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雲端夜話:如何修練牽掛力

各位父老兄弟姊妹們,大年夜開筆,不可免俗,先祝大家新的一年,一切人世間幸福快樂的事,總在你及家人身旁「蛇來蛇去」,心想事成,健康平安。

去年此刻,在古典波士頓,有機會親赴梭羅筆下冬景的Walden Pond,傾聽自己牽掛底蘊的聲音,體驗兩百多年前,梭羅內心清澈寧靜的孤獨,寫了去年的雲端圍爐夜話,與大家分享,反應熱烈。今年此刻,在繁華紐約城,暴風雪驟至,大年夜成了雪花狂飛的美麗際遇與記憶。思及今年要跟讀書會夥伴們分享的雲端夜話,「牽掛」成為席捲此刻孤獨的龐大雪白。以往在學校,負責教你們哲學界各門各派的思想武功。此刻在異鄉,應是寒冷的氣候適合獨處與練功,遂逐漸沉澱與想通一種獨門武學:「牽掛神功」。一方面,它兼具尼采門派的生命權力意志(卓越力)以及列維納斯門派的他者倫理(關懷力);另一方面,它又能貫穿與融合我們儒家門派中,天人合一的洞見(心性力)。練成此功,保證學業猛進,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好像還可以強心肺、健腸胃、通氣血、活筋絡、助益智、抗衰老、養美顏治百病,真是令人雀躍。說真的,「牽掛」作為我們一生不斷向外開顯與連結的生命內在結構,決定你我每天如何活出獨特的自己因此值得在歲末年終在雲端以夜話圍爐的聊天方式與大家分享:

話說從前從前……羅馬神話中有一位女神名「牽掛」(Care or Cura in Latin)。一日,她漫步至河邊,興起,拿起一把泥土,照自己的意念捏了一個泥偶。隨即,她請天神朱庇特(Jupiter)將靈魂(spirit)賜給這個泥偶,天神高興地允諾了她的請求。然而,當女神想要給她的泥偶命名時,卻被天神朱庇特阻止,並要求這泥偶必須以他的名字命名。此時,大地之母泰汝氏(Tellus)地神突然出現,並加入命名的爭吵,也要求這個泥偶必須以她的名字來命名,因為這個泥偶是用她的河邊泥身做成的。最後,大家決議由農神薩杜努(Saturnum)為大家仲裁。農神經過一番思量後,做出一個公正的裁決:「朱庇特賦予這泥偶的精神靈魂,所以他死後靈魂歸天。泰魯士賦予了泥偶物質身軀,所以他死後身軀歸地。因為牽掛女神是妳塑造了這泥偶的外型與生命,所以只要這泥偶活著的每一天,每一剎那,就由牽掛妳來控管。至於名字的爭論,應該稱他為「人類」(homo),因為他是用「泥土」(humus)製造出來的」。這是海德格在《存有與時間》中引用的古羅馬神話。天神們的爭議獲得解決,人類於是誕生,繁延世間,並受牽掛纏繞與主導,時時刻刻,至今未曾改變。

從存有學的角度而言,我活著,所以我無時無刻不在牽掛。我內心有意念與慾望所以我牽掛,而我牽掛,所以我成為一個與現實緊密連結的我。沙特相信:現在的你是你上一刻的決定所決定;下一刻的你,則是現在這一刻你的決定所決定。所以,你的存有是一連串自由意識的決定所決定與建構。然而,當我們實際回首自己生命任何重要的決定,沒有一個是無牽無掛的簡單自由。因此,傅柯無情地指出,天底下並不存在一個東西叫「自由意志」,只有「權力關係」下的存有意志。然而,我們在世間所擁有的生命,隨著不同人生中不同的際遇,會開展不同的生命牽掛、價值與意義,也就是不同的自己。所以我們可以說:現在的你是你上一刻的牽掛,所開顯;下一刻的你則是現在這一刻的牽掛所開顯。因此,你的存有是一連串的執著牽掛所決定與開顯。牽掛是內在心性在外在世間開顯的最誠實臉龐,一個最赤裸的自己(因為你若不說,沒人可以知道你內心在牽掛什麼)。我們可以說:I live therefore I care. I care therefore I am。換言之,你是誰,不是由你的性別、膚色或階級認同來決定、更不是由你目前的地位、外型或財富來衡量,這些都是人生舞台上扮演的社會腳色(社會自我)。你內心此刻無聲無息纏繞的牽掛聲音,方是你生命此刻最真實的面貌,演給自己看的腳色(內心自我):後者與前者有一定的對話關係,但後者相對扮演更重要的腳色。這就是為何海德格相信,牽掛是生命向外在世界開顯的一種內在結構,決定生命以何種樣態活在世間,並以此模式邁向死亡。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如果理性是一個人意識的語言,而夢是潛意識的語言。那麼,牽掛應是意識與潛意識不斷交涉、協商與生產的唯一共同語言,更是心性最赤裸的日常語言。其次,牽掛算是一種欲望,但它不等同於欲望。在佛洛依德的定義裡,欲望來自兩種基本的生命驅力:愛欲(eros)及死欲(thanatos)。這兩種生命本能性的欲望,會經由三種不同的「我」及其遵守的原則來開顯,也就是superego的理想原則,ego的現實原則,或id的享樂原則。對Lacan而言,欲望是我們對生命永恆失落客體的渴望、尋找與追求,一種內心深處永遠無法填滿的匱乏。因此,房間櫃子永遠少一件衣服,銀行簿子的數據永遠少一個零,身邊的伴侶永遠不會是完美的靈魂伴侶。然而,此種欲望有別於牽掛的地方有兩點:首先,牽掛是心性主動在世間的投射、連接與開顯,而非對內心匱乏的被動填補,這點比較像德勒茲(Deleuze)的意志性欲望。但牽掛也不等同於德勒茲的「去疆域化」的意志欲望,因為這種欲望過度強調生命欲望的潛能,因而忽略身體的侷限與兩者的共乘結構,此外它也缺少牽掛先驗性對他人的關懷力。至於,心理學的欲望僅構成「牽」的基本要件,但在世間被牽之客體必須經過自己獨特的心性與理性,做進一步的篩選,方能轉化為自己生命「掛」的「關心」對象。例如,我們通常不會去牽掛今晚怎麼睡?三餐吃什麼?或待會如何去學校上課?它們是日常的一般需求與欲望,但還不會構成我們生命「在乎」的牽掛。我們會牽掛對自己有「重要性」與「意義性」的人、事、物,因此牽掛是一種具有各人心性意念開顯的特定欲望。

從現象學的角度而言,每一個內心的牽掛都是一條線,一條意念(intentionality)向外投射的線,也是一種人活在世間最本質性的共在存有(Being-with)能量。任何的牽掛都是牽掛的主體(心性)與牽掛的客體(人、事、物或目標等)無聲無息的連接。因此,做為一種生命內在心性對外在世界的投射連接,牽掛具有四種特性:意向性、能動性、倫理性與交涉性。當你具體意識到生命中一項牽掛時(例如愛情或人生目標),你不但意識到心性的意向方向與其投射的客體,同時也感受到它投射動能的強度與熱度(擔心、焦慮或雀躍)。可是,我們無法意識到一條「純然」的牽掛(a pure care),每一條內心牽掛的投射線,都是投向他者的倫理線,在其通過層層意識的網絡時,必將會與其他繁複的牽掛線交錯與交涉。因此,不具任何外在社會性或自我利益性的純然牽掛,僅存在於心性的封閉的底蘊或我們想像的世界中。此外,認知世界因牽掛而存在:你的世界是因牽掛不斷意識化與交涉化而具體運行。換言之,假若你真的能「無牽無掛」時,外在世界的運行的任何現象與複雜問題就與你無關,也就等於不存在。

希臘古老哲學的學派中,就有一個著名學派大力推行此種「反牽掛」的生命論述與實踐,就是Stoic學派。Stoic學派中Epictetus, Cicero及Seneca被視為如

少林寺三大神僧級的代表,他們相信活著就必須為自己的感覺與思想負責。所以,當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天氣般,作陰晴更迭的正常變化時,對他們而言那是一種缺乏智慧與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世俗牽掛所引起的各種情緒都會掩蔽理性,並誤導判斷。我們不但要管控情緒,更應進一步學習將它從存有中移除。因此這些哲學家們相信,我們不應該為「不能改變」的事生氣或沮喪(如人要老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更無須為自己能力「可以改變」的事有任何情緒(塗上乳液,穿上雨衣,給上祝福)。情緒是理性的牽絆,唯有不隨波逐流,去除世俗的牽掛,方能讓理性自由自在地遨翔在無障礙的精神天空,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他們一生不但推廣此種去欲望與牽掛的思想,更身體力行自己的信念;例如,Seneca是當時成功的劇作家,政治家、哲學家與商人,被國王下令放逐邊疆八年(政治裸命),卻還能堅信,人生的問題並不在牽掛其苦短或際遇差,而在於我們虛度光陰(尤其在俗事、酒色與享樂上),沒有珍惜與善用活著的時光。Cicero也是當時著名的律師、政治家與哲學家,他在其《論老年》一書中,他對人們恐懼與焦慮年老的牽掛,不以為然。他指出,人老了即會面臨四種無法改變的情形:身體變虛弱、工作變困難、身體的歡愉逐漸流逝以及等待死亡。對年老這些現象煩惱的牽掛不但不需要,更會導致否定與鄙視老年的自己。因此,我們一方面除了應以成熟的理性,接受自己生命的年老樣態,另一方面更應積極運動我們的身心,享受閒暇、散步、對話、哲思、友誼與親情等。更何況,我們的靈魂是永生不滅,何須牽掛、何須煩惱。然而,最令人佩服的應是Epictetus。Epictetus起初僅是當時古羅馬社會下的奴隸(一個經濟結構下的裸命),他的腳被主人打殘,所以是一個走路一拐一拐的瘸子。作為像牛馬般的奴隸,他一生悲慘的際遇與身體承受過的疼痛、飢餓與疾病,無須贅言,因此當他說一個人即使身體被奴役,心靈還是自由的,身體的疼痛,不應剝奪你靈魂的寧靜與快樂時,你不得不佩服他對斷去世俗欲望與牽掛的堅毅信念與實踐。

事實上,這種Stoic信念的確幫助不少遭遇苦難中的人們(如面對各種大時代戰亂流離失所的人們),面對突然來臨來的悲劇日子,卸下對過去成命安逸的依賴,接受當下一無所有裸命的生活困境,以精神的意志力,獲得寧靜,度過苦難,同時活出生命,也活出自己。記得,讀過一篇感人的文章,描述一位文化大革命勞改營裡接受勞改生活的鋼琴家,每天不管在何時何地,仍偷偷以手指在石頭或木板上不斷模擬練習彈奏內心熟習的曲目,十數年如一日,最後在勞改結束後,回到音樂會的舞台上,依舊仍彈奏一首首美麗動人的音樂。此外,《美麗人生》電影中,猶太父親縱使與兒子身囚暴力殘酷的集中營,仍積極地面對裸命生活,毫無怨言,甚至還以創意歡樂的方式,協助五歲的兒子,安全地度過集中營苦難與危險的每一天。在德軍失敗要撤退的前一天,他被德軍捉到角落槍斃,在面對死亡逼近的前一分鐘,他仍不忘對兒子安危的牽掛,遂以嬉笑耍寶的動作,暗示躲在角落的兒子,這只是官兵捉強盜的遊戲,他必須繼續躲好,等待媽媽及援軍來救他。男主角身處如此苦難與死亡的裸命下,還積極創意地開顯做為父親的牽掛,令人動容,感動不已。

然而,Stoic學派以去世俗牽掛的信念,獲取心靈的自由與快樂,有其代價與問題。因為,自由是理性與真理終極的追求,而快樂則是感性與倫理終極的想像。兩者無法同時兼具其極致性,唯有一定程度的協商妥協,方能共存。至於,兩者相衡,孰重孰輕,則是一種個人心性的選擇。重視理性思考力的人格,會選擇以前者為主;反之,重視倫理關懷力的人格,則會選擇以後者為主。換言之,純然的自由不會獲得真快樂,因為獲得自由後的快樂,僅是去束縛或負擔後的存有樣態,並不等於擁有快樂。反之,純然的快樂也不會帶來真自由,獲得快樂後的自由,必須是生命意義框架(如倫理價值)約束下的自由,並不等於擁有一種無牽無掛的自由。例如,我們在忙碌與焦慮的世俗生活裡,常會期待一種浪漫的情境,一種了無牽掛的日子(想像,瑞士高山別墅裡,寧靜自得,不問世事的你;或,想像,躺在夏威夷海灘上,享受陽光與美景的你)。這種無牽無掛的期待並非真的「無牽無掛」,或徹底斬除惱人的牽掛。相反地,它是牽掛意向轉向的短暫逃逸,一種對「過度牽掛」(因心性與身體已達到其侷限)產生抵抗的反向牽掛,一種想像層的後設牽掛(牽掛的反向牽掛),成為另一種劣質的牽掛,造就許許多多我們日常生活裡小人物的華麗想像(如想像中樂透頭獎後,你的日子可以多無牽無掛)。簡言之,活著,就不可能同時擁有完全的自由與完全的快樂:一個人若能自由到無牽無掛時,他也同時失去快樂的需求與來源。所以,具有價值意義的快樂作為一種恆常的幸福感才是優質牽掛開顯的存有樣態。

事實上,Stoic學派的禁欲牽掛也是一種壓抑式的牽掛,因此此種禁欲牽掛如果壓抑失敗,就會造成情緒的反彈與爆走。反之,如果壓抑成功就更慘:將帶給我們兩種「去牽掛」後的負面人生態度:冷漠(indifference)與憤世嫉俗(Sinicism)。冷漠與酸氣變成Stoic信仰者,面對人生的無常或大時代的苦難時,選擇的麻醉性止痛劑。他們必須藉由理性的自我抽離,來獲得心靈的自由與寧靜。但因此也同時割捨了人性關懷的牽掛,以及此種反牽掛所帶來的生命衝擊,代價不可謂不小。誠然,只要胸中存有一口氣,心中就不可能無牽無掛,那麼我們不應(也無須)像Stoic學派去慾望,斷牽掛,或乾脆離紅塵、點青燈,敲木魚,念心經,除煩心,去苦惱。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生命牽掛的理解、選擇、簡化與經營。牽掛care在英文的指涉意義中,有兩種對立的意義:care意涵著關心、在乎、照顧與喜歡的正向意義,但同時care也意涵著煩惱、焦慮、擔心與心煩等負向意義。由於我們心性與身體選擇生命牽掛的對象,所以選擇生命劣質的牽掛(如遵循世俗的標準期待與要求,或遵循自私的無盡欲望與企圖),心性與身體會在所處的世界中,不斷釋放出日常性的煩惱、焦慮、恐懼的負面能量,使生命掉入「惡」的樣態(前年變形蟲理論中欺善怕惡的噴火龍)。反之,選擇優質的牽掛,心性與身體會在所處的世界中不斷釋放出深層性的快樂、愛與自我卓越的正向能量,使生命升揚至「善」的樣態(變形蟲理論中的飛天獨角獸)。這是一種雀躍的熱誠與創造,一種終生不悔的專注與投入,藉由建立如梭羅般死亡前「期待式的決心」(anticipatory resoluteness),開展生命最快樂及最好的樣態。

不管是宅男宅女,抑或是城武志玲;販夫走卒,抑或是王公貴族;乖乖上班族,抑或是大膽夢想族,每一個人只要活著的每一個日子裡,都有一個更快樂、更自信及更好自己,一個更具思考力,創新力與關懷力的自己,一個更受自己與他人肯定的自己,成為一個選擇的項目。這個「你」,活在一種德勒茲所謂的日常潛在性的生命世界中(a virtual world of life)—只要你相信。只要你相信有一個更好的自己,這個宇宙、世界或社會隨時就會充滿豐富多元的可能性回應你的意念,等待你的生命去連結、發現、開展與創造。其實,這就是全球熱銷千萬本《秘密》一書所揭發與強調的生命「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只要堅持正向信念,必然能吸引生命在健康、財富、事業與愛情的正向能量與關係。然而,《秘密》說不清楚的「秘密」是「吸引力法則」底層的存有磁場結構(每個人裸命與天命間無形的牽掛力磁場)。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書中僅重複強調這是中外古今許許多多偉人們共同的真知灼見—不要問,只管相信就好)。想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盲目地相信吸引力法則,會使一個人變成缺乏現實感的Yes Man或活在幻想層的夢想者。要成功實踐現實層生命磁場的「吸引力法則」,並降低日常生活的煩惱與焦慮,必須有能力先檢驗與了解自己的牽掛,傾聽內心牽掛赤裸的聲音,方能力具體連結世間豐富的存有能量,開展自己這一生的天命。

困難的是,你必須讓所有心中牽掛的喧囂與焦慮語言安靜下來,真正地完全安靜下來:讓過往慢慢沉澱,讓聲音緩緩浮現。你才有機會聽見什麼才是你牽掛最赤裸的聲音,同時也才有機會了解你此生「裸命」的內容與特色(有一天,當你突然一無所有時,你最想保有那些東西?你相信你還會繼續關心什麼?你那時心性的狀態與應對為何?--一個最赤裸與內在的自己),以及你今世真正「天命」的召喚(生命在身處世界中開顯最大化的存有樣態—一個最快樂與最卓越的自己)。《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花了兩年兩月又兩天的時間,走入自然,沉澱喧囂,在孤獨中,徹底斷離所有世俗的日常牽掛,看清心湖底心性牽掛的真實面貌,建立屬於自己生命的價值與信念,方重返回社會,將湖邊沉澱後的牽掛化為生命向上飛揚的方向與力量(如協助逃逸的黑奴,評擊資本主義的入侵,呼籲對自然生態的保護、以及抵抗政府不公不義的管理與政策),成功開展出他那趟人生的天命。面對梭羅的各種思想,既使我們以二十一世紀的生命情境來檢驗,竟還仍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包括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我(當今Concord的人們還緬懷著梭羅,當地火車站前的主街,就命名為Thoreau Street)。只因,梭羅深怕臨終往生前,回首來時路時,竟看到自己庸庸碌碌地在世俗牽掛中打轉,虛度此生。此種聆聽牽掛的「必要孤獨」,不但已成為現代人的共同奢侈品,更逐漸被遺忘,甚至被「寂寞」所取代(Ha!上一次,你花了兩小時兩分又兩秒的時間,沉澱所有牽掛,進入寧靜孤獨,與赤裸的靈魂對話是多久以前的事?)。

此外,想練就此「牽掛神功」必須了解:作為我們生命向外開顯的內在結構,牽掛具有其侷限與潛能。由於前者,當我們過度牽掛時,心性會藉由發脾氣、焦慮、抓狂、沮喪與逃避來展現它的侷限,而身體也會出現或造成不安、疲憊、生病、受傷、虛弱、失眠與腰酸背痛等健康警訊現象來呈現它的侷限。配隨著生命經驗的積累,我們逐漸了解與熟悉自己心性與身體的「邊界」在那裡,進而理解活著就必須學習兩項處世的功課:做事必須懂得權衡「緩急輕重」,做人則須懂得拿捏「親疏遠近」(這一點還蠻儒家的)。否則,無時無刻,或憂國憂民,或雞腸鳥肚,無時不牽掛、無刻不擔憂,生命不是陷入一團糾纏混亂的焦慮毛線球,不然就是一種自虐的痛苦深淵,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過煩死或過勞死)。

牽掛雖有侷限,然而亦有其不可思議的潛能。由於牽掛可以開啟人類心性與身體潛藏的延展性,生命才有了希望、夢想與愛,也有了無怨無悔的執著與付出,進而成就了人類美麗璀璨的文明以及日新月異的科技。具體而言,優質的牽掛可以幫助我們燃燒生命,激發潛能,形塑深層恆久的快樂,甚至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什麼是優質的牽掛?對我而言就兩項:自我卓越與愛。前者是尼采式生命權力意志導向的牽掛,而後者則是列維納斯式關懷他者導向的牽掛。兩者並非各自獨立的存有拋射線,而是交織互補的共乘結構體。簡言之,一個更好的你,才更有能力去關懷你關懷的人(或人們);同理,一個更具關懷力的你,才能使你的卓越成為真正的卓越(必須說,Steve Jobs驚人的自我卓越力與高度競爭力,因為少了關懷的牽掛溫度,就成了冷漠的卓越,相較之下就不如Bill Gates)。生命美好的特質在於其不斷向「優」與「善」的「生成他者性」(becoming otherness)潛能。人成為人,且能異於他人,最大的因素即在於每個人都具一個獨特的生命結構體(a singularityunit):在身處現實中心性與身體相加相乘延展的潛能結構體(Ha!這點很重要,下次讀書會一定會考哦!),因此只要當牽掛化成一種生命向「優」與向「善」的揚昇「信念」,我們會為內心的牽掛全力以赴,積極面對與接受各種環境下的壓力與挑戰,藉由自己的熱誠、專注、創意與他人的協助,延展出常令自己也跌破眼鏡的生命樣態--歡喜做,甘願受。尤其是年輕的時候,身體可以經由飲食與鍛鍊而健康強壯;心性則可經由撞擊與淬煉而璀璨發光。甚至,堅信你自己的「天命」(在世間生命的最佳開展樣態),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所以必先苦你心志,勞你筋骨,餓你體膚,空乏你身,然後開展出你生命(心性與身體相加相乘的潛能結構)最大化的能量,活出一個更卓越、更有關懷力與更快樂的你。

指尖在鍵盤上宛若陣雨般,一陣陣上下敲打至此,其實,必須承認,我們都是二十一世紀生活在台灣的凡夫俗子,我們永遠不會成為莎士比亞、耶穌基督、馬克思、貝多芬、愛因斯坦、德瑞莎修女或證嚴法師(隨便舉幾個天命級的大人物);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作為一個當代的凡夫俗子,在身處的世界裡,也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天命」,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每一嶄新的日子裡。如果賣茶葉蛋、蚵仔煎或牛肉麵,也可賣出自己的特色,甚至賣到遠近馳名,成為台南或台灣最好吃的茶葉蛋、蚵仔煎或牛肉麵,那麼有機會讀聖賢書的我們,更應有能力活出更好的自己。其實,人生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牽掛與在乎,或者,應該倒過來說,人生因牽掛或所在乎人事物的改變,使生命邁入另一全新的樣態,一個全新的自己。Fay、Zoe與Yu-Wen牽掛自己的寶貝;Amy、Ted、Wei-Tsu牽掛畢業論文;Celine牽掛高普考;我則永遠只牽掛你們(Ha!好像聽到有人說:老師你可以再虛假噁心點!)。雖然,大家目前的牽掛會燃燒掉許多生命的能量(很累人),但都算是自我卓越與愛的優質牽掛—Anything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要懂得適時肯定與讚賞自己為向上升揚的牽掛所付出的努力。

越來越相信,研讀哲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寫艱澀的論文或追求空洞的真理,而是能在人生際遇與事件中,學習建構適合自己「心性」與「身體」的生活信念,並隨時可將自己深刻檢驗與內化的信念轉化為日常的行動(若信念無法化為行動,此信念就毫無價值)。不管你我生命各階段的際遇為何,這些信念都能幫助我們開展出當下生命蘊藏向上昇揚的能量。因此,真正的哲學必須「有感」,必須「與時並進」,必須走入「尋常百姓家」,像一把擱置於家裡某一角落的傘,當我們打開它時,是希望這把傘能幫我們擋住生活上許許多多欲望的豪雨與現實的豔陽(一個已經能活出快樂與充實生命的人,就完全不必浪費時間與體力讀哲學。他的生活就是一本活哲學)。因此,跟各位分享完今年雲端夜話的牽掛武學功夫後,重要的是要談談如何運用生命的「牽掛」,活出更好與更快樂的自己。那麼,接下來就談談練成此武林絕學的具體實踐步驟與方式。練此武功有四項招式與步驟如下:

第一式:反璞歸真,退回種芽。此招之精隨在以退為進,使一株成樹的存有樣態退回其種子般裸命的樣態--逼迫自己如洋蔥般剝去一層層熟悉安逸的社會性自我認同,回歸誠實赤裸的靈魂與身體。所謂成命,即是我們目前活在這個世界與社會中,所擁有的一切以及意識裡熟悉與知道的自己。因此,先從安逸的成命退回陌生的裸命,重新認識自己,是獲得全新自己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困難)的第一步;因為,藉由想像(或回想)自己裸命的樣態(如弱、窮、老、病、醜、殘、死)逼近成命時的真實樣態與行為,首先我們才有機會誠實地重新面對、認識與接受赤裸的自己(心性與身體的侷限與其原初的樣態);其次,以裸命為基礎的心性,可以為ego的世俗牽掛建立防護罩(心性與身體如同精緻高檔的手機,須要為它覆上保護的膠殼外套,並貼上防護膜片,以降低日常使用時必然的碰撞、摩擦與損傷)。倘若,能認識與接受裸命的自己,就相對不受我們熟悉成命世界的無常起伏與失落所牽引、主導與控制,掉入無盡我執的煩惱與焦慮;最後,了解自己裸命的心性,除了可以增加我們對外在世界中的挫折、失敗、失去、不公、不義、惡運、苦難等的承受度外,同時還能使心智有餘裕,享有一定程度心靈的平靜以及理智的思考。這是Stoic學派的堅毅信念,勇於誠實接受自己裸命的侷限,甘之如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然而,它將心性與身體分離的方法,將會剝奪我們在身處世界,藉由牽掛所開展出具關懷力天命的可能)。認識與接受自己裸命的困難度,來自我們必須衝撞ego在安逸區長久建立的我執,甚至是偏執。因此,誠實認清無助、脆弱與卑微的自己,需要配備自己一定「放下」的勇氣與「接受」的智慧。

第二式:化拙為巧,扎根當下。此招之精髓在重新扎根,優質化成命當下連結的擁有--從裸命逼迫出的覺醒與領悟中,將當下的自己置放在正向優質的生命磁場中,真誠珍惜與感謝成命擁有的一切。當你能退回自己的裸命,重新認識與接受裸命下的自己時,你才有機會重新認識與改善成命下安逸與熟悉的自己。也唯有打從心底(赤裸的心性)感恩自己過去與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家人、健康、友誼、學業、愛情或機會等),牽掛才會產生向上揚升的力量,也才可能在當下環境中,以珍惜的優質連結改善成命與世界的互動關係,進一步開顯快樂與意義的成命樣態。易言之,在成命熟悉的存有符號指涉系統中,我們的牽掛很難做到所謂的「轉念」,因為當心性的牽掛在世間遇到困境、惡運或挫折時,他會自動依照社會化的成命符號系統,相對應指涉的負面情緒來回應。因此,當我們先退回原初的存有符號指涉系統(裸命),重新觀看與返回目前生命運行的存有符號指涉系統時,我們的牽掛就方可能具備轉念的能力,一種具有韌性與能往返裸命與成命的牽掛。

第三式:以簡馭繁,堅信花果。此招之精髓在堅信每顆種子內部都蘊藏著一條連接其天命的路徑,重組成命連結樣態:退回裸命後,自我方能扎根當下,並重新思考與看見成命在現實世界所連結的豐富可能性。現實世界永遠是充滿希望與溫馨的美麗世界,同時也永遠是充滿權力與欲望的殘酷世界,它作為牽掛向外連接的網絡動態結構,對生命的開顯與形塑,佔有決定性的因素。所謂龍困淺灘,時不我與,或反之,順勢而為,時勢造英雄,都在強調了解身處現實世界的重要性。擴大生命面對的現實視野,對身處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的我們來說,顯得格外重要。我們成命的牽掛因為僅看到身邊所圍繞的小小世界,因此只會連接到海德格所謂的今日性(todayness)與世俗性(theyness)的焦慮世界。換言之,我們成命牽掛的擔憂、焦慮與恐懼根源,來自必須同時接身邊小小世界的許許多多「通告」,造成一天內必須在不同生命的戲棚裡、不同的劇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斷趕場串戲。因此,我們每天就鑽進鑽出,穿梭在許多戲棚間匆忙地變裝、換戲服、背稿詞,以及到片場時立即調整新的心情來面對不同的導演、劇場人員與演員。問題是,我們常發生忘記通告、記錯劇情、穿錯戲服、跑錯戲棚、用錯心情與最後分身乏術的窘境與焦慮。更恐怖的是,可能在趕場串戲間忙碌一輩子後,才猛然回首,發現塞滿生命檔案櫃內一疊通告與劇本,竟然沒有一齣屬於自己真正想演的戲。

梭羅真知灼見地指出,生命僅有三個重要的法則:簡單、簡單、簡單。因此,清楚地(並機動地)重新認識與思考成命所連結的現實世界,以及這個世界豐富多元的潛在現實,進而簡化世俗的日常雜亂慾望與牽掛,專注走一條通往天命方向的人生道路,成為你我一門重要與必要的生命功課。

第四式:身心共構,活出他我。此招之精髓在安身立命,具體活出裸命種芽內蘊藏的獨特天命花果--瞭解自已身心共構的最大化延展性,勇敢改變現實世界的連結,讓潛在的天命得以雀躍地開顯。改變成命,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牽掛的對象與意義。因此,擴大與了解身處世界的現實性與潛在性後,我們即須以裸命做生命的獨特堅實基底,爬梳整理心性最快樂與有意義的自己,以及它與身體最佳的共乘樣態,再找尋出在今生的現實世界中,令你雀躍與卓越的潛在天命。進而,以此天命的圖像與意義,作為你終生執著的信念,活出創意與快樂的自己。所謂身心共構,活出他我,是因為天命的牽與掛絕不會是連結於安逸不變的自戀樣態,且自顧自憐的關懷與卓越,不可能活出生命恆常的快樂與意義。真正具有快樂與意義的新我,必將是一種「他者生成性」的牽掛與開展,一種「為他性」的自我。

事實上,任何時代,一個世間凡人的「才華」或「偉大」,對人類世界產生重大或深遠的影響,不在於他們有錢、有權、有地位、有聰明的大腦或有強壯的身體,而是因為他們做對牽掛的選擇,將自己放在對的地方,去做對的事,以一生的時間與精力,專注在最合適自己心性與身體共乘結構的牽掛,充分開顯出自己在身處環境中的天命。想想,德瑞莎修女與證嚴法師瘦弱嬌小的身軀(聽說拿破崙也很矮小);想想,梵谷、史賓諾莎、甘地與馬克思窮困潦倒的生活;想想,郭台銘、Steve Jobs與Bill Gates沒有大學文憑所開創的事業;想想,天真浪漫的孫中山也歷經十次重大挫折與失敗才得以成功的革命牽掛。唯有簡化與精選的優質牽掛,方能讓一個凡人,專注於牽掛力淬煉的生命信念,燃燒每天源源不斷的生活潛在燃油,開展出現實世界不平凡「才華」或「偉大」的光芒。質言之,意義是獨角獸的雙翅,專注是獨角獸的那根螺旋頭角。當你能給予你生命在世間優質的連接與開顯的方向(意義),並集中投入身心最大化的信念、雀躍與行動(專注)在此牽掛,你生命專屬的天命級獨角獸將會載著你,飛向更高、更遠,你想像不到的關懷與卓越的國度(快樂)。Otherwise it will remain an unknown world to you for all your life.

今年的雲端圍爐夜話本來僅打算如常,大概千字的小品,意外地挖到一口閒置已久的活井,興致與思緒泉湧而出,以近一週斷續的時間,在風雪飄飛的時光裡,與大家分享了一篇可以講到天亮的牽掛武學(並且也意外地打破自己中文打字的紀錄,獨自以蝸牛般速度,一指一指地敲打,完成一萬多字的中文打字與校稿--See!助理們的日常小事,通常是老師們的人生大工程)。事實上,這意外的長篇大論(希望不是廢話連篇),僅集中在牽掛的詮釋與說明,無法兼顧裸命與天命哲學的解釋(Ha!不然就變成一篇「雲端月話」)。具體而言,牽掛有三項具體存有功能:一、牽掛作為一面鏡子(認識自己);二、牽掛作為一種信念(凝聚意義);牽掛作為一種力量(專注揚升)。最後,可以加碼補充的是,我們如何將牽掛作為一面鏡子。如前面所述,牽掛可以幫助我們具體檢視與認識赤裸的自己,了解我們此生,活在這個世界中,自已有什麼裸命的獨特性(鏡子向內照生命源處)與天命的開展性(鏡子向外照生命豐富連結)。

就實踐牽掛作為一面鏡子,更具體的方法而言,首先,你必須先能夠自在獨處,不受干擾,讓日常性混亂與急迫的思緒沉澱下來。進入孤獨的寧靜世界後,自己設計一系列系統性的核心問題,照見重要牽掛的內容,然後試著描述(而非分析判斷)自己赤裸心性的樣態(它的邊界、內容與特色):例如,什麼人或事,總讓你「牽腸掛肚」?什麼是可以被你視為生命的「最在乎」?你的「最愛」又是什麼?從小至今,有什麼事件與牽掛,開顯出你身體或心性能夠承受的邊界,撞擊出你生命的侷限:極度的焦慮、恐懼、疲憊、無助、絕望,甚至萌生輕生的念頭?你最討厭什麼?最害怕什麼?最無法忍受什麼?在你成命的擁有中,什麼是絕對不能被割捨的?做什麼事會讓你感到快樂或雀躍?什麼心願倘若沒有實現,或什麼事沒去做,你這輩子一定會後悔?又有什麼事已經讓你對自己失望或後悔?什麼是會讓你有很強的罪惡感?你能為你在乎的人或事,做什麼努力,或放棄什麼?你人格的特色什麼?你的個性的源頭是什麼?你的習性又是什麼因素造成的?你最擅長什麼?什麼又是你最笨拙的事?

我們也可以藉由整理了解自己生命的喜與惡,去蕪存菁,從許多的葉,理出它們共同的枝,從許多的枝,理出共同的幹,再從主幹向下挖,看能挖出什麼是許多牽掛共同的根。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能向上升揚的心性方向,可以藉由理出自己在這個世間這樣一系列的「最愛」、「最在乎」與「最討厭」,整理出其共同的元素、模式與特質,即可協助我們了解自己生命底層牽掛的模式與特色。

你我這一趟人生,牽掛女神無時無刻不在身旁:哇哇墜地是裸命,隨即二十開展成命,四十質化成命,六十知曉天命,八十迎接死亡的裸命(Ha!我把孔老夫子的「天命」往後推延十年,因為現代全球化的情境裡,生命的連結性遠複雜豐富於從前,同時我們的平均壽命也高於古人)。因此,以我們心性與身體共乘的實質延展潛能結構而言,牽掛最佳化的組合與連接有其階段性。簡言之,依據生命不同階段的潛能,能適時協助我們建立所需智慧與信念應是:二十歲讀尼采(激發自我,卓越意志),四十歲讀列維納斯(關懷他者,伸展善念),六十歲讀老莊(回歸天理,運行天命),八十歲讀內心已成的龐大山水風景(放空爬梳,立言播種)­,而千年儒家則已是我們建立這些智慧與信念的日常生活基底(待人處世,知所進退)。

唯有了解自己裸命、成命與天命三種不同體系的牽掛指涉符號系統、三者之間的潛在關係與連接,以及心性與身體共乘的結構,方能動搖ego在安逸成命世界中建立的世俗意識堡壘,重新在身處的世界中,建立優質向上升揚的牽掛信念,一種融合外在情境多元與流變現實下,對生命內在最清澈的觀照與最本真的開顯。你們若能練成此武功兩三成的內力與招式,既可通過哲學寺十八銅人陣,下山闖蕩江湖,有效改善成命的牽掛與開顯的樣態,具體降低每天世俗生活的焦慮與煩躁,讓每一天下床時都能對今天的來臨充滿雀躍的期待。若你天賦異稟,慧根過人,能練成八九成的牽掛神功,那麼我們這一群師徒以後,就可以跟著你雞犬升天了!期望今年的雲端圍爐夜話,能給各位一些課堂書本外的啟發,打通任督二脈,增強一兩甲子的存有內力,花點時間好好沉澱與思考,將生命的雜亂流動的牽掛去蕪存菁,以簡馭繁,連結裸命種子與天命花果,給一顆種芽一片森林的願景,賦予意義,轉成信念,恆常快樂,鍛練專注,進而開展出一個更好更善的生命樣態。來來來,照過來!照過來!今天你讀到的「牽掛神功」是中外老祖宗歷經千百年千錘百鍊後,留給我們子孫的武林秘笈--對外,必能學業猛進,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富國強民,平定天下;對內,則能強心肺、健腸胃、通氣血、活筋絡、助益智、抗衰老、養美顏、治百病(嗯……好像聽到有人說:老師你此生的潛在天命應該是改行去跑熱鬧市集,享受大聲叫賣行銷江湖膏藥的使命與樂趣)。

最後,練完「牽掛四式」後,進入「收功」的招式:春風化雨,笑迎人生。「微笑」是思畢今年雲端夜話時的此刻心情呈現--生命任何嶄新樣態的開展,均須由堅定的「意念」先行,隨即有意無意的各種具體清晰的方法才會被發現、思考與落實。要言之,只要有堅定的“Know Why”磁場(優質牽掛力),不怕沒有 “Know How”及 “Know What”被你吸引而來。唯有在春風化雨般向上昇揚的生命意念中,裸命才能微笑,一種無所畏懼的「放」(勇敢放掉成命擁有的我執與習氣),一種懂得放的瀟灑微笑;而天命也方能跟著微笑,一種滿懷自信的「握」(緊緊握住更優質生命樣態的連接與開展),一種懂得握的自信微笑。期待知行合一,讓你我嘗試以深刻檢驗與內化的優質牽掛,作為一生不變的生活信念,任何地方,任何時刻,任何生命起伏的際遇,裸命與天命的豐沛能量都將隱藏在我們在嘴角兩端,為我們自信瀟灑地拉起一條日常成命的微笑曲線。

Do care what you really really really care in your life!! There are always many happier and better selves to come every single day! Good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