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志

《靜坐引導》

2018.03.17 正志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的主題是「正思惟」又翻譯為「正志」。

開始禪修之前,可以選擇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或者是刻意地深呼吸,利用膨脹收縮、內在身體的運動來提醒自己,注意力帶到當下的觸感或正在發生的動作。

生命遷流的感覺,是不斷地湧向未來,所以你的方向感、你的選擇、你的意向,很大程度在決定你變成什麼,心會被帶到什麼地方去。

在靜坐的時候,一個最基礎、很簡單的意向就是出離。「出離」就是:這個時候相對安靜的心,你清楚地知道喧鬧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世間」膚淺的意見上面的爭吵是沒有意義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糾葛、聚在一起,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貪瞋癡上面的糾葛,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脫離開那樣境況,脫離開那個紛擾,脫離開那些膚淺的對於欲的追尋跟競爭。

心裡面告訴自己:我不需要那個。我要練習的是,從簡單裡面得到豐足,從簡單裡面得到滿足。我要用一個不需要看別人臉色,不需要透過跟其他人競爭,就可以滋潤自己的方式自處。

採用一個你喜歡的禪修主題,十六勝行中的任何一個主題都可以。好比說,由衷地去品味著,那種從出離而得到的篤定的感覺,那個清新的感覺、輕鬆的感覺。好比說,因為你下定決心要脫離開喧鬧,脫離開欲方面的飢渴、競爭,所以身體變得輕鬆,那個輕鬆具體的觸感。

當你在做這些動作時,心裡面有一個清楚的方向感,你知道要脫離開什麼,要前進到什麼方位。你要脫離開的是跟欲有關的擔憂。只要還在乎欲,還在汲汲營營、在得失,就會有擔憂。眼前下定決心:我的滿足感要來自於跟放鬆的身體相處,就在輕鬆、簡單裡面獲得。你知道你要脫離的是對於欲的飢渴感,看看你平常的心,都是被「很想要、迫不及待、抓取」的動力所推著、所逼迫著。現在你要練習,從那樣的狀態抽離出來。

有任何一絲一毫跟欲界有關聯的擔憂、飢渴感,努力地去撲滅它,或者很小心謹慎地看著它。所以不要鑽進去,不要被它牽著跑、被它帶走,不要因為它而忘失掉你的方向。你要前進的目標,是讓自己的需求降低,從滿足、知足裡面得到快樂,不需要很多東西,不需要忙亂的刺激,也可以安然自得。而這個安然自得,如果你認真地去開發它,你可以學習怎麼樣地讓這種出離的安然自得擴展,所以它潤澤著你的全身,它敷悅著你的全身。

「敷」有覆蓋的意思,「悅」就是喜悅的悅,這是《雜阿含經》的言語。讓出離的滿足滋潤著你的身心,刻意地去開發、去感受、去用心地品味什麼叫做「潤澤」。「潤澤」就是你內在要採取什麼樣的動作,要怎麼樣地自處,才能夠讓這樣的出離的喜悅跟輕鬆更潤澤全身。去探索什麼叫「敷悅全身」。

「敷」有覆蓋的意思,「悅」是喜悅,所以你整個人從裡到外沒有匱乏,沒有在想念著欲界,那個被你拋到腦後的世界,沒有東西會吸引你。什麼叫「敷悅」,你要怎麼用這樣的經驗,來體驗喜樂。不要去追求劇烈的、既定的一個目標,而是在卑微的地方探索,一點點的滋潤,一點點就好。什麼叫一點點的潤澤、一點點的敷悅?身體內部的角落,變得比較開通的感覺,它沒有那麼樣地匱乏,它是被滋潤的,所以那地方感覺是滿足了,養分都滲透進去了。

繼續探索著,讓現在這個感覺變得更完整,從頭到尾那個方向感,你要趨向的是越來越簡單、越省力的動作。你的趨向是在放下包袱、在放下重擔,在學習怎麼樣能夠越來越不需要複雜的東西,就從簡單的東西裡面,得到你所有所需的養分。這是正志裡面的「離欲尋」。

「正志」的第二個部分~freedom from ill-will,脫離開對世間的惡意~離恚尋。這裡面有一種願意承擔起你個人的責任,這樣的意向。對於眼前的苦,你不是只在怨天尤人,不是只怪罪到敵人的身上,是他們讓你那麼難受,而是去看自己能夠在內在做什麼樣的工作,能夠建設性地改變眼前的這種匱乏與痛苦。

用功地去清理你的心、去淨化你的心,去放下沒有用的擔子,所以你多出來的力氣,能夠拿來承擔該承擔的責任,那個責任就是救渡你自己,就是去修正你的行為。把所有對這個世間的不滿意、怨懟,全部都導向於:我要拯救自己、我能做什麼。努力地把那個「能做什麼」的部分做好。所以你看待這個世間的不公義,這個世間的所謂的壞人,看到的是生命本質上面的無奈,看到的不是一個要讓你仇恨、讓你惱怒的對象。你看到的是,生命本質上面的無奈,沒有一絲一毫怨懟的心,只有百分之百準備好承擔個人責任的動力。

「正志」的第三個層面,叫做離開害意。去看看你現在這種安然自處的方法,不是建立在傷害別人上、浪費資源上。眼前這種簡單的滿足,正知正念地在朝向解脫,這樣的過程裡面得到滿足、安適,是不用花錢的。這是不用透過跟人家比較、把人家比下去,你長得比人家漂亮、比人家有錢,比別人讀過更多的書…,完全不必要建立在比較上。

你在這一方面的受用,只會使得你更知足,更不放縱於欲望,對這個世間的損害越減少。所以這是尊貴的自處的方式,它有那種世間高士一簞食、一瓢飲的尊嚴和尊貴在裡面。我是不需要複雜的東西,也可以如此通透地滿足,如此地安然自處。我憐惜其他生命的痛苦,所以完全不願意有一絲一毫自己的快樂,是建立在這個世間的痛苦和不公義上面。那種幾乎是不拿走、不取用任何的東西,不與世間的人競爭的矜持。脫離開競爭跟紛亂的篤定的心,脫離開為了膚淺的利益在擔憂、驕傲、飢渴、得失,就算是眼前經驗到的安然自得是如此地卑微,可是你已經是在往正確的方向走出第一步了。

知道這個方向、這個感覺,看看能不能夠再繼續踏下一步,去加深它、深化它、維護它,保護著這樣的方向感。有任何內在的聲音、意圖跟這樣的方向感相左,就要小心翼翼地對治它、剔除它。要幫助自己把這樣的意志力跟方向感,開展到所有的動作都是服膺於它的。你講的話,講話的動機,動作的發生,內在的對話,是堅定不移地要超脫舊殼、超脫包袱、超脫執著。我要追求的是尊貴的、不複雜的、沒有副作用的、不需要付出代價的,越來越是如此。雖然禪那還不是百分之百如此,可是它是正在通往如此,在這個正在通往如此的道路上,我快樂、我滿足、我確信。

八正道裡面的正定也就是禪那,直接就是從正志延伸出來的。如果你能夠訓練自己念以繼念、沒有間斷地,以好比說滿足為樂、以出離為樂,儘量地讓這種篤定、清涼、離欲的感覺,充遍全身、滋潤全身、敷悅全身,那就是在修學禪定,就是在修學正定,就是在修學禪那。

你在訓練自己不用透過回到癮頭的模式,你也不會騷動、躁動、坐立不安。訓練自己的心,讓它變得更少欲知足、更獨立,更不需要病態地去依賴什麼東西,而因為那個東西在害怕、在得失。當你朝著這個方向,雖然是小步小步地前進,你就會開發不同種形式的快樂,「紮實、篤定」的快樂;「離開了欲」的清新的快樂;「離開喧鬧、簡化了內在活動」的安靜的快樂;「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是緊張的,每一個地方都是滿足的」飽滿的快樂,「越來越不需要很多的東西」的信念、自信心的快樂。

不管你強調的是哪一個,它都可以是自己禪那風格的特色。那些都是好的,值得去探索的,那些是有價值的,把這些有價值的東西,跟過去那些讓你害怕、擔憂、飢渴的東西相比,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有價值、什麼叫做沒有價值。

重點不在於消滅所有的念頭,如果你能夠自然而然地安靜下來,念頭減少、念頭不見,用直覺的方式引導自己,那當然是很好的。可是如果還沒有能力做到這樣,真的要想事情,就是做正思惟式的思考,讓內在自我的對話、發出來的聲音,都在鞏固你的方向感,在鼓勵著你自己堅持這個方向感,調整著這個方向感,讓這個方向感越來越精確。

再一次地,你也可以選擇不要用念頭的,透過那種沒有言語,卻是有價值判斷的心意,引導著自己。幫助自己看到,雖然是簡單、卑微的滿足感,可是它可以細水長流,它有一種穩健在滋潤著自信,那種不輕易地受到條件的擺佈,用最簡單的造作,達到大程度的休息。這種休息,比起一般的休息滋味是更好的,因為你知道你在進步中,你這不只是休息而已,你是在休息當中改變你的慣性,提昇你的智慧。

下定決心,以這個做為你滿足的來源,光是做到這一點,你就會關閉了無數的地獄之門。有多少極度愚蠢的動作,多少自毀幸福、自毀前程的動作,都是來自於你還看不透的癮頭、看不透的欲,那個忍不住地怨天尤人,那種惡意、害意,這個「正思惟」是穿在身上最好的護身符。

人生有這樣的方向感,不管你是怎麼樣地嬰孩學步,一次只是一點點的腳步,只要你堅定地維持著這樣的方向感,朝行道,暮必得昇進;暮行道,朝必得昇進。你就是龜兔賽跑的那隻烏龜,你會完成這個競賽的。但是你要堅持這個方向感,要讓這個方向感引導著你,無時不刻地儘量以正念提醒著自己這樣的方向感。

以這樣的價值觀來評估你的動作。粗的:去看到你講話的方式、動機、內容,你身體姿勢的改變和動作,它的從容度、著急度、緊張度、放鬆度。細的:你的心對於境界所起的那些細微的動作。這樣的動作,有沒有黏著、有沒有被它吸進去、有沒有為了它著迷、有沒有在依賴著它,有沒有在從中汲取快樂?用這樣的價值觀,去看這樣的動作。

如果你是一個容易因為念頭複雜而讓自己散亂的人,練習不斷地回歸到最簡單的技巧。把剛剛所講的這些做法立基於具體的觸感,去練習好比說怎麼樣把出離的輕鬆感潤澤全身,處處敷悅。允許身體更多不同的部位,在這個出離的狀況中,得到療養、得到滋補。不斷地把你使用的技巧,帶回到具體的觸的層次來,帶到具體的動作這個層次來,是一個你能夠感知到、觀察得到動作發生的那個地方。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如果你的禪修主題是觀察正在放鬆中的身體的觸感,你一邊正在放鬆,一邊在心中是有個清楚的方向感:知道這個放鬆是為了放下負擔,是要出離開欲、出離開執著、出離開喧鬧。用這樣的意向來幫助自己放鬆,在同時,維持著這個意向,你也是很具體地讓這樣的意向幫助你,能夠更有效率地放鬆,讓你更篤定地放鬆、更確定這是你要去的方向。

再重複一次,讓正思惟幫助你的動作,讓你的動作幫助正思惟。正思惟幫助你的動作就是,好比說你一邊在放鬆身體、在調柔動作,一邊在心裡面維護著那個清楚的方向感:我要放下重擔、要超脫執著,我要放下那些沒有用的緊,沒有用的浪費力氣的動作。用這樣的意向,在引導著你的放鬆。

同時,你的放鬆的方式也在幫助你的正思惟,你一邊在放鬆、一邊更篤定是要往這個方向前進。一邊放鬆著,你一邊在心裡面篤定地確認:讓我越來越不需要依靠複雜的欲望,讓我越來越不需要透過僵硬、逞能、逞強,打腫臉充胖子,要跑去那種競爭、飢渴的狀態,讓我以簡單為樂。

所以這個正思惟的方向感,引導著你所使用的禪修技巧;你所使用的禪修技巧,幫助你鞏固著你清楚的方向感、你的正志。

「讓我的需求越來越簡單,讓我人生所要仰賴的東西精簡到就是佛法,依靠、依賴的就剩下這個ーー從佛法之中所產生出來的樂、滿足跟信心。讓我對於信心的需求,不是來自於別人對自己的稱讚,自己世間技能的高低,而是來自於佛法。」

時機成熟時,訓練自己連佛法都不依賴,對於佛法的愛都放下。讓欲、需要、依賴,越來越減少、越來越簡單。讓自己越來越容易得到滿足,讓你在這個世間、跟世間相處的方式,越來越不造成別人負擔,不造成這個世間的負擔,不會去拖累到別人。你對別人愛得那麼深,同時情不自禁地把人家拖下水,你要怎麼樣面對這些你所關心的生命,你才能不要把他們再拖下水,讓他們因為你而受苦?

訓練自己專注於投資報酬率很大、很大的禪那,汲取快樂不需要透過其他的人,不用因為對方喜歡、不喜歡你,認同、不認同你,而高興、難過。你只需要跟著這個離欲的觸感相處在一起就得到滋潤,練習用這樣的生命線,做為你內在能量的來源。

(靜坐結束)


【回向文】

有價值的看成是無價值的,

沒有價值的看成是有價值的,

這樣子的人執持著邪志、邪思惟。

有價值的看成是有價值的,

沒有價值的看成是沒有價值的,

這樣子的人執持著正志、正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