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 AM CHANNEL
比賽分享 > 香港STEM教育聯盟-未來工程師大賽 (小學組)
注意:部分網頁只開放給校內同學,請按要求登入學校Google帳戶。
比賽分享 > 香港STEM教育聯盟-未來工程師大賽 (小學組)
2018-2019 (第1屆)
香港STEM教育聯盟 首辦「未來工程師大賽」,學生須化身創客 (Maker) 製作智能成品,並須到大學現場進行問辯。
在芸芸參賽隊伍中,CCL科學小先鋒的同學成功通過初審,最終在決賽脫穎而出奪取獎項。
比賽海報
比賽介紹
題目為「智慧公民」,同學需動手製作一件作品,有助香港與內地居民 的更緊密交往。
參賽組別 (1-5人) 須提交智能作品及作品說明供初審,入圍決賽隊伍須於現場向工程界專家展示自己的智能作品,並接受評判、在場師生的提問。
比賽最後共有來自42所學校的65支隊伍報名參賽,初審後選出共33隊參加決賽。
評審準則
評審委員會由工程學系教授、專業工程師擔任,首席評判為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聯盟副會長黃錦輝教授。
評分標準﹕
創新性 (20%)
實用性 (20%)
技術水平 (20%)
美觀 (20%)
演示及回應 (20%)
匯報問辨現場情況
手機瀏覽者注意!瀏覽影片或會耗用較大數據用量。
學生:孔若谷 (小六)、魏芷菁 (小五)、趙殷祈 (小五)、蔡奇均 (小四)、陳梓媛 (小四)
獎項:三等獎
後記 (按此開啟)
參與這比賽是科學小先鋒的新嘗試,大部分同學均表示,過程中最深刻的是他們在決賽需要站在台上,匯報後要回應專業評審和其他比賽隊伍的提問,的確十分緊張!不過由於探究過程由同學主導,同學都十分掌握自己的作品,所以面對不同的提問時,隊員彼此配合,最終都能一一解答。他們亦要認真聆聽別人的匯報,再思考有質素的問題去提問他們。雖然過程緊張得很,但賽後同學都大呼興奮,眼界大開,更明言希望來年繼續參與!
由前港大校長徐立之教授領導的「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舉辦的這比賽,是在全港學界比賽中甚具代表性的「工程」相關比賽。「工程」對小學生來說看似遙不可及,但其實它的本質是強調以不同方式解決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故此在小學階段往往會以「工程設計循環」(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的導向 進行解難研習,從中讓小學生開始建立「工程」的思維。
此比賽提供了機會讓同學更多關心自己的社會,並思考如何靈活善用自己擁有的數理科技知識和能力去協助解難。同學更需面見評審及其他比賽隊伍,在講台上向眾人匯報、接受問辯,又向其他隊伍提出疑問。這絕對能拓闊同學的眼光,亦能提升同學的匯報技巧、膽量、協作、以至應變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