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91.04.19

文心輔訊34期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蔡政明校長

有則故事:曾經有四個和尚,參加了禪宗的「不說話修鍊」,在修鍊的過程中,必須點燈;而四個人中,有三個和尚道行較高,其中一個較淺自然點燈的工作落在道行較淺的和尚身上。

「不說話」的修鍊開始之後,四個人圍著那盞燈盤腿而坐;進行修鍊;經過了好久,四個人都靜靜的不作聲,因為這是不說話修鍊。後來油燈中的煤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沒有油了!快要熄掉,管燈和尚非常著急,這時,突然來了一陣風,燈火左搖右晃,幾乎要熄滅了,管燈的和尚忍不住大叫:「糟糕!火快熄了!」

本來其他三個閉目打坐的和尚,始終沒有說話,聽到管燈和尚的喊叫聲,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個和尚立刻罵他說:「你叫什麼?我們在做不說話的修鍊,怎能開口說話?」第三個和尚聽了之後非常生氣,罵第二個和尚說:「你不也說話了嗎?實在不像話。」第四個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終默不出聲的安然靜坐;可是過了一會兒;他睜開了眼睛,很自豪的對其他三個和尚說:「只有我沒有說話!」

這四個參加不說話修鍊的和尚,為了一盞燈,先後都開口說話了,最好笑的是有三個得道的和尚在指責別人「說話」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自己也犯下了「說話」的錯誤。

在我們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和過失;卻看不見自己的錯誤,這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毛病;如果每個小朋友都能時時體諒別人,也常常注意自己是否有同樣的錯誤,那麼便能以包容心和同學相處,便會覺得快樂。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就是告訴大家看到別人的優點,要學習,發現別人有錯,就把它當作一面鏡子,作為改進自己,追求進步的警惕,記著:「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願大家共同勉勵!.

活動花絮

教務處

△4月2日台中市第29期兒童文學創作專輯複評會議,於本校舉行,預定五月中旬出刊

△本校參加台中市29期兒童文學創作專輯成績

六年級童詩第一名

△△6─11 王 珩 李先雯老師指導

六年級童詩佳作

△△6─12 賈曜宇 楊華玲老師指導

六年級童詩佳作

△△6─12 何念萱 楊華玲老師指導

五年級童詩入選

△△5─8 林昱任 黃秀珠老師指導

五年級童詩入選

△△5─3 林晏印 劉美慧老師指導

五年級童話佳作

△△4─2 游嵐琦 王素貞老師指導

三年級散文佳作

△△3─4 蔡昱廷 張曉敏老師指導

三年級散文佳作

△△3─14 石謦榮 林光美老師指導

二年級童詩佳作

△△2─10 吳宗睿 許淑娥老師指導

訓導處

△3/6台中市中小學聯合運動會男甲組四百公尺接力第一名

△3/6台中市中小學聯合運動會女甲組跳高第二名(破記錄)

△3/17市長盃桌球賽高年級男生組團體賽第一名

△3/17市長盃桌球賽中年級男生組團體賽第一名

△3/17市長盃桌球賽中年級女生組團體賽第一名

△4/4辦理慶祝婦幼節活動,當天有模範兒童與健康兒童的表揚,更有園遊會與跳蚤市場等活動,全校師生洋溢在熱鬧歡笑的氣氛中。

總務處

△校園前庭綠化美化已完工,使校園更加美觀。

△三、四年級各班之窗簾近日內將全面清洗。

輔導室

△辦理「尋找教學新生命─生命教育課程的體驗與實踐」講座,邀請竹師實小莊麗卿老師蒞校與全校老師做經驗分享。

△辦理愛心媽媽集集生態研習,除了參觀特有生物保育中心,並拜訪武昌宮、向日葵花園、綠色隧道,是一場豐富的生命之旅。

△辦理愛心媽媽撕畫研習及讀書會,不斷的成長進步。

幼稚園

△3/27三月份幼兒慶生會

4/24四月份幼兒慶生會

△3/29校外參觀教學活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遊覽參觀。

大 考 驗

    • 小寶離家出走驚魂記

小朋友!小寶要離家出走了,我們看看他會碰到什麼危險和困難,看看他是不是能順利回家。

遊戲說明

★參加人數:二人以上

★準備用具:每人準備一個棋子及紙牌六張(墳上1~6數字)

★遊戲規則:1.猜拳決定誰先出發。

2.抽紙牌,抽到幾號就走幾步,並按照圖上的說明做動作。

3.誰先走回家的就是勝利者;其餘的人繼續比賽。

    • 離家出走

出門沒有留言給爸媽。

(退回原點)

進入電玩場所,被警察抓回來。(退三步)

在路上遇到搶匪,身上的錢都被偷了。

(退二步)

不小心被小狗追咬。(退一步)

在公園遊盪

,接受陌生人的邀約,到別人家去住。

(退三步)

晚上找不到睡覺的地方

,睡不安心

,怕見到鬼

(退二步)

想到爸媽著急的樣子,趕緊打電話報平安。(進二步)

沒有錢吃飯

,把肚子給餓壞了。(退二步)

生病了,沒錢沒健保卡看醫生。(退一步)

回家了

給家長的叮嚀

學齡兒童失蹤原因中,逃家位居第一位!探究小朋友逃家的理由不外是:玩得太晚、考試考不好或做錯事怕責罰而不敢回家。由於兒童逃家在外常會遇到許多危險和陷阱,為了保護孩子,建議家長與師長平時可以讓孩子知道:

    • 不論發生什麼事您一定會傾聽,並支持與幫助他。

    • 做錯事會責罰並不代表不愛他!讓他知道父母、師長不會因為他犯錯便不再喜歡他。

提醒您,父母無論再怎麼忙也要抽空瞭解與關心孩子的生活,良好親子關係與適當的溝通是最佳預防兒童失蹤逃家的方法。

與時間競賽的人─陳 俊 翰

◆六年10班葉師榕

陳俊翰小時候得了先天性脊椎性肌肉萎縮症」,生下來四個月連坐都不會坐,別說走路了,但他的父母不死心,帶著他四處求醫,甚至遠赴美國和日本求診,結果都得到令人失望的答案,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反而以更多的愛來照顧特殊的他,正因為如此,所以他風趣幽默又聰明。

他六年級時,因一場感冒,併發了肺炎,呼吸倚賴氧氣罩、全身上下插滿了管子,病痛的折磨讓他一度失去求生的意志,媽媽和老師不斷的為他加油打氣:「俊翰,你要堅強的活下去。」耳邊殷殷的呼喚支持他戰勝病魔,雖然他曾經和死神交戰過,但是他贏得了漂亮的一仗。

陳俊翰雖然因肌肉萎縮症導致脊椎側彎呈「S」形,但是他很樂觀,雖然他字寫得慢,一個小時最多只能寫70到80個字,但是他寫的字是一筆一劃,絲毫不馬虎的寫,先看看他寫的功課,多麼工整;然後看看他寫的數學作業,多麼整齊,再看看他寫的作文,多麼流暢;他不會因為自己行動不便而不參與班上或是學校的活動,反而把自己看成一般人一樣,不去不行呢!新竹高級中學一年18班,正是因為有他存在,受到他的感動而奮發向上、樂於助人,甚至全年級班平均除了資優班外的第一名。

我覺得陳俊翰不但樂觀開朗,而且奮發向上,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現今大家動不動就想不開要自殺,看到陳俊翰的奮鬥故事實在值得省思。如果陳俊翰沒有愛他的父母、師長和同學,今天,說不定他的世界會因此而黯然無光,甚至失去了奮鬥生存的勇氣。「生活中有愛會使人變得不平凡。」

臺灣早期的童玩

◆施素貞老師

如果現在沒有了電視卡通、電動玩具、口袋怪獸、芭比娃娃、凱蒂貓和麥當勞,小朋友想想看你們的童年會是怎樣的色彩呢?

早期的臺灣是個典型的農業社會,物質缺乏,生活困苦,沒錢買玩具,所以,早期的孩提玩伴,便從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植物、泥土、鐵罐、廢棄紙張……等做玩具的材料中,自己動手做成各式各樣不同造型的玩具,甚至更發展出琳瑯滿目的各式玩法。

小朋友們對早期的童玩一定很陌生,在此介紹幾種早期台灣三四十年前,爸爸媽媽們孩提時期常玩常見的童玩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

1.踩高蹺

是小孩子在觀賞傳統的遊藝表演時最喜歡看的一項活動。一些踩高蹺的高手可以不抓竹竿就可以控制住竹竿的來去方向,帶著竹竿可以走過一街又一街,也可以踩著竹竿大步大步地跑,或是跳過水溝,甚至利用竹竿翻牆呢!

小孩子玩的高蹺是在竹竿上離地適當的距離釘上一木板,可以讓小孩的腳踏得牢的,小孩最喜歡踩著它去踩水、過水溝,反正都不怕弄濕腳,也不會弄髒鞋襪的。另外還有一種就是用兩個奶粉罐,左右各用鐵釘打個洞,然後穿上繩子就成了,走路的時候,腳底踩在罐頭上,雙手提著繩子,把繩子拉緊,抬腳踏步時把繩子連同鐵罐提起來,這樣就可以一步一步向前走了,這種高蹺,踩在水泥地面時,會發出﹁叩叩叩﹂的聲響最有趣也最好玩了。

2.打彈珠

很少兒童在小時候沒有摸過彈珠的,如果男生們不十分排斥的話,連女生有時候也跟男生一起玩。對幾十年前的兒童而言,彈珠算是不便宜的玩具,一粒要賣一毛錢,但兒童們愛玩,也愛收集彈珠,因為彈珠有許多種玩法,玩起來都樂趣無窮。更重要的是,彈珠是一種所有兒童都公認且可以流通的財產,誰的彈珠多,在心中就越覺得驕傲得意,因為這意味著他有不平凡的技術。玩的方式有很多種,像在地上畫各種不同的圖形,把大家決定好各出多少粒的玻璃彈珠放在圖形中,然後再畫出投擲線。按照決定好的先後順序開始玩。向放在圖形中的玻璃彈珠或彈或擲,要能夠很準確的擊中圖形內的玻璃彈珠,並打出圖形外,就可以贏得那顆被打出圖形外的彈珠,而可以繼續玩下去。但是,假如自己的彈珠留在圖形內的話,就被淘汰出局;如沒有打到或是沒有將彈珠擊出圖形,這樣就得換下一位開始玩。玩玻璃彈珠遊戲,因為每種玩法不同,也就有各種不同投擲方式。

3.打陀螺

台灣兒童玩的陀螺,有木頭陀螺、化學塑膠陀螺和鐵陀螺。塑膠製的陀螺是小小朋友用手旋轉玩的,稍大的小朋友便玩鐵陀螺或木頭陀螺。木陀螺的材質十分重要,通常是選用硬材,如龍眼木或番石榴樹;抽陀螺的繩子則要結實,且不會滑動,所以細麻繩最合適。流傳至今,處處可見改良式的陀螺,有彩色塑膠成形的,有彈簧帶動、電動的等等,琳瑯滿目。在抽陀螺之前,先用繩子妥善地纏繞,連拋帶抽,陀螺才會在地上旋轉起來。方法有水平及垂直兩種,水平是彎身從身後前拋出陀螺,再順帶一拉,陀螺便會沿地面水平前進旋轉,垂直則是使陀螺從天而降,將陀螺由頭頂上方用力抽打,它便會在原地旋轉,當然也比較不易學會。

每年台灣都會舉行陀螺大會,在民俗技藝表演的會場上,十二公斤以上甚至四十公斤的陀螺是常常可見的。陀螺不僅在中國流傳久遠,還傳播到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真是一種好玩的遊戲。

4.灌蟋蟀

灌肚埤仔有人又叫灌肚猴。肚埤仔最喜歡土壤乾燥的地方。找到洞之後,首先用手將土堆撥開,就可以看到約手指大的洞口,然後拿已經準備好的水桶及汽水瓶裝滿了水,瓶口對準洞口往下灌,灌的時候不可以出聲音,也不可以被肚埤仔看到,如被它看到,肚埤仔就退縮不敢出來,灌肚埤仔一定要有耐心,水一定要一瓶接一瓶往地下灌,時間一久,肚埤仔就會跑進瓶子內,然後再將肚埤仔抓出來。每當看到肚埤仔跑出來,那種既滿足又跳躍的成就感,令人回味無窮。

5.跳房子

在地面上畫十個圓圈,依序編上號碼,然後在頂點的地方畫上兩個相連的四邊形,做為(天空)。參與遊戲者先把自己的石頭或瓦片丟進一號圈圈裡,然後開始跳。一單腳、二三雙腳、四單腳……依此類推。有石頭的地方不能踩。跳到天空以後就轉身,依照同樣的方法跳回來,並且撿回自己的石頭或瓦片,就算過了第一關,第二次把石頭丟進二號圈圈裡……過完十關者,就是優勝者。

6.玩沙包

沙包在早期的每個家庭裡,都可看到它的蹤影,因為它是如此的活潑、有趣。而且自己動手作沙包,更能啟發與培養創造力。一放雞、二放鴨、三分開、四相疊、五搭胸、六拍手、七圍牆、八摸鼻、九揪耳、十拾起。

7.辦家家酒

辦家家酒時,通常是三五個小朋友一起玩,每人分工合作,女生天性使然就開始(辦桌),拿沙子當飯、草當菜、樹葉當金錢、牛奶罐加水當沙拉油、石頭當麵包、硬紙當碗盤、樹枝當筷子,反正可以用的東西都派上用場。不一會兒功夫,豐富的菜色盡出。還有誰當媽媽、誰當爸爸、誰當姐姐,更是有模有樣的喊叫,更妙的還有司機、車掌小姐,等等……真是有趣極了!

8.編動物

在早期學童欠缺玩具時,竹葉、椰葉,彌補了一些缺憾,竹葉可編成公雞、竹葉舟,椰葉可編成蚱蜢、喇叭,吹奏出ㄅㄧ ㄅㄚㄅㄧㄅㄚ的聲音呢!

另外還有竹蜻蜓、水槍、竹錢筒、扯鈴、捏泥巴、紙風車、紙船、紙飛機、尪仔標、瓶蓋搖鈴、跳橡皮筋、踢毽子……等。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漸漸富裕起來,也漸漸的遺忘了自己做玩具的樂趣,希望藉著介紹這些有趣的童玩,能激發小朋友親手製作玩具的興趣,並利用豐富的想像力不斷的製造新玩具新遊戲,使生活充滿新希望,童年生活過得更充實美好。

有 獎 徵 答

( )1.那一種童玩需要將水注入土中,引牠出洞(1打彈珠2灌肚猴3玩沙包)

( )2.打木陀螺時,用何種繩子效果較佳?(1細麻繩2粗麻繩3塑膠繩)

( )3.打彈珠時,自己的彈珠擲在圖形內時,結果會如何?(1淘汰出局2得到冠軍3賠50顆彈珠)

( )4.跳房子跳完幾關算是優勝者?(1. 8 2. 9 3. 10)

( )5.下列那一種童玩自己可以單獨完成?(1辦家家酒2編動物3打彈珠)

巧言妙語觸動子女心

(節錄自網路)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

張兆球博士

當孩子升上中學後,父母往往感到難以和他們溝通。很多時候,一句善意的提醒,也會被子女視作干涉。但是,作為父母的,那個不擔心子女的成長?怎樣說話才能令青春期的子女受教,是每個父母均急欲解答的難題。

要減低子女抗拒的心理,父母首要做到的是要令他們感到受尊重。十多歲的孩子,大多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他們希望有自己的主見,所以在和他們溝通時,要因勢利導,不能處處擺出訓示的姿態。

激勵子女主動學習

若要子女自動自覺地學習,家長式的催促只會令他們反感。你可以試行鼓勵他們自己訂立學習的目標。你可以問他們:「期考快到了,今次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你要加緊努力。你的目標是要考取怎樣的成績呢?」說畢後,請你靜聽孩子的答案。

如果他說:「要有點進步吧!」這樣的答案太含糊了,意義不大。你要追問他:「這是好的,但要進步到甚麼地步呢?你希望那些科目獲取甚麼分數?」如果他說:「我希望每科都考95分。」對大部份學生來說,這是太難了,不易達到。你要引導他訂一個實際一點的目標。如果他說:「每科都合格吧。」這又未免太容易了,沒有挑戰性。父母的角色,是要引導孩子訂立一個具體、可行但又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有了目標,再鼓勵孩子訂立溫習計劃,便容易多了。

在子女失意時

除了學習外,在子女遇到困難或失意時,給予恰當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不少父母會採取這樣的反應:「這條題目很淺吧,多想一會便懂了。」或者會說:「不要為同學的一句話小器鬧情緒。」孩子聽了會怎樣想?他想不通問題,你卻說這是很淺的,這不是意味他低能嗎?他感到惆悵,你卻說他小器,這不是「人身攻擊」嗎?父母原意是要安慰孩子,但效果卻適得其反!換個說法吧,試試說:「這些題目的確不容易,真的要花點心思才能想得通。」或者說:「朋友這樣取笑你,如果我是你,也會感到抑鬱。」孩子聽了,必定頓時感受到你的共鳴。就算問題尚未解決,心情也輕鬆多了。

適當的稱讚

不少專家鼓勵父母要多稱讚孩子。然而,樂意去稱讚孩子的家長不少,但懂得如何適當地稱讚的卻不多!大部份的家長會說:「你考得98分,很好啊!」有些孩子會感到高興,但有些卻會想:「如果考不到98分,就是不好了!」如果父母只著重稱讚孩子的成就,孩子便將成績等同自己的價值。這是很危險的!如果孩子他朝成績倒退,他們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自己的價值!故此,適當的稱讚,不應著重孩子的能力或成果,而是他所作的努力。如果你說:「你在測驗前很努力,每天都抽兩小時溫習,現在得到好成績,我感到很高興!」孩子便知道「努力」才是父母所欣賞的,在下次測驗前便會加倍發奮。

鼓勵子女面對挑戰

最後,父母如何鼓勵子女面對挑戰,也會影響他們的自信和處事態度。如果孩子說:「媽媽,我想參加學校舉辦的歌唱比賽。」而你卻認為他不自量力,不希望他「自取其辱」,說了一句:「你並非唱得好,參加比賽只是陪太子讀書。」孩子便不會有信心接受任何挑戰。事實上,鼓勵孩子著重參與,只求盡力,不計勝負,才是正確的做人道理。與其防止他們冒險或失敗,不如說一句:「參加比賽取個經驗是好的,勝負不大重要。」孩子日後遇到挑戰時,便能勇於嘗試!

妥善限制孩子的行為

小孩子的自制能力不高,難免會做一些滋擾的行為,例如到了百貨公司,胡亂觸摸物品,或在玩耍時不服氣,動手傷害別人。就算事前和他們訂了協議,他們也會突發地做些不當行為,對父母造成莫大考驗。

適當地制止孩子的行為,是最基本的管教方法。你可以根據四個步驟行事:(一)體諒孩子的心情,(二)指出他所做是不恰當的,(三)提供一些可以部份滿足他慾望的恰當做法,(四)表示你明白他受到限制的感受。

舉例說,父母帶著子女逛百貨公司,孩子肆無忌憚地觸摸貨品。他們無非出於好奇,但不制止他們,後果可能十分嚴重。父母不妨對他們說:「你胡亂觸摸貨品,萬一破壞了便不得了。我知道你對這些物品很有興趣,但你一定不可以自己觸摸東西。如果你想看清楚,你得告訴我,讓我拿給你看。」父母一來表明接納子女的好奇心,但亦明確說出立場,並且提供了別的方法,讓孩子也可以看得清楚。

父母也可以說:「我明白由我拿著給你看,一定不像你自己拿著看般痛快。但這些物品易碎且昂貴,這樣做會安全一點。」說明你諒解他的心情,孩子會更易於接受。