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威龍老師的教學檔案
首頁
1.基本資料
1.1自傳
1.2學經歷
1.3教育理念
1.3.1分數以外的學習
1.3.2國際教育在東園
1.3.3電影教學與國際教育
2.課程教學與設計
2.1教學計畫
2.2教學設計
2.3自編教材
2.3.1作文教學
2.3.2國語文提問單
2.3.3電影教學
2.3.4閱讀學習單
2.3.5資訊教學
2.4多元評量
2.4.1紙筆測驗
100學年定期評量試卷
101學年定期評量試卷
2.4.2實作評量
國家專題簡報
國際交流~紐西蘭團契
國際交流~南洋女中
愛心義賣
我是大廚師
教師節海報製作
校慶園遊會
水火箭發射!
消防小尖兵
游泳教學
環保劇「回收塑膠袋」劇本討論
環保劇「回收塑膠袋」演出
環境打掃
生活體驗營
英語歌謠演出
資源回收入班宣導
資源回收區整理
2.5教學成效分析
Photocap教學成效分析
Scratch教學成效分析
2.6教學之專業省思
2.6.1 Scratch教學省思
2.6.2 MovieMaker教學省思
2.6.3photocap教學省思
2.6.4教專計畫自評
2.6.5教學日誌
什麼時候可以教段落大意(該不該教段落大意)
漸上軌道的返校日
3.班級經營與輔導
3.1班規與授課規定
3.1.1電腦課獎勵制度
3.1.2電腦課上課規定
3.2親師互動
4.專業發展與責任
4.1研習進修
4.2專業社群
4.2.1英語教學專業社群
班級教學成果
社群運作情形
4.2.2綜合活動專業社群
班級教學成果
社群運作情形
4.3學校活動紀錄
102學年
中秋聯歡晚會
志工大會
新春團拜
會長連任典禮
英語村參訪
親師懇談
103學年
4.4著作
4.4.1文章
01.跑出健康與自信
02.五十東園風華現 半百羽翼展翅揚
03.分數以的學習
04.國際教育在東園
05.電影教學與國際教育
4.4.2論文
4.4.3學校活動影片
101學年畢業影片~星光精靈
92學年語文競賽回顧
93學年會長交接~添良好個秋
93學年畢業影片~海豚天使
94學年會長交接~順良和你搏感情
95學年畢業影片~水果寶貝
5益民資訊教學網
打字素材
相見歡
威龍老師的教學檔案
1.3.1分數以外的學習
原文載於102學年東園國小校刊「東園兒童」
近二年來,最常躍上新聞版面的教育話題便是十二年國教的相關議題,不論是特色招生比率該佔多少、超額比序如何訂定或是國中會考等第該分五級還是三級,每次均會出現立場迥異的兩方對立不下的畫面,而學生、家長甚至是教師也身處這一陣教育風暴中對學習的本質產生了迷思。值此同時,「PISA」、「學習共同體」、「可汗學院」、「翻轉教育」等等教育新名詞也搭上了這一波教改列車,一列又一列的駛向你我。經由網路的串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學習與溝通的模式,已遠超過我們以往的認知範圍。面對急遽改變的世界,教育的核心,是否產生了變化?
「台灣不缺電腦工程師,但很缺社會人文的人才。」以拍攝草根臉譜、架設免費教學網站幫助偏鄉孩童的沈芯菱,在選擇就讀清大人文社會學系時說出她不選擇資管系的理由。令人訝異的是,培養她具備人文關懷的地方是不斷遷移的路邊擺攤,是充斥腥臭吵雜的昏黃市場,而引導她的人是只有國小畢業、但會從舊書攤買二手書讀給他聽的媽媽。「學校給你的是分數,但自己要的是人生。」對於學習,沈芯菱的積極其來有自。
因為開始學做麵包才知道學習的重要,吳寶春發現,做麵包更需要跨領域的學習,而這樣的學習並非侷限於知識的吸收而已。為了讓自己的麵包更獨特,他學習日文;為了知道成功的人是如何做到的,他閱讀傳記;為了讓自己的專業更上一層樓,他接觸美術、浸淫在音樂中。得到冠軍的他認為,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不斷學習才會不斷成長,在學習的時候,他感到快樂。
回到教育現場,學校教育長久以來被賦予的功能即是傳授各領域的知識,例如語文、藝術等等;在這一波教改的浪潮中,逐漸浮現的則是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已被提出的「能力」,諸如表達、溝通、思考等等;最少被提到,在課堂上也最難被教授的則是「態度」,舉凡前述兩例主角積極正向的態度、社會關懷等等。在過往,知識被看重的程度大於能力,更大於態度,但我們必須思考的是,知識、能力可以學,態度卻不易改。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他的第一堂課曾經這樣提問:「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多數人的回答不外乎是:「幸福快樂、人際關係佳、能面對挫折……」接著,他問了第二個問題:「那麼現在的學生在學校學些什麼呢?」答案是:「語文、數學、地理……」學業當然是學校及家長應關注的焦點,但是除了知識的學習之外,我們是否應該給孩子一輩子受用的「能力」及「態度」?
環顧世界,各國皆竭盡所能提升國家競爭力,有識之士更明白,唯有從教育著手,進行長遠的規劃,勇於創新變革,才能培養下一代面對不斷更新的能力,為社會培育出各種領域所需的人才。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我們無法再用以往的教育模式事先教會學生所有的知識;教育能做的,是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能夠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且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懷抱夢想、堅定信心的邁向未來。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