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勝行之「體驗滅」

《靜坐引導》

2016.11.13 十六勝行之「體驗滅」

朱倍賢 主講

简体版


今天練習跟十六勝行的第十五階「體驗滅」有關聯的練習。

「滅」有不同種的意思,也有不同種的方法來體驗「滅」。其中一個具體的方法,就是去觀察脱離開不同種活動後,所帶來的「苦迫感的瓦解」。

在開始之前,可以先伸展身體、調整坐姿、做深度的呼吸。

去留意著「正在脫離開喧鬧」的狀態,喧鬧正在瓦解中。不用在意是不是已經達到完全的安靜,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正在瓦解」的過程、「正在減緩」的過程。可能可以在「呼吸的膨脹收縮中」感受到,喧鬧感正在瓦解中;說不定能夠在「肌肉的層次」裡面感受到,喧鬧感正在瓦解中;可能會在「神經系統層次」中感覺到:喧鬧感正在瓦解中。

心不再焦躁忙碌地擔憂、盤算、計畫、汲取,而是愈來愈清楚地安頓於禪修的主題,像是:

正在放鬆中的身體;

正在被呼吸所按摩的身體;

正在被呼吸所滋養的、治療的身體…。

覺知滲透到具體的觸感層面,所以能直接感覺到:

喧鬧感的瓦解;

某個程度的苦,正在消滅中;

對於世間的擔憂,正在瓦解;

神經系統不再被擔憂所轟炸、所盤據而鬆脱出來。

留意著:苦在消滅的過程,苦在減少的過程,背負的壓力被轟炸的程度,正在緩解。

欲貪世界的飢渴感,正在瓦解;因為欲貪的飢渴感而產生的焦躁、擔憂,都在瓦解中、緩解中,去留意著那個過程。

在主觀上你感覺到:呼吸滋味的改變,肌肉層面的改變,神經系統層面的改變,具體地可覺知的改變。

不必要在意達到完美,相信不斷地重複、鍛煉「苦的瓦解」,熟悉這個過程、這個門路、竅門、足跡,對自己就是有好處。

清楚地知道,苦迫感降低的過程;或觸的感覺之中,苦迫感降低的過程對身體所帶來的效應。

不管內心現在呈現的是什麼樣的活動,留意到:心是不用被境界所擠壓的,心是不用被境界所壓迫的。去看到:那個擠壓、壓迫正在瓦解中。不一定要強迫自己、勉強自己去達到「瓦解了多少」的標準,只要願意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努力。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品味著壓迫感的瓦解、擠壓的瓦解,就算一次只能體驗到兩秒鐘、五秒鐘,都是有好處的。

不管現在內心產生出的是什麼活動、念頭、意欲、感覺,如果你不去跟它做感情上的連接,它就是自生自滅,不需要去承擔它的重量,不需要把它扛起來,就是一個「非我」的現象。苦迫的產生、苦迫的消滅,這裡面不需要任何人鑽進去跟它連在一起、不需要把它扛起來、不需要在情感上去認同它:這是我要的、熟悉的、親愛的、屬於我的……沒有必要去做任何這樣的活動,只是看著這樣的情節瓦解。

心習慣性地要用「愛」、「貪」來跟境界連結,去留意「愛」跟「貪」是怎麼樣正在消滅。清楚地知道怎麼在生滅的現象,也清楚地知道,中間連繫著它的「喜貪」、「美感」正在瓦解中。

身心雖然有生滅的現象,可是它所帶來的干擾,正在瓦解中。生滅所帶來的動搖、威脅、干擾,正在瓦解中。因為我們在情感上,不跟這些現象產生連繫,所以它生它的、滅它的、它自生自滅。這個生滅過程裡所帶來的干擾、要脅、動盪不安,正在消滅中,心愈來愈不被它所波及;心不被境界所擠壓,擠壓感正在消滅中。

境界所帶來的沉重感,正在消滅中。

泰山在那個地方,它重它的,不管有多重,只要你不把它扛起來,就不重,它不是你的包袱;它是重、是輕,就不會波及你、不會影響你、干擾你。看到「波及、干擾」正在消滅中。

你也可以選擇專注在「滅的過程」,細膩地品味著那個過程所產生的觸感;也可以微調注意力,品味著「滅」所伴隨而來的舒適。心中更加地確定、更加地有信念:這是微妙的、這是寧靜的、是更省力的、這是正確的方向、這是修行的方向。

那些因為擔心家庭、事業的雜念、妄想,正在歇業中,所伴隨著的干擾、焦慮,清楚地看到它們瓦解的過程。心趨向於寧靜、趨向於減少壓力。

品味著內在的活動,在和緩、寧靜的過程。

對於出離的樂,更加地確定、更加熟悉。穩固地掌握這種不被欲貪所壓制的狀態、不被欲貪所盤據的狀態。

對於遠離的樂,更加地確定、更加熟悉,更加穩固地掌握它,脱離開人世間,無謂的喧鬧、無謂的爭鬥,少欲、知足、無諍。

對於寧靜的喜悅、寧靜的快樂、寧靜的舒暢,更加地熟悉、更加地確認,更加穩固地掌握,這種內在的活動,正在和緩、正在止息。所帶來深邃的寧靜,寂靜的快樂。

對於自覺的快樂,更加地熟悉、更加地確定、更加穩固地掌握;確知能夠從快樂導向更高的快樂、從幸福導向更長遠的幸福;能幫助自己更加地醒覺、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如實地,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苦迫感、壓力感、逼迫感、喧鬧感瓦解的過程;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這些苦迫消滅的過程,所伴隨不同種的樂;不一定要按照我剛剛講的,一個、一個去檢驗它,可以自由地用自己的直覺去品味著,這裡面深邃的樂趣;也可以在兩者間自由地進出,也就是說,觀察著苦的消滅,或者觀察著苦消滅時所伴隨的樂。

讓心去服膺著苦消滅的整個過程,

讓心去隨順著、服從著苦正在消滅的過程,

不需要做什麼勉強,

不需要刻意地用力。

沒有造作,自然而然地品味著,是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

這個程度脱離開喧鬧,就有這個程度的寂靜、安詳、省力。

不必貪多,多少的苦正在瓦解,就如實地知道這樣的過程、這樣的滋味。

注意力安穩地駐紮在觸感的層面。意思就是説:當下正在觀察著「正在離苦中的身體觸感」,「正在經驗著苦瓦解過程的身體觸感」,「正在體驗著喧鬧消失中的身體的觸感」,「正在體驗著『出離樂、遠離樂、寧靜樂、自覺樂』的身體的觸感」。

小心翼翼地觀察:細微的散亂、細微的煩躁、細微的喧鬧,它正牽動著心、波及著心、干擾著心;看到這些細微的波及、干擾、牽動,就放開它,讓它消滅,練習不要去干涉它、不要去扛起來、不要做情感上面跟它的連結,在微細的地方用功。

(靜坐結束)


【回向】

以禪那幫助智慧,

以智慧幫助禪那,

具足禪那和智慧的人,

離甘露界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