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減性別薪資差距

民進黨

為結構性改善性別薪資差異,未來我們將會持續強化女性參與決策,並提升女性勞動價值,性別薪資差異之主要原因來自於工作上的性別區隔,無論是水平上的升遷天花板或是垂直的職業性別差異,皆導致女性平均薪資不如男性。因此,首先,我們需要使用CEDAW中的暫行特別措施,透過加速男女實質平等的積極措施來達到提升女性在「決策層」與「管理層」參與,透過法制化提升女性在公領域參與地位,包括透過鼓勵上市櫃董事單一性別不少於三分之一,讓公司在評鑑時可以穫得加分等方式,來鼓勵女性進入決策與管理階層;接著,提升照顧、服務等女性較多的產業薪資,使不同產業類別的女性都能夠有較好的薪資環境;最後,改善勞動條件與消弭性別薪資差距,未來將修法明定特定產業薪資透明化,讓勞工得以爭取薪資權益。

婦女新知基金會

肯定修法明定薪資透明化,不過承諾僅限特定產業,至於限特定產業的原因及規範範圍並未說明;關於提升女性集中產業的薪資,也予以肯定,然並未說明具體作法,難以評估成效;至於「上市櫃董事單一性別不少於三分之一,於公司評鑑時列加分項目」一項,令人困惑,因為此項加分目前已存在於金管會證期局公司治理中心公布的112年度的公司治理評鑑指標編號2.6,已實現的作為不應列為未來承諾,期待有更進一步策進作為。

國民

職場環境中的性別平等一直是國民黨十分關心和重視的議題,縮減性別薪資差距更是促進性別實質性平等的重要指標之一。國民黨承諾會提出政見縮減性別薪資差距,我們將在立法院第11屆會期內鼓勵黨內委員積極針對「禁止上市上櫃公司僅因性別、族群等無關職務能力之標準而對員工有同工不同酬之差別勞動待遇」提出修法版本,並要求上市上櫃公司在依據《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規定揭露公司薪資報酬政策、全體員工平均薪資、董監事之酬金等相關資訊時,一併統計公告全體男性員工平均薪資、全體女性員工平均薪資、男性董監事平均薪資、女性董監事平均薪資等數據資料。 

婦女新知基金會

承諾縮減性別薪資差距,不過具體作法上,禁止差別待遇的修法,與現行《性別平等工作法》與《就業服務法》內容重複,且保障範圍比現行法規更小。承諾修法公開的薪資資訊極為有限,且薪資透明化能否縮減性別薪資差距的關鍵在於,讓每個人能夠比較身處同一職位者、或提供相近產值的勞動付出時,能獲得的薪資金額或範圍,且能夠比較這當中是否有明顯的性別差距。僅公佈平均薪資等有限資訊,恐無任何實質效果。

民眾

支持縮減性別薪資差距,承諾透過推動薪資透明化,要求上市櫃公司應揭露員工性別薪酬的水準及調整資訊,落實企業 ESG 責任。當選後將透過提高勞動市場薪資透明度,鼓勵企業投入友善職場環境之外,逐步輔導各產業同工同酬,縮小性別薪資差距,真正促進職場性別平權。

婦女新知基金會

承諾將推動薪資透明化,但具體作法、範圍與欲達成目標顯得空泛。

時代力量

改善女性從業人員的勞動條件向來是時代力量支持的核心價值,我們承諾將會推動縮減性別薪資差距。

針對性別薪資差距,我國雖已於性別平等工作法第 10 條第 1 項規定:「雇主對受僱者薪資之給付,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其工作或價值相同者,應給付同等薪資。」違反者並得依同法第 38 條之 1 ,裁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惟,根據勞動部統計處於今年 3 月 20 日發布之統計指出,111 年男性受僱員工與女性受僱員工兩性之間的薪資差距仍為 15.8%,可見目前之立法作為,其效果誠屬有限。

有鑑於歐盟今年 5 月 10 號甫發布的薪資透明度指令(Directive 2023/970),即是針對男女薪資差距之問題,就資訊透明度與執行機制的部分來做立法政策上的強化。此一目標不僅與 ESG 的目標相呼應,更可以藉此導入市場自我調節的機制。因此我們將參考該指令之內容,分別就「薪資給付透明化之雇主義務」、「員工知情權」、「雇主應建立客觀薪資計算結構」、「雇主就性別薪資差距負有公開報告及說明之義務」等面向來進一步要求勞動部推動改善男女薪資差距。

婦女新知基金會

肯定具體承諾縮減性別薪資差距,且具體地指出將參考歐盟薪資透明度指令(Directive 2023/970),分別從四個面向強化政策立法。

台灣基進

台灣基進承諾,透過制定「薪資透明化」制度以縮減性別薪資差距,並在四年內積極與企業展對話溝通,針對薪資差距因素對症下藥。

勞動部調查,歷年來台灣兩性平均薪資差距相較美、日、韓等國為小,2022年台灣為15.8%,低於日本之30.6%(2021年) 、南韓30.2%(2021年)及美國17%。台灣薪資差距在OECD國家排名倒數第8名,主計總處2022年數據顯示,工業及服務業男性勞工平均月薪6萬1150元,女性勞工月薪卻僅4萬9809元,除了女性普遍較集中服務業、住宿餐飲業等低薪行業所致。目前「性別工作平等法」雖已明定薪資不能因性別而有所差異,但礙於我國企業的薪資保密文化,也造成勞動者不清楚自己薪水應該在哪個位置,沒有議價空間。

我們仍不能忽略造成男女因為性別、工作性質、類型、年資、學經歷造成薪資差距,更值得注意的是,多項調查研究顯示出,「生育」與「家庭需求」更是影響男女薪資差距的重要因素。

Google、IBM等大企業直接實施「薪資透明制」,德國、冰島也透過立法讓薪資更透明,台灣卻僅在「就業服務法」規定召募職缺薪資4萬以下必須揭露,這樣的規範僅對於初入職場的就業者有保障。男女薪資差異隨著年齡增長就會逐漸拉大差距。

故台灣基進主張,要解決男性與女性職場上的薪資差距,應立法實施明確的「薪資透明制」,並通盤檢討與職場薪資相關的所有法規,並要求雇主填寫同工同酬檢核表。在立法過程中,政府務必與社會、企業展開對話溝通,充分落實政策宣導,正視男女薪資差距之因,除了將薪資透明化納入制度,也將男女各薪資差距因素納入修法之一。台灣基進承諾在四年內提出上述政策修訂,並透過跨院、跨部會合作,消除依性別分類的水平及垂直職業隔離,縮減女性及男性收入的落差。

婦女新知基金會

肯定具體承諾四年內提出立法實施明確的「薪資透明制」,通盤檢討與職場薪資相關的所有法規,並展開政府、社會、企業的溝通對話。

親民黨

親民黨願意與其他政黨在國會中討論相關法案,方向上支持縮減性別薪資差距。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短期目標:

參考美國正剛施行的《薪資透明法》(Wage Transparency Law,推動立法要求企業徵才薪資透明化,並提供調薪標準依據。

性別薪資差距還受到婦女年齡和生活事件的影響,因此政策鼓勵民眾平均分攤育兒責任。2021年7月起,政府以公務預算提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成數及放寬申請期間彈性等政策後,申請育嬰留停的男性者倍增,顯示台灣社會男性並非因自身性別框架而不願分擔育兒工作,而是有維持家計的現實考量。

因此小歐盟提出,雙親中,首次申請育嬰留停者,皆可請領投保金額的全額。舉例來說,當母親申請領育嬰留停三個月時,第一個月可以領到投保金額的全額;換父親申請育嬰留停三個月時,父親在第一個月亦能領到投保金額的全額。以此鼓勵雙親平等參與育兒。

長期目標:

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建立健康的產業結構:目前以出口為主的半導體產業,撐起了台灣半邊經濟支柱。根據行政院公布的2023性別圖像裡,顯示男理工、女文組的性別隔離現象,並反映於職業性別隔離造成薪資落差。此外,幼兒園長女性佔九成以上,然大專院校校長的女性比例僅剩9.4%,且女性校長比率與教育等級成反比。顯示台灣社會依然認為教育教養兒童,女性較為擅長或較有意願。為此,政府應從教育方式調整,協助學生於教育階段選擇科系時,便打破性別迷思,進而衡平各科系、各產業的男女比例。另外也應提升非科技業行業別的發展條件,使各產業的投入者性別比例不致落差太大,造成產業別的薪資差距。

因應臺灣小型微型企業眾多,提高對微小型企業推動性平及友善親職職場的鼓勵與補助(如:育嬰留停、家庭照顧假)。加強監督中大型企業,建立完善的職場性平評鑑制度,每年公布未達評鑑標準企業名單,鼓勵友善企業。並連結國家性平資料庫,檢視女性及親職回歸職場/職位/離職比例。

婦女新知基金會

承諾縮減性別薪資差距,並具體指出將參考美國《薪資透明法》推動立法,也是唯一提出將透過親職友善職場、打破教育過程中性別刻板印象等多項作法縮減性別薪資差距的政黨。

【建議與對話】提高育嬰留職停薪第一個月津貼的作法,鼓勵父親請「較長」、「較多」育嬰假的效果可能有限,現狀即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超過六個月者,女性為多;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未達六個月者,男性為多的現象,若育嬰留職停薪第一個月津貼可領全數收入,確時能鼓勵父親至少申請一個月育嬰留職停薪,無法改善「六個月有津貼」以及「無津貼」期間多數仍是女性在請的情況。

綠黨

台灣綠黨將致力於縮減男性與其他性別之間的薪資差距。

民間團體整體回應

婦女新知基金會

8個政黨皆承諾縮減性別薪資差距。

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基進等6個政黨,皆指出推動「薪資透明化」或「揭露薪資報酬政策、水準與調整資訊」是縮減性別薪資差距的關鍵,不過各黨提出的具體推動策略上落差不小。

時代力量明確指出將參考歐盟薪資透明度指令,從各面向強化立法政策;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是唯一結合多項作法的政黨,包括薪資透明化、親職友善職場、打破教育過程中性別刻板印象,以縮減性別薪資差距;台灣基進亦有具體承諾,四年內提出立法實施明確的「薪資透明制」。

民進黨承諾將修法明定薪資透明化,不過承諾僅限特定產業,至於限特定產業的原因及規範範圍並未說明,提升女性集中產業的薪資之主張,也予以肯定,然並未說明具體作法,難以評估成效。

國民黨僅承諾修法公佈男女平均薪資等有限資訊,恐無任何實質效果,民眾黨回應亦顯空泛。

其中,民進黨與國民黨皆以目前在執行中的政策或法規,當作未來承諾方向,把已經做完的事說成以後要做的事,令人困惑,期待有大步向前的策進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