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歸類:科學議題或是政治議題呢?

Post date: Mar 21, 2010 5:50:15 AM

Jamin Pelkey 在2006年調查了雲南地區的41個村落,找到24種語言,其中18種未曾被定義過[註1]。因為地理環境的險阻,當地的語言歧異很大,舉例而言,某個村落大約有500人使用被稱作Alo Phola 的語言,在該村8公里遠處有另一個同族系的語言,但是兩種語言卻幾乎無法相互溝通。世界上有數百種語言正在急速消失中,引起語言學家的憂慮,但是在中國、緬甸、亞馬遜流域,還是有可能找出不為人所知的語言。Pelkey所記錄的幾種「新」語言,事實上並不「新」,只是之前從未被人研究紀錄,甚至命名。政治因素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為把一個語言稱作一個「語言」,有時候對中國政府來說是相當感冒的議題。歷史學家Thomas Mullaney直言:這是因為語言的數量繁多暗示著劇烈的種族差異,也間接挑戰了中國政府的一統思想。那中國的學者又怎麼說呢?中國科學院的孫宏開教授說:西方採取的是比較寬鬆的認定,而中國研究人員的判斷是比較嚴格的。根據他的說法,西方學者習慣用互相理解的程度 (mutual intelligibility) 來判斷兩個社群使用的到底是同一個語言的兩種方言,還是兩種語言,而中國方面的原則是以語法的型態 (句構、詞彙、聲韻原理…)來認定。採用這種方法,該地區的語言幾乎全被歸類為同一種「彝」語,這種嚴格的認定甚至可以把230種歐洲語言數量縮減到屈指可數的幾種語言。不少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語言學家受制於漢族加諸於少數民族的大中華主義,而經常採用化零為整的分析方式 [註2],使得當地的語言多樣性被低估了。

Erard, Michael. 2009. How Many Languages? Linguists Discover New Tongues in China. Science 324(5925): 332-333

[註1] 語言也是有身分證字號的哦~ 被「正名」的語言會被登錄到Ethnologue,而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會給它一個正式編號。

[註2] In my opinion,這個評論不一定是中肯的,也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的哲學思想傾向描述群體性、普遍性,不見得完全是政治因素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