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共篩選出24位學生、最終錄取12位
需繳交有固定格式的個人簡介
第二階段中僅需要面試
校排成績計算包含全部必修科目
(國文與英文計算到第五學期)
111年:校排1%,國英自數A 57級分
110年:校排3%
Q1:何時決定選擇繁星作為升學管道?在繁星及個人申請中是如何做出選擇的?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高一時,我就以臺大醫學系作為未來志向,不論是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的資格都有準備。考完學測後,因不確定個人申請能不能上榜,且繁星推薦的時間較早,所以繁星推薦一階段過了,我就決定以繁星作為主要升學管道。
臺大醫學系大一 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若選繁星就無法選其他申請管道,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把握這次機會。
不過後來我覺得,三年的努力才有了這個機會,就要好好利用它。所以在交文件的最後關頭才決定用繁星作為升學管道。
Q2:你覺得活動競賽經歷對繁星重要嗎?高中時如何兼顧課業與這些呢?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我覺得重不重要取決於參加這些活動競賽的目的。如果是讓面試加分,因為備審資料不算分,且教授沒有花很多的時間詢問這方面,這樣看來應該不算重要。但如果目的是讓自己成長,我覺得還蠻有幫助。自己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在過程中增加能力和抗壓性。參加科展則因為有和評審互動的環節,也使我提早訓練面試技巧。至於如何兼顧課業和這些,良好的時間規劃還是不二法門。
臺大醫學系大一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我覺得非常重要,因為繁星看重的是累積過程,也就是所有學習成績及其他活動。除了競賽活動,參與社團、偏鄉服務,也都非常有幫助。不僅讓備審資料更好看,還因為拓展了視野,在面試時比較講的出東西。
我兼顧課業和這些事情的做法是,把能做的事盡量提早做完,先做必須做的事,讓自己在做這些事情時沒有時間壓力,能慢慢、好好處理它。
Q3:個人簡歷表的準備、心得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第一步把想呈現的內容都列出,再慢慢減少字數,之後讓不同老師給修改建議。我覺得試著把經歷和所發生的事情歸結到自己有很適合從醫的特質,比起強調你有多優秀、多適合當醫師更重要,因為能進來的人都很優秀,自己的經歷不見得特別傑出。
臺大醫學系大一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要盡量把重點突出,把不必要的小經歷刪掉,讓簡歷表是全面的。有時候一部分的經歷如競賽,只要有講到奧林匹亞,就不用提到校內賽的成績。要時時刻刻修正,不要害怕去聽取他人意見。
Q4:繁星面試的準備、心得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通過一階後每天會練習面試考古題,或腦力激盪去想可能的考題來訓練答題的邏輯和完整性。另外,每天也會閱讀人文書籍或醫療相關報導加深自己對醫學、醫師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的理解。我覺得面試的訓練和保持平常心很重要,因為當時面試的方式有點類似突襲。練習方式就是找十幾位同學一起練,輪流當考生,一被問到就得馬上回答三分鐘,然後讓每位同學輪流給回饋。當時我覺得沒有考上還有退路,保持平常心,所以表現得還不錯。
臺大醫學系大一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一定要找到練習的夥伴,可以互相反饋和學習對方的優點,修正自己的缺點。記得多看一些網路上的面試題目及分析邏輯的方法,甚至如何增加自己的人文素養。建議可以看公民和歷史課本,在回答題目會比較有深度。
Q5:當初有準備分科測驗嗎?如何兼顧或著是背水一戰?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學測考完到繁星一階公布期間,有先複習一次分科範圍,大致掌握分科的內容。一階通過之後,改成用一到兩成的時間準備分科,只要保證自己每一個範圍都先了解掌握就好。若繁星不幸落榜,再去刷考古題提升解題速度。不論進行個人申請或繁星,分科不能放掉,光是心裡面想著還有退路就能讓緊張程度下降很多。
臺大醫學系大一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一開始覺得準備甄試時要一起準備分科,但甄試迫近,心情煩燥不安,覺得這時間去準備分科太浪費了,是不是要全力準備甄試比較重要?
如果跟我一樣做不太到兼顧,建議可在準備學測時就用準備分科的深度,可以了解更多題型變化、對分科範圍有一定的了解,學測後就可以全心全意準備甄試。甄試完,發現自己沒有機會時,只要刷一些題目或再看一下觀念,就能恢復到以往的狀態。假如你能兼顧的話,那當然要兼顧!
Q6:怎樣的人適合繁星?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要有足夠的自我規劃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因為繁星申請每年一階的門檻都會浮動,最保險還是讓自己在每學期的每科成績都能穩定在校排前1%附近。在這個前提下,不排斥面試且不想準備生物、化學跑臺的人比較適合繁星。因為繁星純面試的風險真的不算小,要是當天狀況不好,即使實力堅強還是有可能得改走分科。
臺大醫學系大一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我覺得沒有一個特別的人格或是一個特別的個性適合繁星。適合繁星的人就是願意去面對這些問題,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切入一個問題,就是想要去發覺一個最好回答方法中的這種人。假如你今天在人文素養方面這部分,沒有那麼充足。那我覺得你就趁別人在準備這個實驗、準備筆試的時候,好好拿那段時間去看一些人文相關的書,不管是社會學或是公民或是歷史課本。
Q7:面試完到開學前的生活(繁星、個申)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我覺得面試完到放榜的那段時間雖然內心很煎熬,還是得認真準備分科。等到確定上榜後,就能放輕鬆了,拿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完全不需要有壓力。唯一要注意的只有要看臺大行事曆,不然可能會錯過一些活動,例如選課。
臺大醫學系大一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除了讓心情放鬆,還可以找自己未來可能會發展的方向。例如我有去實驗室做實驗,當然也可以選擇分配一點休閒時間,畢竟已在高壓狀態下持續很長的時間,給自己放鬆的時間會比較好一點。多運動、出去走走也是不錯的。
Q8:入學後,身為繁星生會不會受到不一樣的眼光(正、負面)?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個人覺得沒有。不管是用什麼管道,同學都經過相當困難的篩選進來,所以我不覺得透過繁星進來的同學一定特別優秀或特別不優秀,或一定有什麼樣的特質。
臺大醫學系大一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我覺得不會受到不一樣的眼光。大家都是醫學系的學生,大家都是用平常跟同學互動的方式,不需要對這部分抱有猜想。
Q9:給想繁星的學弟妹一些建議吧
臺大醫學系大一 朱蘇彥(東山高中畢)
如果有志繁星進入敝系的話,應該趁著高一的時候確立,因為繁星的資格和在校排名息息相關,所以讀書計畫和時間規劃都很重要。等到準備面試時,大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在面試的高壓環境下,面對時間壓力,要在短時間內答出有組織架構又完整的答案是相當仰賴練習的量的。
臺大醫學系大一吳翊銓(建國中學畢)
我覺得想繁星的學弟妹的話,假如你今天是一年級或二年級,那你就不要怕失敗,就多嘗試多看看。像我一開始覺得我的科展根本沒辦法做到全國賽,但進全國賽的關鍵就是我回家不小心在網路上看到的3D構圖軟體,然後用那個畫出我們的一些氣體感測器之後,我就進入全國賽了。所以我覺得就不要害怕去嘗試,多看看多想想,那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對你未來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