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斷地遠離憂慮

《靜坐引導》

2017.10.22 無間斷地遠離憂慮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做一點伸展運動,將覺知導向當下正在發生的觸感。如果你禪修的主題是呼吸,那個感覺是:呼吸和身體和知覺變得貼近了,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用一點時間調整坐姿,建立起一個理想的坐姿,建立起一個穩固的骨架,然後,你能夠在這個穩固的骨架上深度地放鬆。那感覺有點像在堆砌金字塔一樣,一層又一層推砌上去,而每一層的堆砌,穩穩地、牢靠地,立基於下面那一層。所以,當地心引力在牽引著身體時,它變成是你的助力,地心引力將身體往下牽引時,這往下的力道讓身體感覺到更加地沉穩,重量是往中間的地方沉澱的。光是有一個調整好的坐姿,去感受骨架的穩固,這裡面已經有一些定力的味道。

如果因為身體的狀況特殊,不允許自己用傳統的坐姿靜坐的朋友,沒有關係,不管你是採用什麼樣適應自己狀態的坐姿,最主要就是掌握內在清醒的感覺,能夠有餘裕讓自己深度地放鬆。讓自己能夠在一個穩定的、不受傷的狀況之下,比較長時間地貼近著當下身體正在發生的經驗。

如果在練習禪修之中,常常感覺到禪修技巧困難,不得其門而入,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禪修主題,就是「去除憂慮、去除擔憂」。在佛法心理學裡面,影響我們安定力最大的,大概就是擔憂、就是憂慮。若能夠很乾淨、很徹底地,甚至只是一個程度而已,讓心不受到憂慮的入侵,那個時候,你已經經驗到相對應的定力了。

憂慮有很明顯的、有不太明顯的;很明顯的憂慮,相對而言你很容易發覺它,你知道你在為什麼事情擔心,對於這些明顯的憂慮,下定決心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下它、擱置它。沒有一個一定的、既定的手段來放下它,所以你可以探索出一個適合你眼前狀況的方法。你可以只是在心中保持著,一個堅定要放下憂慮的意圖和決心,或者,你可以比較細膩一點地觀察,身心是哪個部分被憂慮所盤據,將那些部位放鬆。感覺好像是身體不同的部位慢慢地,但是很具體地擺脫開憂慮的陰影,慢慢地走出來、被釋放出來,它有一個即刻的、具體的輕鬆的感覺。

堅持著這樣的步驟,不斷地重覆它,所以你能夠長時間地、不間斷地、沒有縫隙地,脫離開憂慮。也就是說,你禪修的主軸就是放在保護內心,讓它不受到憂慮的侵襲。憂慮還有比較不明顯的,它來自於我們如此習慣性、長時間地憂慮,擔心著未來。不管是擔心著個人未來的命運,或擔心著你所關心的人,長時間地,你的心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鑽進掛心的狀態,在那邊盤算、籌劃著,想像著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需要做什麼事情來防範它。

這種比較不明顯的憂慮,需要比較用心去挖掘出來,它好像是一片烏雲,老是遮蔽著你的心,一個程度上你已經習以為常,所以你必須提醒自己,有可能心裡面有這種不明顯的憂慮。它還在那個地方,讓你內在糾結著,好像在那撥動著你的心弦,讓你無法深度地放鬆。不要小看憂慮,光是能夠做到很清淨、不被憂慮干擾,內在會多出好多的能量、好多的快樂來。人在完全擺脫憂慮的狀況下,簡單的觸感、單純的境遇,都有很大的樂趣,很容易在簡單之中找到清新、找到幸福、找到寧靜。所以,當你以這個方法做為禪修的主軸,有一點點是刻意地、比較深度地、比較細膩地去檢查,看看在腦後,還有覺知的背景,隱隱約約有著習慣性的憂慮,在牽引著心、牽動著心、在繃緊著心弦。

能夠發覺到越細微的憂慮,然後擱置它、拋棄它、擺脫它的影響力,大概就是邁向禪定最重要的步驟之一了。所以有某一個程度的禪定就是,當你正知正念、高度一致、沒有間斷地擺脫憂慮,這樣就叫做禪定。起碼它是一種禪定的起步。初禪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擺脫世間的貪跟憂,這裡面需要做的,不是很用力地專心,而是保持警覺,去認知你的心有沒有被不同程度的憂慮、擔心所盤據。

若沒有、很好,保持警覺,讓心繼續維持著不被憂慮侵襲的狀態,如果發現有憂慮,那也是很慶幸的事情,因為憂慮被你發現到,表示你有足夠的正知正念、有足夠的警覺力,能夠發覺到你在憂慮,這已經是克服憂慮的一大半了。這就是四聖諦裡面的「知苦」,你已經覺知到你被壓制的狀態,覺知到心裡面有壓迫感,覺知到心弦是緊繃的。

幫助自己更準確地覺察憂慮的狀態,那個擔心、對未來的不安,莫明的恐懼,那種慌張、緊張,儘量直搗虎穴,到那地震的震央,那憂慮盤根錯節、繃得最緊的處所,把它鬆開來。你可能沒辦法一次,一下子把所有的憂慮都鬆開來,但是起碼能夠找到那個結所、那個打結的地方,嘗試把針插進去,把水灌進去、滲透進去,嘗試用呼吸滲透進去、按摩它。你可以堅定決心:「我不去參與、我不追著它跑、我不鑽進去、我不跟它攪和在一起。」

你有越多的力氣放在覺知憂慮的壓迫感,你就越不容易鑽進去,越不容易被它的內涵所吸引,被那個內心不斷編織出來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而想像可能發生什麼事情。你現在的人生,的確有可能遭遇到特別的困難、特別大的壓力、特別大的挑戰。你所擔心的,可能跟金錢有關、跟家人有關,可能跟健康有關、跟事業有關,不管是什麼,你真的可以做到眼前正念、擺脫憂慮。不管有多大的困難與挑戰,你深信,擔心是沒有建設性、是沒有用處的,所以你不願意把一絲一毫的力氣,浪費在擔心上。

的確,你要面對眼前這些挑戰與困難,但你是可以做到光明磊落、抬頭挺胸、心淨如洗地面對這些困難。下定決心,讓自己連一秒鐘的力氣都不願浪費在擔憂上。保持警覺、保持正知正念、堅定不移,不跟憂慮攪和在一起,不被它入侵。專心、保護得嚴密不破,沒有任何的細縫可以讓憂慮鑽進來、有機可乘。

你若如此努力地保護著心,讓任何一個要去依附憂慮的習慣性,統統都斷除乾淨,完全不去接觸這樣的習慣性,不去強化它、不去重覆它,那是邁向解脫道的好大一步!同樣地,佛陀教我們修心、對治心的方法,從來就不是教我們把這些都觀成空,他教的方式就是對治,不要跟五蓋攪和在一起。五蓋包含了憂慮,以不憂慮來對治憂慮。當你這樣訓練自己,你也在培養一種快刀斬亂麻的魄力,不管多麼棘手、複雜的問題,都可以快刀斬亂麻地遠離憂慮,只要能夠不被擔心打敗,不被擔心綁架,你就一直有機會在當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眼前,你有可能為了經濟的壓力在擔心,但是你要學習,看到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匱乏,而你是很容易做到沒有匱乏的。雖然你有經濟壓力,但並不表示你營養不良、在飢餓的邊緣,你的小孩已經是受凍受餓了,極有可能你並不是在這樣的狀況。若你能做到眼前的受用,你是不匱乏的,這樣已經夠好了。古代的修行人,多的是處在比我們更堅苦、物資更匱乏的狀況,他們都不擔心。

把憂慮的力氣保存下來,小心謹慎、非常吝嗇地保存體力,保存你寶貴的精力與心力,把這些保持下來的力量全部用在刀口上。有建設性的、有幫助的,在刀口上炮火全開;沒有建設性的,一秒鐘都不浪費在憂慮上,就這樣的篤定。具有這樣的篤定與智慧,你就會發現,真的沒有什麼絕對大不了的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擔心製造出來的。

很認真地看透擔心的心理狀況,去看看它怎麼樣把心揪在一起,它怎麼樣讓心弦緊繃,怎麼樣讓你沉迷在想像的世界裡,上演著、沙盤推算著一齣又一齣未來的戲,在那邊假設、想像。相對地,去開發、去品味,心越來越不憂慮的輕鬆,去品味這個、去認知它、去對它產生信心,去歡喜它、對它產生歡喜。讓自己越來越習慣、越來越篤定地往這個方向~心沒有重量的狀態、沒有兜著什麼東西的狀態,沒有被一個鐵球拴著、鎖著的狀態,不需要扛著東西的狀態。

深度地、高度一致地品味著放下的舒服感,這可以是禪修的主軸。同時,保持高度的警覺、保護著心,把就連細如毛毛蟲般的憂慮、憂念、憂思挑出來,認識它、將它曝晒在陽光下,讓它無處可隱藏。你真的有能力可以過得像天神一樣,起碼有一種天神,內心是完全無憂的,內心完全無憂的時候,你的世界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都會亮起來。你才不會因為憂慮,而錯過了生命中值得珍惜、值得欣賞、值得開發的東西。

不管你身在何處,不管當下的姿勢是什麼,確保你的眉間、眉頭沒有鎖著憂慮、鎖著擔心,你的心沒有盤結在憂慮上、憂念上。心淨如洗,心乾淨得好像是剛洗過澡一樣。這樣子保持五秒鐘,都有保持五秒鐘的功德、保持五秒鐘的功效,所以,不要小看這個力量,不要低估你的潛力。禪修就是這樣五秒鐘、五秒鐘,兩秒鐘、兩秒鐘,在這裡面把苦的根一點一滴挖出來,讓你越來越不會回到這個慣性裡面。那個一閒下來,馬上就鑽進擔憂的慣性,去到什麼地方,心的某個部位總是被鎖著、被綁著、被繃著,被什麼東西牽連著,把那個東西甩開來。

你的心是乾淨的,不會因此而喪失了什麼。如果真的喪失了什麼,喪失的就是煩惱、就是垃圾,那些本來就是該丟開的,不要害怕把那個重量拋開來。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不需要鎖在眉頭、綁在眉頭。

當你有餘力,也就是你能夠保護著這顆心,讓它能夠長時間不受到甚至是細微的憂慮所干擾,你可以觀察這個不被憂慮干擾的身體狀況是什麼,去品味沒有憂慮這個雜質的呼吸系統、呼吸的活動,它裡面的清新與輕鬆。心無旁騖地能夠去品味呼吸,沒有東西在羈絆著你,這時候簡單的東西,會變得有滋味。若要懂得快樂之道,最快捷、最簡單的,就是移除開憂慮,移除了憂慮,你就很容易會快樂。

如果感覺生活裡面缺乏豐厚的滋味,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你不斷跟憂慮糾葛在一起。保持正念,記得你的功課,不要讓一絲一毫的擔心牽動、盤據在心裡。如果心裡面為了一些事情而擔心,實在是做不到一塵不染,那麼就努力地:吸氣時、正在脫離憂慮,吐氣時、正在脫離憂慮;吸氣時、正在緩解憂慮,吐氣時、正在緩解憂慮;吸氣時、正在按摩、安撫憂慮,吐氣時、正在按摩、安撫憂慮。

心裡面沒有憂慮、恐懼、不安,不被這些力量所撼動,那就叫做[「定」,品味著那樣的安靜與穩定,沒有東西在撼動著。同樣地,如果你感受到些微的憂慮、些微的憂思,就算是飄忽而過,在心裡面造成撼動,會動搖你的安靜感,你直接可以感知到憂慮跟定力之間的關係。擺脫憂慮,另外一層意義也是更加確立方向,因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是不是有建設性,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符合四聖諦、是知苦即離的,所以把所有的害怕跟不安、猜忌跟猶豫,全都拋到腦後。

(靜坐結束)

【回向文】

屋蓋不遮密

雨水必浸入

心意不善修

貪欲必侵入

屋蓋若遮密

雨水不浸入

心意善修持

貪欲不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