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date: Mar 16, 2010 3:08:43 AM
人類如何把想法轉變成線性的語言呢?首先要先從記憶中提取語意、語法、音韻的訊息,構成較大的語言單位,這個過程被稱為 unification (聯合化)。不過對於這些步驟的時間順序以及回饋對於語言行為的影響,學界始終沒有獲得共識。事實上,自從1865年Broca發現了左側下方額葉皮質對語言處理的功能之後,一百多年來,我們對於腦部構造和語言行為之間的關係,沒有太大的進展。而且因為嚴格的語言行為只出現在人類的身上,我們亦缺乏動物的原型可供參考。 最近UCSD的Sahin及其他三位學者,運用了intracranial electrophysiology (ICE)的技術,紀錄神經元在Broca’s Area的活動狀況,發現當受試者觀看詞彙時,在200 毫秒時,出現文字辨認的反應,而且對低頻字的反應特別大。構詞的行為和詞類的訊息提取出現在約350豪秒時,而聲韻的處理約在450豪秒時完成。不僅在時間上有前後的順序,在反應的位置上也有幾毫米的距離。其研究結果顯示了unification的過程中,各種資料的處理確實有時間的排列,印證了一些文獻上假設的語言處理歷程。
Hagoort, Peter and Willem J. M. Levelt. 2009. The speaking brain. Science 326 (5951): 372 –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