上高處俯瞰,順著山勢逐層而下的梯田盡收眼底,田谷交錯,蔚為壯觀,原住民祖先堅守家園,為求生存改造大自然的毅力,在此展現無遺。

巴拿威梯田共分佈在六個區域,幅員兩萬公頃,滿山遍谷的梯田平均一至二公尺高,相連起來長度可繞行地球半週,是原住民伊芙篙人二千年來世代開墾的成果,而其中最古老的梯田更是具有六千年的歷史。在雨季,原住民引用充沛的泉水灌溉梯田種植水稻,在乾季,則種植蔬菜、馬鈴薯等。

l 祕魯梯田

印加文明聚集的地方是高山谷地,而非平原,北緯2度至南緯37度的太平洋沿岸是荒漠地區,水資源十分匱乏,相對而言海拔2400-3400公尺的山谷盆地,高度適中又有溪流,是大自然賦予印加人仁慈的恩賜,人們利用梯田和水利工程。把生存的地域擴展到儘可能的極限,在海拔3500公尺-3800公尺的地方都有印地安人居住的證明。

l 中國境內梯田

中國有一半以上的國土是山地,同時又是世界人口和農業的大國,生存壓力使各地都重視梯田開發和經營,從而形成了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梯田文化。梯田按地區可主要分為南北兩大類型;若細分,則又可分出黃土高原、雲貴高原以及江南丘陵等梯田,其中,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梯田堪作北南方梯田的代表。

農業經濟是梯田的最基本價值。梯田開發最初與人口增加以及便於耕作、灌溉和水土保持需緊密相關。人口增長的壓力使古人不得不擴大土地種植面積,然而川地有限,山嶺於是成為農墾目標。最初在山嶺耕作既不翻耕土地,也不修築田埂,因此水土流失嚴重。平坦的梯田便於耕種,利於灌溉,且具有保土、保水、保肥之利,持久經營、綜合利用和長期發展的好處,於是,梯田逐漸得到了開發和推廣。

工業社會來臨後,以增產豐收為目的的梯田“水保”作用進行重新審視和擴大利用,梯田於是成為全流域、跨地區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其價值和意義遠遠超過了農業本身。黃河中上遊水土保持工作,一靠種草種樹,二靠修築水準梯田。梯田環保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梯田建設應與退耕還林、種草種樹、水利開發等結合起來,形成生態農業模式,共同發揮系統效益。

1. 中國雲南元陽梯田

元陽縣境內全是崇山峻嶺,境內擁有20萬畝梯田,因而有"元陽梯田甲天下"之稱。從境內海拔140公尺到海拔2千5百多公尺的山嶺上,所有的梯田都修築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以一座山坡而論,梯田最高級數達3000級,層層梯田直達天邊,由山谷到山巔,落差2千多公尺的梯田多達3千多級,這樣高層級的梯田是哈尼族一代又一代,靠他們的雙手與毅力,用鋤頭與鐵楸伴和汗水與辛勞一鋤一鏟、一吋一

吋開墾出來的,這在中外梯田景觀中是罕見的。只要登上元陽隨便哪一座山頂,就會看到從2000多米的山上浩浩蕩蕩而下,遠如天落碧波,近看似天梯淩空的梯田,氣勢磅礡,秀麗多姿。,層層梯田直達天邊,由山谷到山巔,落差2千多公尺的梯田多達3千多級,這樣高層級的梯田是哈尼族一代又一代,靠他們的雙手與毅力開墾出來的。

資料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7456265@N03/3270576263

http://www.flickr.com/photos/taoran2008/3143341149/

2. 中國黃土高原梯田

黃河經過黃土高原,流水侵蝕,造成水土流失極為嚴重,這也是黃河泥沙主要來源地區,全河16億噸泥沙中,90%以上的來自黃土高原。為避免土壤流失,其水土保持的具體方法:在坡面上修建「梯田」,溝谷裡築「淤地壩」。同時鼓勵改斜坡為水平梯田,這不但可以使水土流失大大減少,同時也可把黃土高原變成有實際用途的山此外,要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安排生產

五、Google earth如何判別梯田所在(地形、梯田特色、落分佈、水源…)

STEP 1、梯田主要是地形『起伏區』的一種耕地方式,而『地形起伏區』就是泛指『山地、丘陵區』,在google earth 將『地形』選項打ˇ,從圖面可輕易『判讀』山地、丘陵區,請往山地丘陵區尋找

STEP 2、山地丘陵區有梯田處,在圖面『顏色』會呈現『灰白色』

山地丘陵區無梯田處,在圖面『顏色』會呈現『深綠色』

STEP 3、山地丘陵區有梯田處,在圖面『排列』會呈現『有規則性的線條狀』

山地無梯田處,在圖面『排列』-則無圖面排列問題,隨地形呈現緩起伏或陡起伏情形

六、不同梯田特色比較-以黃土高原與雲南元陽梯田做比較

1.當地自然環境簡介

梯田名稱

自然環境

黃土高原梯田

(1)乾旱少雨

(2)沈積區

雲南元陽梯田

(1)高溫多雨

2.在google earth 呈現的差異

七、聚落型態

A.黃土高原

B.雲南元陽

七、黃土高原未知現象

A.未知現象small scale

B.未知現象large 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