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 AM CHANNEL
比賽分享 > 香港STEM教育聯盟-未來工程師大賽 (小學組)
注意:部分網頁只開放給校內同學,請按要求登入學校Google帳戶。
比賽分享 > 香港STEM教育聯盟-未來工程師大賽 (小學組)
2020-2021 (第3屆)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 的「未來工程師大賽」已舉辦至第三屆,是學界具代表性的「工程」相關比賽。
受疫情影響,大會本年未能安排實體匯報及問辯,但仍需學生完成創作並以影片方式介紹。
比賽海報
比賽介紹
歷時超過一年,我們的生活被疫症包圍。本屆題目設為「疫後創未來」,參賽作品需是抗疫期間或在家電子學習期間啟發的一件作品,參賽組別 (1-4人) 需要製作一條5分鐘內的短片,展示小組的科創作品及回答指定問題。
評審準則
評審委員會由工程學系教授、專業工程師擔任,首席評判為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聯盟副會長黃錦輝教授。
評分標準﹕洞悉及表達難題(35%)、科創知識運用(30%)、創新性(25%)、影片美觀(10%)
手機瀏覽者注意!瀏覽影片或會耗用較大數據用量。
後記 (按此開啟)
受疫情影響而不建議留校,同學主要把握小息時間進行這些小小的「STEM Project」。在有限的時間內,同學仍不放棄,主動通過問卷調查訪問校長、老師和家人,從中發現了以上問題!訂定範圍後,同學再設計解難方案,利用「工程設計循環」動手製作科創成品,過程中他們亦應用到數學、科學知識及編程等技巧。他們最後更化身編劇及演員,自行寫好對白及場景,再邀請電腦哥哥協助完成影片拍攝。他們的堅持和投入值得我們的欣賞和學習呢!
由前港大校長徐立之教授領導的「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舉辦的這比賽,是在全港學界比賽中甚具代表性的「工程」相關比賽。「工程」對小學生來說看似遙不可及,但其實它的本質是強調以不同方式解決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故此在小學階段往往會以「工程設計循環」(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的導向 進行解難研習,從中讓小學生開始建立「工程」的思維。
由第一屆比賽開始,科學小先鋒已派代表參賽,惟第二屆比賽因疫情導致大部分時間停課,科學小先鋒沒有派隊參加。我們都期待參與這盛事,因它提供了機會讓同學更多關心自己的社會,並思考如何靈活善用自己擁有的數理科技知識和能力去協助解難。傳統上同學更需面見評審及其他比賽隊伍,在講台上向眾人匯報、接受問辯,又向其他隊伍提出疑問。這絕對能提升同學的匯報技巧、膽量、協作、以至應變等能力!我們未來亦會繼續視乎學生的成長需要,選擇參與更多此類型比賽,繼續開拓學生的眼光。
備註:
19-20年度「第2屆」:受疫情停課影響,我們未有派代表參與此屆賽事。
21-22年度「第4屆」:由於賽事改於8月進行,未能配合學校情況,我們暫沒再派隊參與此項賽事,改為參與其他校外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