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夜空──因為星星的緣故

《中華日報》,2012年4月17日

個人謹以此文代表文學院師生,追思我們共同的大師陳之藩教授(朗讀於2012年4月7日繁城講堂「散步成大—再見陳之藩教授懷念會」)。

人是歷史性的動物,所有在身後逝去的一切,或歡欣、或傷痛、或雀躍、或悲憤都將回歸黑夜。因此,每一個時代均有屬於自己的夜空,每一個夜空也均有屬於自己的星光,讓世世代代的後人有機會駐足、仰首、凝視,細細觀看這個時代夜空裏,每一顆閃爍著獨特光芒的星子,繽紛炫目。讓歷史有機會永遠記得這個時代夜空裡,共同的思想與動人的故事,無盡懷念。

在春風裡,人生才有美麗的夢;在星光下,時代才有璀璨的記憶。星光,成為所有過去的唯一未來,所有黑夜的救贖期盼。

因為星星的緣故,陳之藩教授語重心長地說:「沒有詩人的國家,是沒有星光的夜;沒有星光的夜,只是沒有夢的黑暗而已。」因為星星的緣故,大哲康德也進一步地提醒,人類漫長歷史中,「有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且與日俱增的驚豔和敬畏:頭頂的閃爍星光以及內心的道德規範。」

今晨,在「陳之藩教授懷念會」上,讓我們一同駐足,仰望,上一代大時代的夜空--我們看到胡適、魯迅、蔡元培、梁實秋、蘇雪林、傅斯年、羅家倫、謝冰瑩、徐志摩等群星薈萃,這些催生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星群們,挑戰千年封建體制的箝制壓抑,建立民主平等社會的時代思維,成就了上一時代夜空中,最耀眼、最美麗的集體光芒。

馬森教授在前年成大「陳之藩教授學術研討會」的開幕主題演講上,即以「文學與科學:五四精神的繼承與傳遞」為題,指出:五四的精神受西潮的衝擊,主張「理性的覺醒」。換言之,五四的時代也就是理性反省的大時代。有了理性,才能有客觀的觀察,才能進行科學研究,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也才能認識民主與自由的可貴。

時空更迭,物換星移,星光不墜。此理性覺醒的精神,雖然歷經抗日戰爭、文化大革命與美蘇冷戰等一次次歷史巨輪的挑戰、一波波西方思潮持續的衝擊;幸運的是,我們有一批像陳之藩教授的五四精神繼承者,渡海來台,使五四時代所追求之自由與民主的理性精神,能在風雨飄搖的新時代艱難考驗下,承先啟後,發光發熱,堅定閃亮。

想是,這樣的星光具有獨特的色彩與溫度。陳之藩教授在戰亂大時代下,自我的紀律、思索與卓越歷程,經千錘,歷百煉,融中西,跨學科,洞見不滅,創作不輟,反對強權,決不動搖。他帶給我們一代大師的精神以及集體記憶的色彩與溫度,證明了他感性筆下的知性思想,依然在新時代的夜空中遙遙閃爍,始終不變,散發著深具時代性知識份子的星光。

成大文學院真心珍惜陳之藩教授,珍惜十年因緣,珍惜他對我們這一時代的影響與貢獻,這三年來持續積極地執行了「陳之藩教授文物搶救計畫」、「陳之藩教授學術研討會:文學與科學的對話」、「成大八十、人文風華:成大文學家學術研討會」、「陳之藩教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計畫」(書名:《花開的樹》)以及今年七月將舉辦的「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陳之藩教授文物展」。

兩年多前,個人也因此有了機會,同張高評和陳昌明兩位前院長,赴香港親訪陳之藩教授感受大師風采,搶救其書信文物,並邀約他前來成大參與「陳之藩教授學術研討會」。同時,我們也拜訪另一位著名文學家,董橋校友。承蒙董橋割愛,將他與陳之藩魚雁往返之百餘封書信捐贈成大,以供本校收藏與日後出版。尤有甚者,前年與去年的兩次學術活動,陳之藩教授更是堅持親臨。坐著輪椅,插著鼻管,在童元方夫人陪同下,他從香港搭機重返成大,讓許多老友、同事、學生和讀者有機會與他齊聚一堂。

我永遠不會忘記,前年研討會閉幕式前的那一幕:我們邀請陳之藩教授上台參加授贈儀式,當時,坐在輪椅上的他,面對全場靜默無聲,前來看他的人們,以努力但顫抖的聲音,向大家說了聲「謝謝!」。語畢,全場與會來賓紅了眼框,不斷地熱烈鼓掌,也默默地感動落淚。我們共同見證了這個時代夜空上一道兼具人文與科學精神的動人光芒。

人們喜歡駐足,仰望夜空,因為星星的緣故。

因為星星的緣故,海德格告訴我們:「所謂思考,乃將全部的自己匯集在單一的思緒中;有一天,此思緒方能像一顆堅定不移的星子般,在世界夜空中,綻放光芒」。因為星星的緣故,陳之藩教授一生燃燒自己,於如此的思考上。一生不但承先啟後了五四的大時代精神,且不論在科學研究或文學創作上,均不停地嘗試作系統性深厚思考,體會時代性的豐沛生命,展現新世代橫跨人文與科學領域思想的風範。如今,大師已逝,其一生思考與創作的成就,在春風中,徐徐地,已沁入你我內心。宛若梵谷畫筆下,那不斷神秘旋轉與召喚的星子,靜靜地,在世界的夜空中,向世世代代後人的雙眼,投射它獨特溫暖的熠熠光芒。

感念陳之藩教授!

一花一天堂,一星一璀璨。大師生前在成大最終的身影,也將成為成大人文夜空中永恆的景仰與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