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領域的學習,著重在文化的傳遞與素養的培養。課堂上,我們透過師生共論以及小組討論等活動,聚焦生活情境、社會議題及世界議題,從瞭解在地文化開始,擴及到居住地方的自然環境特色、察覺個人與團體、個人與環境間的關係與影響。更透過許多課程,時時關注生活中的問題,並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及方法。回想學習的點點滴滴,除了在「經濟重整與復甦」一課中,察覺在疫情影響下的失業問題及引發的經濟影響,瞭解國家措施與經濟發展習習相關,嘗試著提出振興經濟的各式策略;也在瞭解各國文化差異後,涵養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應抱持的那份包容與尊重。學習不再被動,讓孩子對我們身處的社會及世界,多了互動與關懷!引導孩子從討論的過程中,提出個人獨到的見解,深化思辨的能力,讓孩子站在康橋,放眼世界!
在小學三到六年級的課程中,有一門名為「社會」的科目,社會科顧名思義,就是帶學生了解從個人,家庭,社區,國家,甚至國際間或全世界的議題,文化,知識等。社會科一方面需要背誦,另一方面則需要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上,老師如何帶領學生探討議題,認識組織是另一門重要的課題。
康橋的社會科教學可說是獨樹一幟,老師會讓學生以分組討論,查找資料,製作簡報及上台報告的方式,讓學生透過查找資訊的過程中對新的事物有更深的了解,製作報告及討論也能有效訓練學生的報告口條及資料整理能力,而台下的聽眾也可以專心地吸收知識,為剛開始的新單元打好基礎,全班同學都能同時擁有報告及聆聽的機會,所以所有康橋學子在社會科學習上不單單只是有課本上的文字可以學習,還能更進一步的認識課本上介紹的各種事件,議題,及組織等,甚至還可以訓練台風,增加了社會科學習的多元性。老師在社會課堂上除了以上台報告的方式為單元或課題揭開序幕,還會在課堂中做延伸分享,例如:在討論國際日時,老師或同學會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國際日,或說不定討論當天就是某個國際日呢!藉此增添課堂樂趣及延伸學習。
在康橋學習社會的時光總是特別有趣,過得飛快,每次一聽見老師說要做社會報告,我的眼睛仿佛竄出一道一閃而過的光芒,彷彿正催促著老師讓大家盡快開始;而每當課堂上同學老師在分享時,每位聽眾都聽得津津有味,所以由此可知,報告和延伸分享的方式不但讓社會課堂從此不再是那乏味,需要死背的「無聊課」,還讓它蛻變為讓同學們個個眼神發亮,沈醉其中的「社會課」。讓我們一起在課堂中探討世界上的各種議題,看見許多人為世界創造的溫暖和平,快樂學習社會!
我覺得小學階段最有趣的科目,當屬社會課了!班上許多同學也都這麼認為。每次上社會課,大家都會興奮的自動翻開課本,看看今天要上的究竟是甚麼有趣的內容。有時是有關國際組織;有時是經濟問題;有時是本土生態;我們也上過各國文化的特別主題。老師生動的講著課本中的內容,並帶著大家熱烈的討論,還不時提起自己親生經歷奇妙事物。記得有一次我們上到電話詐騙,大家分享自己家人被詐騙的經驗,結果有人說她母親接到資訊公司提醒繳網路費的電話,還以為是電話詐騙呢!結果就因為逾期繳費而被罰款。真是差點沒把全班給逗翻了!老師風趣的教學方式和「亂中有序」的熱烈討論,為課本內容增添一分樂趣。能在歡樂精彩的熱鬧氛圍中有效學習,並學到更多的相關知識,可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呀!
社會不止是一個科目,更不止是一堂歡樂的課。課本中的各種內容,能提升我們的公民意識,像是法律的單元能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身為一個國家的人民應該遵守的規矩;環保的單元能讓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知道保護地球自然環境和生態的重要性;而文化和傳統的單元則帶我們認識自己國家的民俗風情和習俗。范老師的社會課也讓我們有了國際觀,還認識了各個國際組織和各種全球問題,並找出身為一位小學生,能為世界貢獻的方法。在上課的同時,我們也將所學以自己的風格整理成獨一無二的筆記,這讓我們的印象更深刻,更培養我們抓住重點並整理資料的能力。每次寫完筆記,都有種無比的成就感,複習考試時,也變得方便不少,只要看一下筆記就能輕鬆掌握重點。
我很高興能在607班學習的同時感受到無比樂趣,也從一位無知的小學生變成一個關心世界新聞並準備好踏入國中階段的六年級畢業生。我在社會課學到的各種能力,寫筆記時的經驗,也將被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讓我對將來更有自信。國中,人生繼小學後的下一個階段,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