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學習各領域知識的基礎。「國語文」課程扮演的角色,應要讓孩子在漫長的學習歷程中,以語文為媒介,培養語言溝通與思辨的能力,隨著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核心素養」更為國語文學習注入新的活水,跳脫學科知識的框架,透過各類文本的閱讀欣賞與創作,以多元的寫作、閱讀引導策略增進語文理解,期盼孩子能將理解轉化知識力,實際應用於生活中,而這樣的概念也符合康橋一直以來尊重「孩子的思考」以及「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理念。
在康橋,雙語力就像一雙翅膀,帶領他們翱翔在無垠的知識之海,低年級孩子初入學習殿堂,我們結合校本課程和生活情境,以感官「覺察」開啟孩子語文學習的第一把鑰匙,老師帶領孩子實際走訪田園區,將親身感受化為文字,創作充滿童趣的田園小詩!走進中年級的教室,孩子們正在用時間軸整理文章的脈絡的發展,並熱烈的討論人物對話的意涵,課文人物彷彿躍然紙上,充滿了生命力!而不遠處,高年級的孩子正透過軟體編輯課文重點,在上台發表時,更能完整詮釋自我的觀點,別忘了在圖書館的角落裡,五年級的孩子和二年級的孩子正在透過書信分享,進行異齡學習和交流,這些課堂學習日常,勾勒出康橋孩子的學習圖像,從語文知識的橫向連結,到縱向的能力貫串,我們期待孩子們能依照情境表達自我想法、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關懷當代議題,開拓國際視野。
你知道國語課都在上些什麼嗎?很多人都會說很無聊,都只在學生字,但是康橋六年級的國語課每一堂都是有趣又內容豐富的魔法課。
在國語課堂中,你除了會學到一些生字、形近多音字及成語以外,老師也會跟同學們討論課文中的句型、文體等重點,老師還會很有耐心的帶著同學整理上課筆記,並將整個單元做一個統整和歸納。有時,我們也會一起複習上課內容,大家一起完成一部分功課,最棒的是,老師會補充一些跟上課有關的知識,分享給我們這些勤學的同學們,我們歡呼著看最熱愛的補充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常常會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讓班上同學們捧腹大笑!
你知道我最喜歡國語課的什麼活動嗎?沒錯,那就是小組討論了!因為我很喜歡做簡報或用小白板跟團員討論,我也很享受我跟我的小組一同討論,接著還可以練習發表。雖然,有時小組討論的聲音比較大聲,但是我很喜歡我們班的討論氛圍,在這個幸福滿滿氛圍中,我彷彿身處在異想世界及夢境中,我們班上的每個同學都很認真積極的討論,態度從來不鬆懈,因為討論的時間永遠不夠,所以過程很有趣,時間也一下就來到下課,這也是我喜歡小組討論的原因之一。
話說回來,你知道小組討論的程序是什麼嗎?為什麼要小組討論嗎?首先,老師會問同學們一些比較需要思考或比較難從課本上找到的問題,接著老師會發佈每個小組的討論內容,同學們就會開始討論,但會限定時間,討論時間結束後,老師可能就會抽點或是請自願的學生上臺報告。報告的時候除了大方分享之外,還要專注聆聽,最後藉由抄筆記把重點整理出來。另外在上課中,除了小組討論的問題之外,老師經常會問問題請同學回答或搶答,如果答對了,他們那一小組就會加分,得到最多分的可能就會有一些獎勵,我總是第一秒就舉手,這讓我樂此不疲,這也是我最喜歡國語課的原因之一!
光似如箭,這短暫的國語課就這樣結束了,在國語課中,我學到了許多的知識,獲益良多。例如:我學到了如何與別人合作,在小組討論中,我學到了只要你能夠與小組成員合作,即使自己的答案並不正確,但聽到每個人不同角度不同想法,就覺得我們的成果都會是好的,這就是所謂的團結合作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