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備備審資料:
(1)SAT、ACT、IB至少其中一項成績證明。
(2)在校成績證明
(3)中文自傳
(4)推薦信2封
2. 注意事項:若考生未達錄取標準,不予錄取意即招生名額可從缺。
Q1:此管道有名額限制嗎?
近年面試時人數約20~30名,每年約錄取一名,但因錄取名額並無限制,會有錄取從缺的情況。
Q2:如何找到準備此管道的相關資源(簡章、考試內容、前輩意見等等)?
我的話是本來就知道有這個管道,並在網路上找到申請的相關流程,但因為這個管道比較少人關注,在準備方面能找到的相關資源其實很少,對於考試內容方面的資料更是幾乎找不到,因此我在準備時主要是參考認識的前輩的意見。
Q3:以你所在國家的高中學制,你在入學徵試的準備(如:備審資料)上有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嗎?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臺大醫學系在備審資料的要求上除了比較常見的自傳、在校成績外,還有「SAT、ACT、IB至少其中一項成績證明」這項規定,相比臺灣其他學校的醫學系,只有臺大有這個要求,若要申請臺大醫需特別注意。
Q4:如何準備二階口試?
生物跟化學的部分我主要是讀原文書,但因實際口試題型很活,不易準備,因此我覺得盡力就好。此外,我覺得對長期旅居國外的學生來說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內容是中文。像面談就是全中文,生物半中半英,化學則是純英文口試,需將中文提升至可以日常對話的程度。
Q5:課業、人際及文化上有適應不良的地方嗎?
在課業上,因為如生物、化學等主科主要會以英文授課,一年級除了微積分以外的主課程內容也不會跟國外高中程度相差太大,因此我覺得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微積分會比較難一些。
文化上,我認為跟歐洲的上課文化相比,我一開始會覺得某些課程內容滿沒用的,不像在歐洲,你學的東西一定跟你想做的事情有關係,但在台灣上課,即使是必修仍然會遇到和醫學沒那麼相關的課,不過這大概只有在大一、二會遇到,大三以後就主要都是專業課程了。
Q6:給學弟妹們的建議?
我會建議學弟妹們及早整理好備審資料,以此管道申請的話大約每年1~2月時會需要將備審資料送至駐外使館,而國外大學申請時間多會落在這之前,所以我會建議各位在整理申請國外大學的備審資料時就一起準備台灣學校的備審資料。此外,如果你是適用美國學制的話可以去考一下AP,將來入學在課程抵免時滿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