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念戒
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運動,用知覺伴隨著呼吸,透過深呼吸喚醒神經系統,活絡身體內在的氣血活動。多花一點時間調整坐姿,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光是在調整坐姿這個尋覓的過程,就是一種身念住。你也在嘗試著將紛亂的思緒帶到身體來,帶到具體的、當下正在發生的觸感,用這個觸感來引導你。
什麼樣的坐姿是有利於精神抖擻地做內在的工作;什麼樣的坐姿能夠幫助你深度地放鬆,深度地釋放一整天一直都扛在身上的僵硬感、緊張感。可以透過輕微的擺幅、動作,扭動身體不同的關節,尋找你的中心點。感覺一下,胸腔被侷促、被壓迫跟沒有被侷促、被壓迫的差異;去感覺當臉部的表情是緊繃的,跟臉部的表情是放鬆的,這裡面的差異,馬上就對你的心境有影響。去體會一下,肩頸之間扛著重量,跟沒有扛著重量的差異性,一邊做著微幅的擺動,一邊去感覺這樣的差異。
去覺察這些差異,所以能夠幫助你擇法。「擇法」在這裡的意思是,知道怎麼調整方向感,要脫離開什麼樣的僵硬感,要進入到什麼樣的放鬆感;要怎麼樣不斷地提醒自己,讓臉部的表情放鬆,脫離開緊繃的狀態。不斷提醒自己,放開內心有可能的皺摺,去契入寬坦、沒有皺摺的狀態。
我們今天來探索「憶念戒」。
佛陀有教導所謂的「六念」、「十念」。我們內心回憶起、記起什麼樣的東西,直接會影響我們平常的動機、方向感和生活態度。舉例來講,過去一個傷痛的記憶,因為沒有錢、被人家看不起,若你常常憶念著「過去沒有錢被人家看不起」的傷痛感,它就很大程度地擺佈你生命的方向,會讓你生命的重心放在財富的積聚上。
同樣地,在禪修時、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夠回憶起戒律,回憶起過去你跟戒律之間的關係,它會影響你的心境。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持的戒不夠清淨,沒有什麼戒律好回憶、好憶念的。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就算你的修行、你的持戒,只做到100分裡面的5分、1分,比起0分,那是有多大的差異!1是0的無限倍,如果你沒有那個1分在憶持著佛法、憶持著戒律,在規範著你自己,你現在的生命,可以想像得了有多麼地混亂、多麼沒有方向感。你知道你有多麼大的潛力,會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地獄—脫身遙遙無期的地獄。可是,因為這個1分的持戒,百分之一的自我的紀律,百分之一的止惡向善,已經關閉掉了許多種的地獄之門。你再怎麼沒有修行,眼前你這樣的狀況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當你想到這一點、憶念起這一點時,感恩的心、慶幸的心、對自己感到寬慰的心,沒有辦法只停留在心裡面,它會流溢出來,影響到你的身體,所以,在身體的層面上你會感覺心境不一樣了。可能是一絲絲的暖流,可能毛細孔打開的程度跟剛剛不一樣了,可能忽然之間,你更能夠感受得到身體的溫度。這就是憶念的功效之一。
光是想到自己過去曾經持過戒,就算在一個小地方紀律著自己、是有收攝的,而不是完全肆無忌憚、放縱,曾經心裡面就算是很短時間地持念,對於眾生的同情,對於善法跟善人的尊敬與嚮往,那就有不容易推算的功德。你無法想像,過去這些點點滴滴在雕塑著你的未來,讓未來因為這些善行而變得有希望,而且,有可能從快樂到更高的快樂,從幸福到更高的幸福,從安全到更高的安全。
觀察著這樣的憶念,怎麼樣在影響你整個呼吸的模式,這樣的心境怎麼樣波及到身內的觸。不用抱著高度期盼的心,不必要祈求多麼劇烈、具體的感覺,光是心能夠開一點點,鬥志高昂一點點,那就值得你留意。身體的那一種可能是細微的樂處,享用著它、受用著它,不用做什麼複雜的事情,品味著當下的心憶念著戒律,身上那種正在脫離開壓力,樂意要親近善法的感覺。
不要小看這樣的憶念。這就在雕塑著你的志向、你的動機、你人生的價值。所以,你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大小決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什麼是該爭取的、什麼是得犧牲的;什麼是該承擔的,什麼是得放下的,你越來越清楚,越來越知道怎麼樣的取捨才能通往長遠的安樂。
你可以選擇單純地受用著這樣的好處,去熟悉這種樂,心因為得到了喜,然後喜波及到身體變成一種樂。不一定要符合你想像中的,多麼劇烈的喜跟樂,可以從很卑微的地方開始下手。佛陀說,這是不被聖者責備的快樂,它是沒有壞處的,去熟悉它、開發它,對你會有好處。
你也可以選擇做比較細膩、周詳的觀察,看看所記起的東西,怎麼樣在影響著身體的不同部位。可以去觀察好比說胸腔裡面的暖流、海浪、漣漪,被這些漣漪衝擊、推擠的感覺,當下那具體的感覺。你可以去觀察內心的喜,怎麼樣被轉換成身體內在的能量,那一種認真、用功地修行,不會厭倦、也不會疲累的能量。那一種踏實地在淨化著自己,非常紮實、快樂的感覺,再多豪華富麗的娛樂,比不過踏實、紮實、安心的感覺。你知道你只會更好,這個感覺跟欲樂是不一樣的,欲樂你一邊受用它、一邊擔心著之後會用完、會過期,吃完飯後要付的帳單…。而內在淨化,積極、奮鬥、努力得到的快樂,它是不會令人懊惱、後悔、疑懼。
所以,不要小看你現在體會到這一點點,欣賞它、呵護它、珍惜它,用你的正念去保持著,身體跟這正面能量接著電、去調整。那感覺不是勉強,而是由衷的,其中的要訣就是不要貪多,不要期盼要多強烈,只是抱著憶念著戒的心情,尊重、感恩、珍惜、慶幸,然後品味著、享用著這些心情。想想看,以前古代的禪者,可以好多的時間,都在品味這種不會被聖者所責備的快樂。
觀察著這種憶念對你的影響,下定決心留意你的注意力,讓以後憶念的內容是幫助你,不讓那些垃圾的記憶壓著你,在心裡面囤積著,發酵、發臭。若真的要想東西、要回憶起東西,就去回憶起令自己鼓舞、令自己安靜、令自己向光明的內容。可以嘗試著把以前比較熟悉的禪修技巧融合到這裡面來,好比說,觀察著坐在這裡的身體,體會著正在呼吸的全身。這樣的動作伴隨著內心,不需要很用力,只需要花一點點力氣的憶念,浸淫在「戒律的光輝下」這樣的意象,「我~是被戒律所保護的;我~是被戒律所規範的;我~是被戒律所引導的」。
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到,你是一個有原則、有良知的人,你知道善跟惡的差異,不要以為這是一個小事、是一個簡單的事。在動物界裡面,極少數的生命能夠知道善惡,能夠將力氣放在止惡行善上面。你有這樣的能力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著正知正念,讓這樣的潛力不斷地發揮、不斷地維持,所以,你的方向是穩定、是一致的。做到了這一點,世間跟天堂跟出世間,什麼樣崇高的幸福你沒有辦法獲得?!你會有能力去證得、去親身體驗任何種「崇高的、世間的、天堂的、解脫界的」的幸福快樂。
喜歡更深度探索的人,去看一看內心的鼓舞、光明,是怎麼轉換、怎麼流溢、流注,變成身體的舒暢。其中一個可以做的取角就是,身體像是無數的細胞所組合起來的,你的心念的品質,直接可以讓這些細胞感應到,在那個層度上產生共鳴、產生回響,產生出一種共振的效應。心被自己鼓舞著、激勵著,憶念著戒、伴隨著戒善的內容,你的身體如何對著這樣的心境共振,去練習沉浸在這種共振裡面,以達到安靜,就算只是一點點的安靜。
去看你的心脫離開飢渴感、脫離開害怕,在這個地方就是以善法為食,以善法作為它的滋養品,在此時此刻,完全不需要去尋覓垃圾食物,是不被垃圾食物所吸引的。而且,這種從內心流溢出來的善念,感覺是源源不絕的,你可以分享給全世界都還有餘!那種「持得佛淨戒、南北東西行」的魄力,只要是跟善為伴侶,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我都沒有害怕,我都知道方向、都不會迷失。
呼吸本身已經是滋養著身體,去看看你把「憶念戒律」這種善念融入其中,所產生出來的氛圍,滋潤身體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憶念戒律的一個技巧,不用去做複雜的思惟跟想像,重點在取憶念著戒的氛圍。這個氛圍的感覺,可能是一種慶幸的心、一種感恩的心,一種想要不斷地跟善法為伍的心情。用這樣的心情,做為你平常所使用的禪修技巧的調味劑,所以,你感覺呼吸,或者感覺身體、觀察心境的方式,就好像是帶著有色的眼鏡一樣。帶著黃色的眼鏡,看著外面的藍天白雲都帶著黃色的色調;帶著紅色的眼鏡,所有的東西都帶著紅色的色調。你現在是帶著憶念戒的色調,所以,呼吸的滋味,或者身體觸感的滋味,或者身體內在神經系統在共振的滋味,你可以嗅得到幾分的戒香。
當心是由衷地慶幸時、由衷地感恩時,好比說,你在做身念住的感覺就不一樣,在做安那般那念、做呼吸觀時,感覺就不一樣,留意這些觸感上的不同,觀察它的好處。
做為一個生命體,整個活動狀態就是由意志組合的,當你提供六念、十念的滋養,來幫助你的意志、幫助你的動機,你就會改變你的人生,就會改變你內心的趣向。常常在內心憶念著這些內容,這樣的人被形容為憶持著法的人、奉持著法的人。讓心儘量不間斷地伴隨著喜,讓身體儘量不間斷地被樂所支援著,嘗試用這個做為你定力的基礎。
(靜坐結束)
【回向文】
別樂於聚會
別樂於成為眾人敬仰、注目的對象
此中即易忘失自己該做的
而與真正的快樂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