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Repkova, T.著,鍾新等譯(2004)。《《新時代》:打造專業化報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Rosenbaum, S.著,黃貝玲譯(2012)。《為什麼搜尋將被淘汰:在內容被淹沒的網路世界,策展才是王道》第一、二、六、七章。台北市:麥格爾希爾。
讀書報告:
辦報,是一種傳播、一種對話,也是一種自省。辦報者要先自問為何辦報、有何話說、要對誰說,然後再考慮使用什麼載具、運用何種技巧、希望達到什麼效果。
辦報時,要先綜合評估目標、對象、資源,然後擬定適當的辦報策略,進而詳細規劃媒體形態、內容與稿源、刊期與發行、組織與運作,付諸實行後還要時時檢討、經常調整步伐。
辦報者要先釐清目標、對象和資源。在目標方面,校園媒體可以用來展現學習成果、聯絡同學感情、探討校園事務、參與社會改革、演練大眾媒體技藝等等;在對象方面,可以訴求學生、老師、校友、社區居民和社會大眾;在資源方面,包括人力、經費、設備等等。辦報者要釐清首要目標和次要目標、核心讀者和邊緣讀者,並確定擁有足以運作的資源。
辦報者要賦予媒體適當的定位。例如:定位為校園公共論壇,以探討校園事務為主要目標,爭取師生共同參與討論;或定位為學生學術期刊,刊載同學的學思報告和創作,以求展現學習成果。定位必須切合實際,若想在校園辦一份《中國時報》或《國家地理雜誌》都將難以成功,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設備、人才資源可以支撐。
要辦一份報刊或架一個網站,取決於目標、對象和資源。若要辦一個校園公共論壇,具有互動性的網站顯然比難以互動的印刷媒體好;若要辦一份學生學術期刊,能夠作眉批的印刷媒體顯然比網路媒體適合。若經費充裕可以同時辦網站和報刊,若經費困窘,可在校園網路上免費發行的網站顯然是較佳選擇。
無論辦報刊或網站,都要將最多心力投注在內容經營上,避免迷失在華而不實的編輯技藝中。更具體的說,若要辦網站,可以優先選擇三分鐘就可架好的網誌(blog)系統,不必花太多時間寫程式、搞特效;若要辦報紙,儘量使用簡單易編的A4或B4格式,不要用大而無當的A2格式,編報時也可發展版型(參考〈新聞版型理論與實務〉一文,http://ashaw.org/2004/03/03_.html),降低編輯的技術難度,將更多精神用於內容經營上。
媒體的內容必須切合目標、落實目標。任何文章寫得再好,若不切合媒體目標都應割捨,例如李遠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論文再好,都不宜刊登在《聯合文學》上。此外,編輯還應設計多元主題,來體現創刊目標,例如《生命力》公益新聞網報導老弱婦孺的處境、殘障者的奮鬥、志工的奉獻,以及社區營造、環境保護、醫療奉獻消息,來體現「為弱勢者發聲、為奉獻者立傳」的宗旨。
辦報最重要也最困難的部分在於募集切題、量多、質佳的稿件。報刊募集稿件的方法有四:一是徵稿,被動等待投稿;二是邀稿,主動邀人寫稿、不訂寫作大綱;三是約稿,主動邀人寫稿、預擬寫作大綱;四是自撰,編輯群自行採訪寫作或製作專題。自撰和約稿質量較穩定,較能凸顯媒體的定位和品質;邀稿和徵稿質量較不穩定,但題材多樣,可以增添媒體的多元風貌。網站除了上述四種稿源外,還有互動區的網友留言,這些留言質量更不穩定,但題材和風格更多樣。簡言之,辦報要靠自撰和約稿來建立風格,再藉由邀稿、徵稿、約稿、留言來呈現多元風貌。
媒體要定期出刊才能讓讀者養成閱讀習慣。刊期要配合讀者的生活習慣,報刊以日報、週刊、月刊、半年刊(一學期一本)為宜;網站以每日更新或每週更新為宜。定期出刊比稿量重要,與其每個月刊載五十篇文章,不如每週刊報導十則新聞。
要製作一期的內容,通常要經過採訪會議、稿件徵集、稿件整理、編輯會議、編版實務、印刷發行等階段。
採訪會議的重點在內容設計,要確立本期主題,企畫主專題或主新聞,規劃副專題或其他重點新聞,並討論徵稿、邀稿、約稿的對象與邀約要點(希望他寫什麼、寫多長)。然後付諸實施,到了截稿時間,再召開編輯會議。
編輯會議的重點在於檢視採訪寫作和稿件募集成果,然後規畫版面和類別,將文稿分發到最適當的版面和類目之中(要做好分稿工作,可以參考雜誌目錄的分類方法)。更具體的說,編輯會議的工作包含四點:一是彙集稿件,二是評比和取捨稿件,三是改稿、刪稿、併稿,四是分稿(歸併文章、凸顯主題)。完成選稿、改稿和分稿工作後,網站可以直接更新、上網發行,報刊則開始進行編版實務作業。
編版實務最主要包括標題寫作、照片處理、版面設計三部分。在標題寫作上,力求呈現新聞要點和意義,儘量簡明易懂、具體生動;在照片處理上,要突出主題,刪去與主題無關的畫面,同時精選照片、放大處理,寧願用一張精彩的大照片,也不要用十張普通的小照片;在版面設計上,可以參考版型快速入門,版面最好清清爽爽,主題清楚、輕重分明,不要玩無意義的特效(可參考五南出版的《報刊編輯手冊》一書)。
編完版面就可送印發行。送印前,要仔細檢查所有圖文是否正確無誤,還要注意所有標示和指令是否清楚;送印時,要與印刷廠人員詳細核對所有設計和指令,並要求審視藍圖,進行最後校對工作。印刷完成要儘速發行,發行網要事先規劃好,確保報刊能夠送到目標讀者手上;此外,要利用發行機會,觀察或聆聽讀者意見,因為發行網同時也是消息來源網、組織動員網、讀者回餽網。
媒體經營應該和社團運作合而為一。例如:社團以讀書會形式運作,讀書會成果(讀書報告、專題研究、深度報導)則化為文字在媒體上發表。又如:建立一個社團網站,每天有人上去發言或發表文章,每隔一個月再將最佳文章匯集起來,加上專題,編成一份報紙或雜誌。
社團應建立知識管理系統。編輯社團人來人往、年年改組,每一代同學都應將學習歷程、經驗和所獲得的知識化為文字,有系統地儲存、分享和更新,讓每一代新人都能在前人基礎上更上層樓。
評估媒體績效,不只要看點閱率、發行量,也要看對讀者產生何種實際影響,能夠幫助一個人走出人生困境,遠比吸引百萬人來瀏覽更有意義。此外,績效不只要看對外效益,也要看內部效益,能夠幫助同學學會編採智能、並將編採智能用於有益人群的報導上,就是極具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