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 AM CHANNEL
持分者推廣 > STEAM教育的發展背景
注意:部分網頁只開放給校內同學,請按要求登入學校Google帳戶。
持分者推廣 > STEAM教育的發展背景
「STEAM」是 科學 (Science)、科技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藝術 (Arts) 及數學 (Mathematics) 的簡稱
「STEAM教育」代表這些學科的整合,而非各學科的獨立發展
因應科學科技急速發展、社會需要和廿一世紀經濟的轉變,整合這些互有緊密關連的學科有利裝備學生應對社會及世界的轉變與挑戰
2015年,政府的施政報告首次提出要推廣STEM教育;及至2022年10月,施政報告明確指出須在STEM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入藝術(A)元素
在香港,小學藝術教育主要包括視藝和音樂兩個範疇。一般相信,在設計STEM活動時考慮「藝術技能的發展」或「美感呈現的要求」就是STEAM了,這亦是對過去STEM教育偏重數理的一種平衡。誠然,這也是不錯的,然而我們對 A (藝術) 的理解卻是多加一重——因為藝術教育中,「創意」的培育也是極重要一環,因此,徐小STEAM教育中的 A (藝術) 更是包含了「創新思維」及「創意策略」在其中,這種發展正正完全配合STEM教育重視以創新去解難的導向。
徐小過去發展STEM教育時,其實一直有把 A (藝術) 元素滲入當中,甚至過往發展STEM的核心小組亦包括視藝科主任在其中;現在提出STEAM,就是希望更有系統地發展上述理念。
STEAM教育不是要培訓學生成為工具使用員、電腦編程員、機械人控制員等,也不希望把小學教育「中學化」,以免揠苗助長。我們是通過教學法和那些學習工具,發展學生內在的知識、技能與態度——這些才是我們更為重視的。
更有系統地說,STEAM教育其實是為了:
培養學生對 STEAM 的興趣、
讓學生建立穩固的 STEAM 知識基礎、
加強學生對不同 STEAM 學科知識與技能的綜合和應用能力 及
培養學生的廿一世紀技能 (如:創造力 、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開拓與創新精神等)
2015-16學年:
重新編寫常識科的科學與科技活動,以發展學生「科學素養」及「科學過程技能」為主,並引入POE教學策略
開始重整資訊科技科課程,並逐步引入「計算思維-編程」教學內容
2018-19學年:
正式於課程、跨學科合作、學習活動、氛圍營造及教師培訓等多個範疇重點推動STEM教育
成立「核心小組」及「執行小組」推動上述發展,小組由 課程發展統籌 領導,成員包括科統籌 (數學、常識、資訊科技、視藝)、圖書館主任 及 各相關科目老師代表
2019-20學年:
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 (QEF)」撥款,藉此進一步實踐及優化我們的STEM教育計劃
面對教學新常態持續進行調整,包括利用網絡發放更多STEM資源及進行STEM活動
2021-22學年:
22年7月,學校三年發展計劃正式完成,為更有系統地讓「創意元素」融入STEM教育,我們決定以STEAM教育為未來持續發展方向,而這決定正好與教育局及後提出的理念一致
2022-23學年:
正式成立新行政組「STEAM教育組」,取代原有的「核心小組」及「執行小組」,由 STEAM教育統籌 領導,專注推動本校STEAM教育
本校成功申請政府資科辦的「奇趣IT識多啲」計劃撥款,撥款旨在進一步發展學校的編程教育
本校會讓STEAM教育在已建立的根基上,按校本情況持續深化發展
2024-25學年:
本校成功申請政府數字辦的「奇趣IT識多啲」計劃(第二輪)撥款,撥款旨在持續發展學校的編程教育 (按此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