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為什麼會加入該社團、活動呢?
臺大醫學系大二游涵宇學姊
想說加入醫服團可以認識很多的新朋友,並且跟系上的同學變更熟,而且如果可以出服務隊的話還可以順便抵服甲服乙,覺得蠻划算的,原因還算單純。
臺大醫學系大三 吳佳蓉學姊
加入臺大交響樂團,是因為從十歲開始拉琴,一直都有參加樂團,大家一起拉琴的感覺很棒,我很喜歡,所以上大學後也繼續維持這個習慣,另一個原因是可以認識很多系外的人,他們的想法、看事情的方式、做事的步調都和醫學生差很多,是一群感性的人,能幫助我跳脫同溫層。
臺大醫學系系學會資訊部部長大五 劉濬維學長
我在攝影社時就有擔任幹部,熟悉拍照過程和教學方式後,大三就被當時大五的學長詢問是否有意願加入系學會幫忙拍照,當時是以部員的身分進去拍攝、幫忙辦攝影展,一直到大五時也繼續做這件事情,幫忙拍活動與記錄。
臺大醫學系大四 陳冠臻學姊
擔任臺大精神機構服務社的幹部是在臉書滑到相關訊息,機緣巧合下就加入了。我對精神醫學的興趣來自環境,算是一個興趣。
Q2:在諸多活動中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事情和帶給你的收穫?
臺大醫學系系學會秘書長大五 吳婷茹學姊
我很喜歡系學會,因為大家會為了一個議題努力、花心思,也可以認識不同的人。系學會的會本部有會長、副會長、秘書部、財務部,會像行政部門整合資源和規畫該年度的活動,還有其他部門,如國事部關注依學生的教育、公共衛生、出國研究交換、性健康與性別,我自己曾在國事部裡的SCORA和文化部。
SCORA最盛大的活動是十二月的愛滋周,我那屆有許多不同系的夥伴加入,有了依靠後就能做更大的夢,困難點則是因為宣傳不夠力且各年級課程規劃不同,所以參加系學會活動的人較少。在系學會還可以練習各層級間的合作和規劃,並和醫學院行政單位協調。
臺大醫學系系學會資訊部部長大五 劉濬維學長
我們最主要的業務範圍就是幫忙記錄活動,所以每一場活動都有有趣之處。大部分參加活動的人都只會看到活動的其中一個面向,但當你做為一個拍攝者,你就會有辦法看到活動的全面,反而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事,這些東西都可以拍照記錄下來。
我以前大一大二時會習慣站得遠遠的去拍照,就像讓自己消失一樣從旁邊做側寫,但最近慢慢發現,其實攝影師是可以站到整個活動中間的。你可以作為整個活動的一員,只是讓自己的角色不斷的切換,去紀錄,有時候會比純旁觀的側寫,更有現場的帶入感。
臺大醫學系大三 呂宜熹學姊
參加許多活動接觸到的人很多,就會學到很多。在流行音樂歌唱社時,教學長說他是從唱歌很難聽一直練習到唱歌很好聽,這種成長型的心態會知道什麼是他要的、誰可以帶給他成長,也遇到一位老師提到跨領域時說「那又怎麼樣,不用擔心以後只能當一個醫生」沒有事情是不能兼顧的,如果真的足夠愛它,就會有時間和心力去完成這件事。藝術季讓我發現自己很喜歡原本沒興趣的東西,藝文根本於生活經驗,所以藝術並不是為了讓人看不懂,而是你和藝術家沒有一樣的生命經驗。參加活動也能減少自身的優越感,發現我們只是考到大學而已,除了這個標籤之外一無所有的時候才是遺憾,遇到很多在特定領域鑽研很深,真的知道自己要幹嘛的人,會覺得那才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的樣子。
臺大醫學系大二 游涵宇學姊
醫服團主要的活動是寒暑假和學期間各一次到花蓮、臺東出隊。在正式出隊、籌備、事前場勘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經驗是有個案明顯抗拒詢問身體狀況,讓我發現家訪或問診並不會每次都很順利,必須要得到病人的接納,提醒了我來這裡不是要單方面強硬地幫助,而是要付諸關心,把自己的態度和角色認清才有助於真正進到病人的生活中為他的生活品質做出改變。
我學到的是後勤工作,身為幕後角色,我得抓住每一件事情的時間,因此學會時間安排,以及加入醫服團生活組甚至當上組長後,出隊的突發狀況讓我發現原本容易緊張的自己有更大的抗壓性與能力。
臺大醫學系大三 吳佳蓉學姊
樂團提醒了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樂團不只有大演出,還會有一些小的演奏會,讓我有機會跟各種人合作,也因為大家都是大學生,會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對於一小段音樂的詮釋,就會有很不同的意見,這跟我過去單純按照指揮說的去做的樂團經驗很不同。
臺大醫學系大四 陳冠臻學姊
由於環境因素,我在國中就對「性別」產生興趣。在SCORA最令我驚訝的是愛滋週,辦過才發現它須投入許多心力,因為多數人的衛教知識並不完整。另外,我則在小紅帽參加過青年講師培訓計劃,並透過擔任志工感受到他們的活力、嚴謹的態度、創意與溫度。醫療業相當講求溝通,人與人的相處是當醫生最基本的要求,而了解性別議題則時常能幫助我們理解「尊重」為何物。
(SCORA是一個關心同志與婚姻平權、性別平等、性病防治的組織;小紅帽則是以月經議題為核心的組織)
在精神機構服務社,出隊時會準備教案與患者互動,印象最深刻的是結束後的分享會。由於抱著服務的心前往,我們的視角難免會傾向患者而聽取了他們的怨言,卻也因此惹怒心理師,多虧護理長的調解才圓滿落幕。
我們終會成為心理師那方,須管理眾多患者,精神病院只是把人手問題強化出來罷了。透過社團,我開始重新省思醫療環境,並了解到各方的困境,學會站在多方立場思考。
在醫學博物館人文學習群可分為藝術知識培養及景福精神認識。藝術方面,我們會做主題式報告,介紹藝術家的生平、作品,以及和我們產生的共鳴。至於在景福精神,我們會透過嚴謹的計劃,從了解醫學院校友的背景,到實地探訪前輩及其後代,將他們的生命故事應照於自身,藉此找尋對於此行業的想法。透過認識他們,我也對「使命感」有了更具體的感受,並感受到身分認同。
Q3:參加社團、活動所遇到的的挫折
臺大醫學系大二 游涵宇學姊
最近遇到的困難是場勘時拜訪當地照服員,照服員說醫服團因疫情已四五年沒過去,而這段期間已有穩定醫療,所以我們的功能跟他們日常所為重複,造成居民困擾,讓我意識到就算社團目標明確,還是有過時的一天,必須與時俱進。
臺大醫學系大三 吳佳蓉學姊
大二上和大三上時樂團的活動比較多,當時我參加協奏曲之夜,因為要拉獨奏,就會承受比較大的壓力,此外,我還參加了一個商業競賽,在同一個時間點的事情太多就會覺得很累、不想參加;當首席之後也有這樣的想法,責任很大且要花很多額外的時間幫忙。主要都是時間因素會比較不想參加。
臺大醫學系 丁奕崴學長
當電影社社長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在處理事情更有效率。安排事情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去思考改怎麼做比較好。我覺得不管當醫生還是醫學生,有效率地處理事情都是蠻重要的事,如何身兼多職,是我當電影社社長學會的事。
Q4:參加社團、活動對未來的影響
臺大醫學系大二 游涵宇學姊
我們的社課會去北車和街友交流分享物資,去精神科日間病房陪病友出遊,雖然對醫師養成的專業知識沒有直接幫助,但可以學到服務的定義、心態。面對街友的態度並非施捨給予,而是平等的,如何交流才能了解一個人、他的困境,才是服務該有的樣子,對於醫師面對病人的態度能建立較良好的觀念。出隊時可以很近距離跟診,看醫生、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師如何跟病人互動,有助於我們年紀小的醫學生們建立起醫生該如何面對病人的形象。
臺大醫學系大三 吳佳蓉學姊
學音樂讓我比較感性,也讓我對情緒的感受比較敏銳,此外,學琴等於是讓我一直接受文化跟藝術,當初面試的考題出了一題圖畫,剛好是我熟悉的一幅畫,所以那時候就講了蠻多內容,這可能是我成功走在這裡的一個跳板吧。
未來規劃的部分,我其實對心理治療還蠻有興趣的,因為我喜歡跟別人聊天、也對情緒比較敏銳,所以我覺得往心理治療的方向去探索會很有趣。
音樂治療方面,有一個TED影片是關於一個人拉琴時,他的腦袋是非常活躍的、像在放煙火一樣。就我所知,音樂治療現在主要是輔助性的,幫助減緩心理或生理層面的疼痛,而我一直在想,如果一個人在演奏音樂時可以讓腦袋放煙火,那如果讓一個病人試著去演奏音樂,是不是也可以產生一些變化?這是我蠻好奇的一個東西,但對於現在有沒有人在做這個研究我其實不是很確定。我對於日後進行相關的研究相當有興趣,也對於音樂和醫療的關係蠻好奇的。
臺大醫學系 陳冠臻學姊
我想當外科醫師的決定不會因為在精神健康、性別、醫學人文的參與經歷而改變,但我仍希望這些經歷能幫自己找到適合的從醫方式。這並非遠大的理想,只是想利用所學來改變面對別人的方式以及將來工作環境的氛圍。另一部分則是大四才決定修習的公衛學程「健康政策與社會原則」,旨在結合公衛、醫療與社會科學,預計展延一年,完成學程並做相關專題。
總而言之,我想利用下學年再進一步接觸其他領域,但我仍希望自己成為醫師,一名他人會主動傾訴的醫師。
Q5: 是否因為自身的醫學背景,而有與他人不同的想法
臺大醫學系大三 吳佳蓉學姊
因為學醫學,有時候會很在意姿勢,特別是學到大體解剖之後就有點職業病,會很在乎現在這個姿勢會不會過度用到某一條神經或肌肉。在大家一直想說「這個樂句怎麼做會怎麼樣」時,有時候我想更多的是,我現在身體往前傾,會不會對施力有幫助。我覺得醫學會讓我偶爾想到一些別人不會想到的事情。
Q6: 在醫學系的時間規劃
臺大醫院Y2 蔡秉軒學長
因為進入醫學系後大部分會當醫生,所以我覺得可以多方發展,多嘗試,在以後很累的時候,才會覺得幸好有了解其他東西。大一大二比較輕鬆,可以往各方發展,加入社團、拓展交友圈;大三大四比較難過,應該開始唸書但會有點想玩;大五大六比較認真念書。求學期間會有很多很開心的事,就跟一般大學生一樣。
臺大醫院精神科R1 蔡佳玲學姊
大一大二必修比較少,可以選有興趣的活動,例如我對醫療法、心理和繪畫有興趣,系上活動如球隊、社團、表演、營隊等。大三大四大部分時間是專心唸書,只剩下一星期練球兩次和長假能出去玩。大五大六時間比較不彈性,白天實習晚上複習案例或準備報告。
臺大醫學系大三 呂宜熹學姊
我還在慢慢學習時間掌控。目前有效的方式是去訂定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情,如《原子習慣說》提到,讓自己習慣做一件事後,身體就會帶動自己去做,可以規劃一整天的routine,就會有「好像要做事」的不舒服感,能啟動你去做事。
臺大醫學系系學會秘書長大五 吳婷茹學姊
我會在學期前先將日程和課程規劃好,給自己一個期限,把每周要做到的事列出來,對時間掌握很有幫助。
臺大醫學系大二 游涵宇學姊
我認為醫服團的工作量不會大到跟課業有嚴重衝突,但若成為幹部有較多事會卡到課業,因此時間規劃非常重要。我覺得面對很多事情卡在一起的狀況,不要慌張,按部就班把所有事情列出來,考量優先順序後一個一個做完,成效可能比較好。
臺大醫學系大三 吳佳蓉學姊
我會把一個禮拜所有時間按小時計算,每個小時都有規劃,讓自己一直在那個節奏上;另一個就是學會放手,大三上在樂團、學業、商業競賽中,我選擇放棄商業競賽。
在時間管理上,身為樂團首席很常需要配合別人的時間,我的做法是訂下自己的底線,一個禮拜中有些彈性的時間,並確定自己一週讀書至少要花多少時間,這些時間是不可以被犧牲的,剩下的時間就是再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